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浙商赢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根浙商赢天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高档房市场持续数月遇冷,但并不能说明高档房需求萎缩了。在调控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少买家选择了观望。股市风险乍现,而投资者手中的热钱总要有个出口,不动产因为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增值、保值性而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首选。但在大势阴晴不定的背景下,买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楼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高端买家提供专业的置业指导和服务。

第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7)
如上观点也在浙商吴金法口中得到了印证。“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买房投资,但苦于没有人给出专业的参考意见。所以,经常会在几个楼盘之间徘徊,难作抉择。今天这个活动不仅专业媒体给出了意见建议,我们浙商之间也能互通有无。”
  双方的共同努力,造就了楼市盛景。
  当日下午约四时许,京城东部某高档盘人头攒动——售楼处后院的花园中,梁成正在仔细听售楼人员介绍着户型;售楼处里,多组浙商正在与销售人员洽谈;样板间内,浙商购房团一边听销售人员介绍,一边相互参详。
  浙商购房团的热情,不仅令东部这一高档楼盘人气空前,更为在谷底徘徊已久的高档房市场带来丝丝暖意。当日,约有近十名浙商确定了购买意向,并精心挑选了中意的户型。
  在大背景下,京城高档住宅市场遭遇了寒流。此时,浙商购房团缘何出手,成为不少业界人士心中欲揭之谜。为此,约15位浙商讲述了自己的置业经。
  一、看好北京的高档房前景。近两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但稳步上扬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基于需求的迅猛增长;另一方面,调控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健康、理性。由此,现阶段投资高档房适合长期持有。在北四环某高档楼盘拥有两套住房的浙商看房团成员程女士如是预计。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看房团成员说:他计划购买高档房做短线投资。在他看来,房价必将大涨,所以,计划低潮买入,高潮易手。
  二、入市抄底,看好长线投资。“投资楼市跟投资股市的道理一样,低位进入,高位撤出,”购房团成员邹先生说,“从高档房市场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价格仍高高在上,但销量却连续数月遇冷。在我看来,如今是一个绝佳的进入时机。因为,在卖方市场的背景下,持续走低就意味着以后市场必将反弹。所以,这个时候买进高档房,保值、增值性更强。”
  邹先生进而认为,如今高档房销售遭遇低谷,是政府连续宏观调控效应的初现。从2005年、2006年实施的两轮宏观调控来看,每一次都是前期观望,后期反弹。照此历史因素预判,马上就要进入市场高速反弹期。所以,现在进入是比较好的时机。
  三、看好高档房未来稀缺价值。不少浙商表示:70%…90㎡政策意味着,大户型产品未来必将日益稀缺。“我看了很多报道,不少专家预计,中小户型普通住宅的供应量将大增。与此相应,大户型将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在小户型时代来临之际,选择几套不错的大户型典藏,长期持有,是不错的选择。”浙商看房团成员刘先生如是预计。在他看来,购买大户型高档房,不用担心房价是否会下跌,因为该类产品稀缺,所以它的抗跌性会比较强。
  五  为“浙江炒房团”正名
  导读:“浙江炒房团”是经不起考证的,是对浙江商人的严重误解。
  传统的浙江商人习惯于埋头赚钱,也习惯于在别人的论长论短中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哪怕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 “当资本主义典型”的年代,他们也不争论、不抗辩、不折腾、不在这个问题上分辨是非,而埋头做生意。浙江人做电的生意,别人都说是在炒电;浙江人做煤的生意,别人都说是在炒煤;做房地产的生意,别人又说是在炒房。反正,各种“炒”帽在浙江人头上飞来飞去。上几年,“炒房团”的歪名硬按在浙江人的头上,硬说房价高了是浙江人干的。在这种形势下,浙江人还是沉得住气,还是不争论、不抗辩、不折腾,还是按自己的经济轨迹在运行、在发展。真像鲁迅先生笔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景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8)
传统的浙商真是缺少为自己的团队、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呼号的人,也缺少为树立新浙商的形象、赋予新浙商的内涵而振臂呐喊的人。针对这一现象,在不同的论坛中,我疾呼:在重大的场合,必须有我们新浙商的身影;在重大的论坛上,必须有我们新浙商的声音。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代言人,勇敢地站出来,高高举起新浙商的大旗而大声呐喊。我们要勇敢地在镁光灯下表现自己,宣传自我,要大大方方地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突出品牌。
  2005年11月23日,我在搜狐网直播室为“浙江炒房团”、“温洲炒房团”正名。我们不是“炒房团”,是“投资团”!我为浙江商人大喊“冤枉”,“浙江商人的投资行为绝没有达到能左右城市房价的地步。”
  我首先澄清了炒房和投资的概念。三人成伙,五人成团,这个团有多少人,到底是十个人、五十个人,还是一百个人?人数不好定。浙江人团购的能力很强,购房的团购能力首先在长江三角洲这一带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带都是经济比较发达,具有活力的城市。
  什么又叫“炒”呢?“炒”又是什么概念?大家都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今天卖给张三是130万,明天张三又倒给李四是240万,这才算是炒家。现实的情况是人们要在上海创业,长江三角洲创业。这就证明这些地方是很具有经济活力和投资潜力的。没有潜力,浙商是不可能把钱投到这个地方去的。浙商到这些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买房子。没房子让员工到大街上办公去?创业去?大量的民营资金主动在这里投资,肯定带动了这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交通、餐饮、旅游、城建等等方面的大发展。我从没听说哪个城市因为购房团的大批民间资本的引入而城市瘫痪了。我也从没有听说把房子建在沙漠上,大家都去沙漠购房的。把公司总部迁到上海、南京等经济发达地方去的这些人群,基本上都来自浙江一带。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特别发达,民营资本特别丰厚,民众投资意识特别强烈。藏富于民,老百姓有钱了,目前的投资渠道又狭窄,钱要生钱,总不能让钱老在银行里面趴着吧!浙江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过来的。老百姓投资最大保值的东西就是房子。
  安居乐业,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一个人连挡风遮雨的地方都没有,怎么还谈得上创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人们何必在炒房团还是购房团的概念上争论不休呢?炒房团是一种被误解的概念。炒房团有多少人?三个人、五个人、还是一百个人?浙商组成200个人来上海、长江三角洲一带投资发展,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在这儿,不可能把这儿的市场,或者整个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命脉都掌握了。假如真的是这样,上海市也太无能了。
  商场如战场。此时,我想起了《战上海》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当年汤恩伯固守上海防线,吹嘘此防线固若金汤,半年、一年的火力根本摧垮不了此防线。结果,不到一个星期,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军就在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站岗执勤了。《战上海》中的一句台词令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不是*太狡猾,而是自己太无能。
  房价上涨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关系。供大于求会出现什么情况,求大于供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房子也是商品,当求大于供的时候,房价肯定会上升。

第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9)
浙江民间投资团队同原来的炒房团是有区别的。浙江民间投资团队是把房地产作为投资的其中一个项目。浙江商人、浙江企业家还要投资高科技、商业、交通运输等有利可图的行业,还要参与城市运营等诸方面的行业。
  出现浙江炒房团、温州炒房团的“炒”字这个概念,是因为当初浙江民间自发组团到上海买房,到长江三角洲买房,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名称。它好比自己生了一个儿子,名字没取好,没取正,结果人家叫着叫着就叫成了王二麻子,叫着叫着把好好的一个群众自发的经济团队就叫歪掉了,所以“炒房团”三个字是经不起考证的。这是对浙江商人的严重误解。
  浙商的“商”字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地产上的动作也是全国有名的。在国六条、国八条实施之前,被人误称的“温州炒房团”活跃在大江南北。浙江商人乘坐着一辆一辆豪华奔驰大客车,浩浩荡荡地向上海进军,购置大量的房产。这种事也只有我们浙江人有能力干,其他人望尘莫及。民间俗称的“浙江炒房团、温州炒房团”应运而生。他们买房买到心发抖,数钱数到手抽筋,买房就像买棵大白菜,连价都不问。我老家对门一个不起眼的剃头匠也拿出大笔钱来,一口气在上海买下好几套房子。其实,建房、买房是浙江人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民风和民情。
  在搜狐*举办的主题为“炒房团是不是房价上升的导火索”的活动中,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四地业内人士一同PK,题目就是“说房价飙升,温州炒房团、浙江炒房团是否罪魁祸首?”
  节目一开始,我成了大家的众矢之的,他们纷纷把责难的矛头指向了我,机关枪似的对着我开火。
  我自始至终笑眯眯地等着他们都说完了,才开了腔:房价一路攀升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假如把所有的原因都归责于浙江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