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为了寻找更多话题,尽量多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
人脉管理理念 1
为了寻找更多话题,尽量多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
与他人的谈话是一种机遇。积累经验,熟练掌握抓住谈话气氛的技法;
多接触有吸引力的人,并积极向他们学习
尽量多参加聚会
韩国20岁时期的年轻人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参加过何样的聚会呢?你们有在聚会中如鱼得水的经历吗?如果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的话,应该细细咀嚼这本书3遍以上,并根据书所说认真实践。但是,大多数20岁时期的年轻人在上学或是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自愿的还是依他人的意思,都应该参加过数十次各种各样的聚会。这是很多人在扩大人际交往上偏爱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聚会可以相应地获得与很多人交流的机会并相应地获得很多信息。
最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网上个人空间和网上论坛十分流行。大部分登陆网上论坛的网民们先在网上参与论坛的各种活动,相互熟悉之后,再走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组织聚会,相互见面。请试着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论坛,以此建立网上人际关系吧。就像平常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聚会一样,放平心态,积极参加并熟悉这种方式的交流。如果实在忌讳这种通过网上论坛交朋友的方式的话,通过朋友或熟人的推荐参加类似形式的聚会也没关系。这种聚会被朋友亲自检验证实过,所以其可靠性和效果反而会更大一些。
在各种聚会上除了要扩大你的人际交往圈儿外,还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因为没有目的的聚会不是交流,而只不过是停留在低水准上的〃闲谈〃。这样的聚会是很难持久地办下去的。一定要铭记,不要本着单薄的〃应该扩大人际圈儿〃的目的与他人交流,那样反而容易让对方产生戒备心理。所以在参加聚会时,一定要时刻记住只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才能与对方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参加聚会的人大概有以下几个目的:
与商业有关的目的
从聚会之中找到自我价值的目的
与他人互享信息的目的
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不管是什么都想尽量试一下
上面的各种目的进行比较,第三、四种更能延长聚会的寿命,使聚会长久地办下去。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小利益,以长远的眼光与他人交往才是正确之道。人脉管理的基础是〃欣赏对方〃的态度。在信任、欣赏的基础上与对方进行信息交流,互帮互助才是明智之举。
媒体国王爱德华。泰纳的人脉管理秘诀
CNN的创始人爱德华。泰纳不仅是媒体国王,同时也是人脉管理的奇才。他很早就提出〃事业依靠人际关系打拼〃的观点,并于1986年出资50万美元创设了〃更美好的世界〃组织。这个团体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号召以普通人的眼光思考有关核开发、裁军和环境的问题。从一般的有名人士、政界、工商界响当当的人物,到在前苏联、中国很有影响力的人士都加入到了这个团体中来。
这个团体一经成立,便引起了公司内外许多人的批判,并将其讽刺为〃吞钱的机器〃。但是爱德华。泰纳顶住各界压力,巧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让这项事业日渐成长起来。他不仅与戈尔巴乔夫、邓小平亲密如友,和视美国为敌人的伊拉克统治者侯赛因也维持着很好的关系。〃没有人脉的事业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爱德华。泰纳的座右铭。他亲自实践自己的人生信条,将其变成了现实,堪称一位成功的商人。
这便是媒体国王的成功事迹。20岁时期正是年轻、朝气蓬勃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期能像爱德华。泰纳一样定期举办属于自己的聚会或活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的话,30岁以后一定能够凭此走向成功之路。
类似的聚会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举办。定期交流,定期通过电邮或短信将一周的重要信息或新闻告诉对方。这样的话,聚会才会长期存在。
◇欢◇迎◇访◇问◇。◇
第14节:尽量多地参加聚会,包括朋友或熟人介绍的聚会
人脉管理理念2
尽量多地参加聚会,包括朋友或熟人介绍的聚会
不要只以眼前的小利益为目的参加聚会
举办或参加有主题的聚会,和成员之间建立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
为对方着想
很多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眼前的利益才想到建立人际关系的。所以大多数人在人际交流方面没有什么计划,只有在觉得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去与他人交往。人际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单纯为了利益去〃利用〃人际关系。这样的行为甚至会让你现在已经拥有的人脉关系瞬间坍塌,功亏一篑。
在如何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也经常和他人见面,也会出去喝一杯,为什么就是没有结果呢?其实见面和喝酒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见面或喝酒时是否与对方真诚相待。如果没有真诚的交流的话,不管在一起经历了什么,都不会有太大的意义;不管见过一次还是数十次面,对方也会想〃我为什么要与这个人见面?〃,对你们俩见面的意义心生怀疑。最能体现这种见面真实性的则是交流时的一举一动自然不做作。
大多数本着〃利己〃原则的人,即使初次与他人见面,也很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无法让人产生信赖。这是因为太急于索取了。应该知道〃付出后才有回报〃才是真理。也就是说,只有放低姿态给予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相应的回报。
〃放低姿态,为对方着想〃应该从学会关怀与倾听做起。
下面将要讲述的〃庆州崔氏家族的故事〃是为对方着想、关怀对方的典型事例。只有奉献他人的精神才能成为成功的人际交往作铺垫。
虹←桥←书←吧←。←
第15节:人脉管理达人们的管理秘诀大公开(1)
人脉管理达人们的管理秘诀大公开2
庆州崔氏家族的故事
共12代传人,横跨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足足300年。家族显赫,并凭此成立了〃白山商会〃提供独立资金,于1950年将全部资金捐出建立了岭南大学的前身〃大丘大学〃和〃青丘大学〃,自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便是朝鲜时代庆州大粮户崔氏家族的概述。其存在的300年间,不仅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尊重,也得到了平民层的认可。能够维系其浩大家族300年的秘诀便在于将自己放于次要位置,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上。庆州崔氏家族正是值得韩国的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很久以前就有〃富不过三〃这样一句话,即富人之家维系三代以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将财富传承300年以上简直则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庆州的崔氏家族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有,在当初那个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立的时代,连百姓们都对崔氏家族心存敬佩,这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崔氏家族的家训中可以找到答案。
崔氏家族的家训
崔氏家族代代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6种:
第一, 只参加科举考试,进士以上考试决不参加;
第二, 财产不能积攒到一万石以上;
第三, 款待来客;
第四, 灾荒之时不乘人之危买进别人的农田;
第五, 崔家的媳妇入门后3年内只能穿布衣;
第六, 不准许四方百里之内有被饿死的人。
这6个原则中让人另眼相看的是第二条〃财产不能积攒到一万石以上〃。
一万石米相当于一万袋儿的米。人们都有贪心的一面,若有一定财富后还会有追求更多财富的欲望。即使下定决心说10亿以上绝对不赚,要真正做到也是很难的。但是,崔家人却做到了。崔家人紧遵〃万石财产不可〃的原则,若超过一万石的话,便通过减低佃租等方法将多余的财产返还到社会。
第三条也很值得学习,在崔家客人们都会受到盛情款待的。
崔家的佃租收入一年大概会有大米3千石。这其中1千石留作家用,1千石用来招待来客,另外一千石则用来帮助周边生活困难的人。一年以1千石招待客人,按当时的经济标准来看,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除此之外,崔家绝对不会让在家里留宿的客人空手而走。一般会让客人带上一天的粮食和一些路费。
这些事情被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崔家的名声在方圆几十里被广为流传。
※虹※桥书※吧※BOOK。※
第16节:人脉管理达人们的管理秘诀大公开(2)
还有〃灾荒之时不乘人之危买进别人的农田〃的家训也值得借鉴。在朝鲜时代遇到灾荒时,粮食甚至短缺到一斗落农田才能换一斗米的境地。大家为了填饱肚子保住性命,也不会去计较田的价格。甚至有时吃一顿大米粥也需卖田。所以当时还有〃白粥田〃的说法。
就像现在IMF的时候富翁们能挣更多钱一样,当时的灾荒也是地主们以几乎白给的价格大量购入田地,增加财产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崔家这种事情却是禁止的。崔氏家族认为这不是两班(韩国古代贵族的一种称呼)的做法,是有粮食的人不可为的行为。
崔氏家族的高尚品质从最后一条〃不允许四方百里之内有被饿死的人〃中也可以看出。崔家人认为周边如果有被饿死的人的话,拥有万石粮食将失去意义,这是违背两班道德的事情。将佃租收入中的1千石分发给周围的贫民就是从这个立场出发的。
崔氏家族的家训使我想到了支撑罗马帝国千年不败的哲学思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