《购房指南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购房指南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买房前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
  ● 乐居房博士Q&A
  美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公司Pulte Home认为,有两个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住房购买行为:一是购房者的生命周期(生命阶段),二是购房者的支付能力。生命周期意味着需求的变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住房,但住房需求是随着人的不同生命阶段而变化的。支付能力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人们总是希望能买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住房。可见,在综合考虑生命阶段或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购房目的,才能事半功倍!
  买房之前,很多购房者会憧憬拥有这样一套房子:低总价,区位好,小区品质高,交通便利,周边配套完善,等等。但是,购房者在真正挑选楼盘的过程中,大多时候却发现很难在这些因素中找到平衡,因为没有哪一个楼盘能做到十全十美,从而陷入了如何取舍这些购房因素的困惑中。
  究其原因,是购房者不知道在什么前提下找到平衡或做出取舍。乐居工作室认为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购房目的”!不同的购房目的对于房子的考虑因素的侧重会有不同。
  购房目的无非是自住或投资,其中自住又包括过渡性居住、改善性居住、一次性到位居住。自住者期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房子,而投资者的最佳期望是用少量的自有资金买到高投资回报的房子。乐居工作室将分别阐述过渡性居住、改善性居住、一次性到位居住和投资四类购房目的应优先考虑的购房因素。
  以过渡性居住为目的
  案例:将满28岁的年轻朋友小A,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租房居住。小A工作已经四年,目前已经有了十多万的存款,月收入6000元左右,现在打算买套房结束长期的租房生活,并计划与女友结婚。
  小A的情况在当今的年轻人中间十分普遍:工作时间不长,经济实力有限,首次置业,若一次性完成置业可能面临“买房增加生活负担”的风险。有专家指出,26~30岁人群从资金实力上来说,还未达到购房最佳年龄段,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将导致由低龄化而引起的潜在信贷危机。小A这类首次置业的年轻人群应本着“买得起,还要住得起”的购房原则,将购房的目的定位在过渡性买房,未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分阶段多次完成置业!
  既然是过渡性住房,千万别盲目追求市中心黄金地段或期望一步到位的大户型,“小户型、低总价”就成为小A优先考虑的因素。这类低总价房子带来的是“低首付、低月供”,同时也能降低将来家庭结构、人口变化给住房带来的影响。
  在“小户型、低总价”的选择中,购房者应重点关注具有保值或升值潜力的楼盘,便于再次置业的时候出租或出售,减少置业压力。
  调查显示:小户型受到了年龄在26~30岁、家庭月收入在5001~7000元的年轻人追捧,他们看中了小户型楼盘“总价低、装修方便、位置好”的三大优势。 txt小说上传分享

问自己购房目的是什么(2)
业内通常认为:一居室面积在60平方米以内,二居室面积在70~80平方米之间,三居室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符合以上面积的房屋才称得上是小户型。
  更多请参见新浪乐居小户型:
  //bj。house。sina。/focus/xiaohuxing/index。html
  以改善性居住为目的
  案例:B先生在某大城市安家多年,小孩马上就要上中学了,又想把一直在外地的老人接到身边尽孝,现在居住的二居室就显得相对紧张了。B先生夫妇手里已有了一定的积蓄,想换套大房子。
  根据一份对二次置业者进行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有的已置业者认为,为了改善生活品质,二次置业非常必要,认为“可有可无”和“以后再说”的不确定人群分别为和,而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仅仅为。
  B先生的购房目的很明确:通过置业升级,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位。大多数像B先生一样的购房者在前次置业的过程中,受经济实力和购房经验的限制,在房子入住一段时间后,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意。因此,单纯的满足居住已经不是他们再次购房的目的,他们追求的是由生存需求转向舒适需求。
  以改善性置业为目的的购房者大多在35周岁以上,家庭收入较高,具备较强的购买能力,一般不会计较价格,居住面积、户型结构、社区环境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以B先生为例:(1)他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决定合适的房屋面积。(2)在户型结构方面,朝向是首要考虑的;同时,孩子、老人及B先生夫妇都分别需要各自的成长空间,因此还要考虑房屋的私密性,以及是否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3)对于社区环境,要考察小区容积率、楼间距、园林绿化、会所、停车位等决定小区品质的指标,力求让自己住得宽松、舒适。对于有社会地位的置业者,小区的档次是否与自身社会地位相匹配也是选择楼盘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以一次性到位居住为目的
  案例:王小姐原计划买一套小户型,但发现如果现在贷款买了小房子,那么以后再买大房子贷款时,就会被认定为第二套住房,买房成本会比一次性买一套大房子高很多。因此,不着急置业的王小姐决定等手里的钱够付大房子的首付时再买房,一次到位。
  虽然目前政府放松了二套房的贷款政策,即对于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但有能力进行第二次置业的家庭,很少有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而且各地对这条政策的执行存在差异,比如北京就取消了“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因此,二套房贷款新政的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显然,购买二套房会使成本高出很多,这无疑让那些经济实力处于中等水平的购房者选择一次性置业。
  既然考虑一步到位,在选房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就会很多,但大户型将是这类购房群体的首选。其次,既然不是“歇脚的地方”、“过渡的房子”,那么对房屋的品质就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包括小区整体规划、户型设计等都属于考察的范畴。同时,选房时还会照顾老人和小孩的需求,周边有医院、学校、超市等完善配套设施的楼盘会吸引购房者。相对而言,价格这个因素的权重对一次性置业者来说反而会有所降低。
  以投资置业为目的
  案例:C先生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妻子是一家大外企的高级白领,家庭收入丰厚,除了拥有高档住宅、小车外,在银行还有一大笔储蓄。C先生瞄准房地产市场很久了,计划用富裕的自有资金投资房产,作为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常常只选高档房,只挑大户型,只看城市中心,这种非理性的购房行为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时候很容易成功,一旦市场下行,投资失败的风险会大增。
  投资房产要理性对待,区位特质及区域未来发展规划要优先考虑。好的区域位置是楼盘保值增值的关键因素,也能够弥补户型、面积等方面的不足。这里所说的好的区域位置并不一定是常人所认为的市中心,未来发展规划决定了楼盘的增值空间,房屋价格将呈现“低开高走”现象,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最大化。
  本着投资的目的,C先生的目光应首先锁定那些随着城市的发展,即将变为黄金地段的城市周边地区,重点关注区域未来的功能定位、目前附近的人员结构、交通规划等;其次,在户型的选择方面,则应以中、小户型为主,便于将来出租或转让。
  这里,并没有对四种典型购房目的下的各种优先考虑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本章节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各位购房者要养成“购房之前思考购房目的是什么”的意识。对于价格、位置、交通、周边配套等十大购房因素,乐居工作室将在本书的后面着重讲解。
  最后,乐居工作室再次建议有购房意向的朋友们,打算去看房前,要不断问自己两个问题,把它们作为购房旅程开始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买房?
  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明确购房预算
一套房子,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一个相当大的投资,有些购房者初次置业时,常会造成预算一再超支,甚至形成“买得起住不起”的紧张局面。因此,在明确购房目的后,还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购房预算,从而正确估算自己的实际购买能力。
  ◎先考虑支付得起的房子,再考虑喜欢的房子。
  ◎购房预算可以帮助购房者准确把握自身的实力和购房方向,选择适宜的房价、房屋面积、户型等。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具体而言,合理的购房预算要“预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预估可支配的投入
  (1)银行存款
  (2)可变现资产,如可以套现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可以上市出售的旧房等
  (3)短期借款
  (4)已缴存的公积金
  小贴士:公积金虽然在购房前不能提取,但在取得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购房发票后就可以申请。缴存比例高、时间长的公积金将是一笔不小的可支配投入!
  ◎大多数购房者都会使用贷款,可支配的资金至少要满足最低首付款金额,使用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首付比例是有差异的。
  二、要预估各种购房费用
  买房的时候,计算的通常都是房子多少钱一平方米和房子总价是多少,以为支付了要交的房款,房子就能属于自己了。
  事实上,除了买房款,购房者还要支付林林总总的费用,虽然大多数费用的数目都不大,但很多时候购房者会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