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陈金泰自己心里想:“要论做生意,弟弟的确要比自己强。似乎天生就有高度的敏锐性,特别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不是弟弟几次机会都把握的恰到好处,他们哥俩也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从这方面来讲,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来说服弟弟呐。不过,现在与过去最为不同的是,至少已经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为了赚钱而不惜冒任何的风险,甚至于身家性命。自己对股市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体验,但这股市可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地方。过去旧社会有多少人被其折磨的是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甚至于命丧黄泉。如果仅限于投点钱玩玩的话,到也是无关紧要。但如果是过于地沉迷其中,连好好的生意也置之不理了,恐怕就要有点不太妥当了。”
此时的陈金泉,也想找哥哥陈金泰聊聊。他想了又想,现在唯一可以筹到钱的地方,只能是将公司给卖了。但他也估计到,哥哥一定会极力反对的,毕竟哥哥对于已经到手的财富看得非常的重,有时甚至于超过他自己的性命。尤其是他那已经注入了他的全部心血的酒楼,哥哥是绝对不会放弃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只好是从此分家。酒楼归哥哥所有,贸易公司归自己。陈金泉计算了一下,如果将贸易公司卖了之后,估计还可以筹集到八百万元的资金。将其中的二百万留给老婆,这就不至于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了,另外的六百万元,在加上自己现在手头上已经有的四百万元,就有了一千万元的入市资本了,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如果按这两个月积累财富的速度,不出一年,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最后的一个理想就可以实现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分道扬镳(4)
想着想着,陈金泉不知不觉来到了酒楼。陈金泰见弟弟的不约而到,也是欣喜万分,毕竟俩兄弟已经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有见面了:“阿泉,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事情要找你呢。”陈金泉说:“哥,我也有事要找你商量,才到你这里来的。”陈金泰笑着说:“那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喽,行啊,有什么事屋里说吧。”陈金泉吞吞吐吐地说:“哥,我想……。”陈金泰有点不耐烦了:“嘿,有什么就痛痛快快地说吧,干嘛这么吞吞吐吐的,这可不像你的一贯作风。”陈金泉说:“哥,这两个月来,我天天都到股市去的。你想也想不到,这股市来钱的速度真是太快了。我投进去了二百万,就整天敲敲键盘,现在已经变成了四百万了。你说是神奇不神奇?”陈金泰也没有想到,股市居然能有这样的赚钱效应,难怪弟弟对其如此的投入了:“难怪你最近把手头上的生意都给放弃了,原来在股市里有这么大的赚钱机会啊。不过你也要注意啊,我可听说了,股市的风险可不小。旧社会被股市弄得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可是大有人在的啊。”陈金泉不以为然地说:“嘿,你不自己也说那是旧社会嘛。现在可是共产党的天下,绝对不会出现那种事情的。而且现在的市场这么的火爆,过了这个村,可就再没那个店了。我想再多筹集一点资金,尽快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再多赚他一点。”陈金泰此时已经明白,弟弟找他的真正目的了:“我手头上呢,也没多少的现钱,除了日常周转的以外,大概还可以给你一百万吧。”陈金泉不置可否地说:“哥,我不是来向你要钱的。再说了,一百万对我来说,太少了。”陈金泰说:“我现在只有这么多,再多的我也拿不出来了。”陈金泉接着说:“我想,我想我们还是分家吧。”陈金泰一听说分家,神情立即紧张起来:“分家,好好的分家干嘛?”陈金泉狠了狠心:“我想多筹点钱,趁股市好的时候再大干他一场。我知道你视酒楼如自己的生命,这样子吧,酒楼归你,贸易公司归我。我准备将贸易公司给卖了,这样就可以筹集到一大笔的钱了。”陈金泰说:“阿泉,这又何苦呢,你要钱,我想办法帮你筹就是了,何必把我们辛辛苦苦才弄起来的公司给卖掉呢。再说了,赚钱能有个尽头吗?差不多也就行了,何必这么执着,这么孤注一掷呢?”陈金泉语气坚定:“哥,你不用劝我了,我已经决定了。你也知道,从小到大,特别是这些年我们一块在商界里拼杀,哪一次是我做错了的?都是我在关键时刻的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就。”说到这份上,陈金泰也不得不服,但他还是不能赞同弟弟的做法,试图尽力说服:“你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当然是你的功劳最大。不过这话又得说回来,正因为你以往在上面投入了这么多的心血,才更应该珍惜和爱护它才是,而不是去糟蹋它嘛。”陈金泉不太高兴地反驳:“这怎么能叫糟蹋呢,只不过是想换一种活法罢了,别把问题说得这么严重好不好。做买卖是为了赚钱,做股票也是为了赚钱,而且做股票可以赚更多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你不要对股票有偏见才是呀。”陈金泰解释:“我绝对不是对股票有偏见。我只是担心,你把全部的资产投入到这么大风险的市场当中,一定要谨慎才是。”陈金泉说:“哥,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好了。以现在这样火爆的场面而言,不出一年,我就可以赚进一个亿。我保证,一到这个数,我立即全身而退。”陈金泰说:“可问题是……。”陈金泉有点不耐烦地打断了哥哥的话:“行了,哥,请你不要再说了好不好。你就一心一意管好你的酒楼就是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心中有数就是了。”陈金泰见再说下去也是白搭,思索了片刻:“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非走这条路不可的话,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陈金泉一直在忙于卖掉自己的这间公司,股市那边的事情呀,也就顾不上了。还好,在此之前,他将所有的股票全数卖了出去,这也就使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处理好公司的善后工作。但毕竟卖公司和卖股票根本就是两回事,并不是想卖就可以立即出手的。光找合适的买家,就花了陈金泉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这其间,陈金泉也一直在关注着股市的走向。还专门订了几份证券类的报纸,又买了一批介绍炒股的书籍认真学习起来。股市天天往上攀升的走势,有时真让陈金泉着急万分,两头为难。这每向上攀升一点,都意味着他的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如今更为紧迫的事情,当然是尽快把公司卖掉才行。于是,为了专心致志地将公司的事情处理妥当,最后干脆不看报纸,不看电视,甚至也不听收音机,以免自己受到影响而无法做好眼前的事情。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一本证券投资书籍看一看。通过读这些书籍,使陈金泉逐渐认识到,原来整天进进出出的炒作,在大牛市的时候,并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自己回想一下前段时间炒作过的股票,如果放着不动的话,收益要比现在的还要大一倍。这就好比在做生意时,当货源短缺的时候,自己手中的存货如果悄悄地放上一段时间,待有一个更高的价钱时再出手,则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其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奇货可居。而在大牛市的时候,股票就是这可以居奇的紧俏商品,必须耐心地持有,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陈金泉从这些书里面获得的另一个重要知识,就是在股票市场上,每当大牛市来临的时候,总有几只股票充当市场中的领头羊。这几只股票不但能够引领大盘运动的方向,而且往往是升时升得多,而调整的时候又比其他的股票跌得少。这就使这几只股票在总的升幅上,既比大盘的升幅为大,还远远高于其他股票的升幅。陈金泉回想一下,这的确是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一点也不假。难怪一位叫梁聪的著名股评家经常推荐深发展和四川长虹这两只龙头股,这两只股票的上升动力,的确是要比自己选中的那几只股票要大得多。陈金泉乘处理公司出让事情的时候,静下心来读了几本股票投资方面的书籍。使他自己觉得,从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要大于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找到了买主以后,谈价钱也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经历了一番又一番的讨价还价之后,陈金泉终于将公司卖给了一家外商,按照他心里的底价,得到了八百万元的现金。也按照他原来的想法,将其中的二百万元交给的妻子。另外的六百万元,加上他原来已经有的四百万元,一共筹集了一千万元的资金。有了这笔巨资,加上一段时间经过读书学习而获得的一套投资技巧,陈金泉决定改变以往过于盲目的频繁操作策略。他决定要集中资金,将其全部的资金投资在一只龙头股上,并坚定地持有,直到大盘出现明显的转势之时,再将它全部抛售。
陈金泉处理完公司的出售事务时,时间已经到了1996年的12月11日。陈金泉正在仔细对比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等几只股票的各方面的情况,决定到底应该选择哪只股票作为自己投资目标的时候,大盘开始了一轮暴跌。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进一步促使大盘往下大幅下挫。大盘这一大幅度的下跌,并没有令陈金泉认识到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反而觉得上天又给了他一个天赐的良机。几个月都在为卖掉公司四处奔波,使自己无暇顾及而暂时远离了股市,反而使自己避免了这次灾难,逃过了一劫。现在手头上大把的现金,正好可以让自己在低位拣一批便宜货。由于深发展在历次的股市行情中都是深圳市场的龙头和风向标,在股民心中有极高的威信、知名度和号召力。最后,陈金泉决定选择深发展作为自己的下重注的目标。
从1997年1月份开始,陈金泉小心翼翼地在购买深发展这只股票。一连两周,深发展都在16至17元附近振荡盘整,陈金泉则在这附近买了一部分的货。谁知深发展从20日开始,渐渐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