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通天塔-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在想,你和我基本上是在做确定的事,所以犯错的几率小,即使有错也不会太严重。而他的工作是开拓性的,所以犯错的几率大,出了问题也会比较严重。”陈义明试图站在曹竞辉的立场解释眼前的问题。
  “谁都会犯错。我有错,你们俩怎么批评,我都欢迎。可他呢?到他这儿,错的都是对的,都有理由。”
  “这是他的个性。他是那种嘴上不认错,可心里会调整的人。”
  “我看,你是那种善于造就‘独裁者’的人。”楚冰尖刻地说,“还是那句话:他这个当‘脑袋’的,在外面胡吃乱喝,我们这些‘大肠,小肠’就得消化。本指望他去内地给我们来点‘北京烤鸭’,结果他给我们来了一堆‘废铜烂铁’,我们能消化得了吗?”
  “不是说胃液是最强的溶解剂吗?咱们就是得硬着头皮,把这些铜铁消化掉。”陈义明尽量地给楚冰打气,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楚冰回到家,罗宏正在画画。
  听见她回来,罗宏笑了笑说:“饭已经好了。你先洗一洗,画完这几笔,我们就吃饭。”
  没接罗宏的话茬,楚冰站在他身后看着他的画,皱起眉头说:“我就想不通,世界上怎么就有这样的人,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说谁呢?”罗宏笑着问。
  “说谁?当然是说你了。”楚冰没好气地说,“画廊的人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要想把画卖掉,卖好价钱,一是不能画东方人物,二是不能画写真。现在什么画让人看不懂,什么画就值钱。你怎么就听不进别人的话,这么固执呢?”
  “我不是固执,我不能‘邯郸学步’,把我自己的东西都丢了。那些‘看不懂’的现代画,我真学不来。”罗宏转过头来,看着楚冰说,“不对呀!我看你今天气不大顺,老实交代,又怎么了?”
  “还不是那个曹竞辉。我们和他再三说,内地产品要先把好质量关,出货缓一点,可他根本就把我们的话当成耳边风。现在好了,纽约、洛杉矶和迈阿密,仓库里都堆得满满的,每天退回来的货比卖出去的还多。客户怨声载道,公司里人心惶惶。我真不懂,他怎么就不能听听别人的意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个搭档 二十三(3)
“我和你们那位老兄可不一样。我从善如流,善解人意,但是坚持我的信仰。”罗宏调皮地一笑,又严肃地说,“我真是担心你们现在的困境,该怎么办?”
  “人家不就是为这事心烦吗?”楚冰皱着眉说,“你有什么好主意?”
  “好主意?我对做生意可真是一窍不通。”罗宏想了想说,“不过我觉得你们还是应该在公司开个会,和大伙把情况讲清楚。一来可以稳定人心,二来大家群策群力,说不定能凑出些办法。”
  “你又是‘群众路线’那一套。”
  “我说过,我们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你的员工都是内地来的,你以为讲‘黑格尔’会更管用?”
  “也许你这老古董说得有些道理。你看,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么个优良品质,不耻下问。”楚冰的心情好了一些。
  第二天,楚冰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把目前的困境摆了出来:“进口内地产品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可这条路很不平坦,眼下,我们就得过一关。我们这么多臭皮匠,怎么也能顶几个诸葛亮吧,大家说说吧。”
  “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厂家退货,要求赔款呢?”小杨问。
  “这些工厂的规模都不大,有的总共不过几十万人民币的家底,我们这里是上千万人民币的货,让他们把工厂赔给你也没用。”楚冰解释道,“而且,一张订单的周期至少是三四个月,这三四个月公司的费用也是很大一笔钱呀!更不要说我们的货是通过外贸公司走,这个罗圈架要打起来,真不知何年何月能有个结果。”
  “那可怎么办?”小杨无奈地说,“卖货容易,可货到了用户手上发现问题还是要退,这几天退的比卖出去的还多。”
  “要不我们用‘清仓货’的办法来卖。讲明了是不合格的产品,一次性把价钱降到底,卖出去概不负责。”小郑建议说。
  “我看不行。内地产品是我们以后的当家产品,这种杀鸡取卵的办法,先不说公司亏不亏得起。以后内地货还怎么卖呀?”老李不同意地说。
  “找些南美的客人,卖整柜。反正他们是运到国外去的,货一上船,咱就不管了。”
  “那不是做黑心生意吗?”楚冰反对说,“再说了,我们现在又不是在讲一两个柜的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只有关门了?”有人泄气地说。
  “办法当然是有。”老李说,“我看,那就是修。”
  “修?我们是在讲几万把伞呀!”
  “是啊。”老李解释道,“我今天找了几家修伞的店铺问了一下,修一把伞大约最少要五块钱,光修理费就得十几万,更不要讲几十个货柜要一车车地拉到修理店再拉回来,这个成本太太,也很难做。”说着,老李从桌边拿起一把伞递给大家看,谁也没看出问题,奇怪地望着他。
  “我昨天做了一下午学徒,这把伞是我修的。”老李说,“我想,能不能组织我们公司的人自己修?”
  “自己修?”仓库主管老马叫起来,“这几万把伞,我们几个要修到猴年马月啊?”
  “我看行。”说话的是会计小宋,“货总是一批批地出,我们也可以一批批地修。大家一起动手,应该可以。”
  “你们坐办公室的哪知道这种事的难处,上万把伞要拆开、修好、装回,谈何容易?”老马说。
  “这无非就是缝个开线,打个铆钉,比起在农村修拖拉机可简单多了。”小宋说,“我保证我们办公室的人,每天从下午四点到八点来修伞,不影响正常工作。”
  楚冰感激地看了小宋一眼,这正是她所期望的。
  “我老婆上早班,下午四点半就能过来,至少能干到九点。”老李说。
  “我让我女朋友晚上也来帮忙。”小丁说。
  “好。我看就这么定。”楚冰激动地说,“大家鼎力相助,我们就能迈过这道坎!我再找几个临时工,干搬箱、打包这些体力活。只要做到开箱合格,我们再把价钱往下走些,就能够活过来。”
  定下了抢救方案,楚冰先把罗宏叫来了。一听他们这个想法,罗宏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干,还组织了一条修复流水线。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员工们把能叫上的亲朋好友都叫上,一到晚上,仓库里灯火通明,大家说着笑着,一箱箱的产品被逐件查验,修复。
  突击了几天,一批批产品修好并通过了质检,堆放得整整齐齐。
  “‘群众路线’还真管用!”楚冰高兴地对罗宏说。她赶快把纽约的做法告诉了陈义明。
  “太好了。咱们马上组织洛杉矶和迈阿密照样办。”陈义明高兴地说。
   。 想看书来

三个搭档 二十四(1)
陈义明也用纽约的办法,组织员工修伞,使伞的产品质量基本达到了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不管他和朴先生怎么对客户解释、动员,还是没有人订货。客户都知道金老板的“封杀令”,有人想进货,也不愿当“出头鸟”,得罪金老板。陈义明的内地货还是卖不出去。
  “看来不‘逼’是不行了。”陈义明对朴先生说。
  “怎么‘逼’?拿枪还是拿刀?”朴先生苦笑着说。
  这天,陈义明和朴先生在市场上转,看到一家卖伞的店,位置虽然有点偏,可毕竟还是在闹市上。透过橱窗看进去,里面杂乱不堪。一个胡子拉碴的墨西哥男人正在招呼着客人。他的T恤破得都露肉了,一个胖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挤在柜台后面。
  陈义明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看见这么做生意的。朴先生悄悄地在边上解释道:“这家伙叫何塞,是个出名的倒债鬼。这小子把每一家进口商都给坑了,他进了货总是赖账不给钱,然后再去下一家进。所以,没人敢放账给他,他也只好有一顿没一顿的。他没有房子,也租不起房子,就住在一辆破旧的旅行房车里。老婆孩子也只能跟着他混。”
  陈义明一边听,一边观察四周的客流以及客人的反应。朴先生催他走,他像是没听到,还是站在那儿不动。
  过了一会儿,陈义明似乎已下定决心,对朴先生说:“你跟这家伙约一下,晚上关门以后来见我。”
  晚上,朴先生把何塞带进陈义明的办公室。陈义明并没起身打招呼,只是点点头让他坐下。
  “我看你做得也很辛苦,为什么混得这么惨哪?”陈义明开门见山地问。
  “本钱小,又欠了一屁股债,翻不了身哪。”何塞边说边用手搓着衣角。
  “想不想跟我们做?”陈义明问。
  “想啊!”何塞说得很真诚,“但他们不让。说要是我到你这进一箱货,他们就再不跟我做生意。”
  陈义明知道他讲的“他们”是谁。
  “我想跟你做个交易,我来支持你,帮你进货,帮你布置店。但有一条,你的卖价得由我来定,也就是说不能卖高价。你放心,量大了,你钱也不会少赚,无非辛苦一点。”
  “听说你们的货……”何塞不敢把话讲得太直。
  “这你用不着担心,给你的货我们都一只只挑过,绝不会有问题,再说,有问题我们包换。”
  “那我一定死心塌地跟你们做。”何塞一下像找到恩人似的,“说老实话,我那个店的位置很好,曾经一个月卖掉十几万的货,要不是那场倒霉的……”
  “好了,我这个人直来直去。”陈义明打断何塞的话说,“你心里也有数,现在只有我一家放账给你。可我不是傻子,我出货,你赚钱,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谁也不要害谁。”
  何塞明白陈义明的意思,扭动着身体辩解说:“我过去是因为……”
  “好了,你不用解释。”陈义明掏出烟来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