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级读本-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5、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 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  
    26、通缉必胜客。自从福州撤的只剩东百那家之后,必胜客作得不是一般的差。 pizza的起士越放越少,而且不卖6寸的了,只卖9寸的,6寸只剩一款中午商务午餐。 烤鸡翅的油越来越少,喝水的杯子越来越土,卡布基诺见不到一点奶星,跟黑咖啡似的,还狡辩他们的卡布基诺就这样。装沙拉的碗越来越小,碗壁越来越滑。 价格越来越高,鸡翅从16变成二十多,沙拉从19变成28,东西却越来越差,生意还那么好,实在士没有天理啊  
    27、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很好吃  
    28、双子星大厦对面的福新菜场门口的小吃店的拌猪腰真是一绝  
    29、洪山科级园里面的实达科技园对面的活鱼小镇的水煮鱼很不错,放的是小辣椒,味道很香!里面的水煮田鸡好!但是现在质量严重下降,可能换了厨师!  
    30、福州总院食堂的葱爆羊肉很好吃(四楼)  
    31、在金鸡山公园入口有一家武夷农家的邵武菜挺正宗  
    32、火车站铁路小学旁味全狗肉味道很好,一夫妻开得小店,冬天吃爽死了,要早去晚了没肉了  
    33、达明路的“食顶天”,店铺不大,上下两层,但装修满有特色。晚上迟去了一般没有位置。里面菜一般都在6~8元一盘,味道相当好,炒牛肉什么的普通家常菜,做起来就是特别好吃。 上次我们五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大概一百元出头。  
    35、屏山菜市场对面公交车站旁的卤味很不错。那里的鸭抓最好吃了,一吃起来就停不住了. 每回去都买3。40个鸭抓,回办公室一下就抢光了.  
    36、达明路口的忠惠小吃,里面的卤味特别好,尤其是卤鸭肠,吃过的都说好。但是一定要去达明路口的总店吃,井大路有个分店,味道差远了。  
    37、上面有人说道实达那里的桥亭活鱼小镇,其实那家的老店是在铁道大厦旁边的小路走进去。叫“全兴”,两家都吃过,感觉老全兴比新桥亭味道好,水煮鱼,水煮鸭血,盐煎肉,我都很喜欢。  
    38、井大路路口,东方大酒店对面,有个小小的元宵店,里面的元宵味道不错,价格也很便宜。   
    北京酒吧地图  
    北京到底有多少家酒吧?  
    没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大致的数字是三四百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如今,酒吧之于都市的年轻人,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酒吧不仅仅是时尚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格调、品位、环境、气氛,种种因素,都成为了衡量一个酒吧好与坏的标准,而不单单是装修和音乐。  
    因此,北京的酒吧正在向有特色、有个性的方向转变。  
    北京的酒吧爱扎堆,三四百家酒吧,大多分布在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少数几个地方。  
    三里屯:野孩子们  
    提到北京酒吧,不能不提三里屯,从1989年这里出现第一家酒吧算起,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三里屯周边三公里一带已经聚集了北京百分之七十的酒吧。  
    三里屯地区最早的酒吧出现在南三里屯,而形成气候、名声最响的是三里屯北街。三里屯北街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老外是北街酒吧固定的客人。  
    北街的酒吧比较密集,从南到北,不长的街道上聚集着几十家酒吧,门口紧挨着门口,都是灯红酒绿,都是欢歌笑语。地平线、男孩女孩、米兰俱乐部、简单日子、兰桂坊、no.52,在拥挤的路上行走,根本就分不出哪家是哪家,从风格、顾客群到价格,大致相似。就连兆龙对面的豹豪等,也跟北街酒吧的感觉差不多。  
    集大成者是男孩女孩。这个酒吧素以现场演唱出名,每天晚上都有现场乐队的演出,斯琴格日乐和辛欣成名前都在这里唱过歌,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演艺方面的新闻发布会。  
    三里屯北街有三个异类, jazz-ya,就在工行对面的小巷中,是一个好去处,有好吃的,有好听的,老板是个日本人。  
    x-cross,就在客家菜旁边,原先是一个会员俱乐部,现在开放了,两层,有沙发,有卧榻,有很多老外和很多mm,光线比较暗,有点糜烂。  
    非话廊,王朔和叶大鹰几个开的,藏在胡同深处,不大好找,因为王朔的名气,现在都改叫“王吧”了。艾未未做的设计,线条简洁,不拖泥带水,但椅子坐上去不舒服。二层有阁楼,很适合聊天。  
    北街酒吧火了之后,总是有各种奇怪的人站在街边,问:先生,小姐要不要,或者是像打仗似的死扯着你往酒吧里走,或者像地摊上的叫卖,吓得老外和一些艺术青年四散奔逃。北街真正成了伪白领和旅游者的领地。  
    南街的酒吧相对比较简陋,但风格各异。音乐圈的人在南街有很大的势力,因此,南街酒吧弥漫出一种神秘的艺术气息。很奇怪的是,仅仅一路之隔,南街的酒吧物价低了不少,有些地方青岛瓶啤卖五元,但客还是没有北街卖十五块的酒吧的人多。  
    明大咖啡、乡谣、隐蔽的树、芥末坊都是较早在南街出现的酒吧。明大和乡谣斜对着,隐蔽的树和芥末坊斜对着,后两家在前两家的南边。  
    隐蔽的树的老板是个比利时人,因酒吧房间里有树而得名。酒吧卖最纯正的比利时啤酒,卖意大利式炉烤比萨,这里是老外在北京的天堂。  
    芥末坊和音乐有关,这里一度是崔健和一些摇滚乐队的演出基地,酒吧二层有个大露台,适合晒肚皮,观风景。  
    爱尔兰酒吧是三里屯南街最大的酒吧,桌椅很旧了,但很瓷实。吧台很大,据说演出的时候可以到桌子上或者吧台上跳舞。这里一度是年轻导演们聚会的固定场所。  
    河吧很小,是野孩子乐队开的,每周也有几场演出,顾客随时可以参与,或者演唱,或者敲鼓,河是快乐的河。  
    taniwha是新西兰风格的,这个单词在毛利人的发音,一种类似于中国龙的动物;星期吧二楼很安静,有时候放电影。土人吧里切·格瓦拉和科特·科本两脸相对,不知道什么意思。花香满径把绳子缠在桌腿上,火狐狸有沙壶球。菲酒吧在胡同最南边,据说是某个女子乐队的主唱所开,连去几趟都是铁将军把门。  
    新开的酒吧里,生于70年代和阿苏卡都在胡同里,生于70年代的小院子很舒服,有满墙的爬墙虎。阿苏卡则满墙是海报,原版的电影海报,另外还有西班牙酒和台湾牛肉面,老板是台湾人,老板娘是佟斐,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可能知道。    
    工人体育场:有质感的锐舞  
    从地理位置来看,工体和三里屯只隔着一条马路,但酒吧的风格和顾客群明显不一样。  
    我把城市宾馆边上的den和东边的赛克赛思归到工体范围来了,因为它们虽然离南街比较近,但感觉上还是离工体这边的酒吧近一些。  
    den是北京较早的迪吧,两层,一楼相对安静一些,二楼闹一些,嬉皮士扎堆,狂热地舞着。赛克赛思是个大俱乐部,面积很大,有点豪华,里面分了好几个酒吧,有红酒廊和爵士吧。  
    工体北门盘踞着几个酒吧,哈瓦那和vics和芝华士飞来吧。  
    哈瓦那在北京不止四年了,它的红火和拉丁风情风靡全球密不可分。服务生戴着草帽,穿着随便的衬衫,送餐的时候屁股随音乐舞动。去年哈瓦那扩大了营业面积,分为闹区和静区,使顾客有了多种选择。  
    vics 有舒服的沙发,有刘元和他的爵士乐队的演出,有很多美女,是一个舒服的所在。香港好多明星来过这里,据说钟丽缇在这里的一次锐舞煽起了全酒吧人的热情。  
    芝华士飞来吧就在vics的对面,上个月开业,号称是中国第一鸡尾酒酒吧,所以,它是不卖啤酒的啦。酒吧装修的金属感强,金属加玻璃,很冷酷的样子。三层的错层设计很有特色。  
    从工体北门对面的一条小胡同走进去,首先见到的是甲55号,生锈的大铁门,冰冷的蓝色光线,简洁的线条,没有窗户,男人也许会喜欢它的封闭,女人肯定会受不了。和非话廊一样,是艾未未的设计。  
    从甲55往里走,便是幸福花园,好多人在小说里见到的一个酒吧,简称“幸花”,这大概是作家来得比较多的一个酒吧,尤其是时尚女作家。坐垫很舒服,是卡通的动物型,一坐,整个人就陷在了里面。  
    旁边是一家新开的餐吧渡金湖,昏暗的灯光,中式的桌椅,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歌声。新派川菜,甜品则有法式的薄煎饼、烤苹果、意大利提拉米苏,中西合璧,其乐融融。  
    橙街 (orange)就在附近,又一个适合跳舞的地方。走廊边上的墙壁上是以橙色为主调的抽象装饰画,繁复但不杂乱,耐人寻味。在迷离的灯光和冰冷的电子舞曲里,汗水、酒精、激情的味道在慢慢升腾。  
    胡同往北,右拐是99号,左拐是上下线。99号算是一钢琴吧了,因为总有一个老外在那里弹钢琴,经常能见到一些文艺圈的人,王朔不去自己的酒吧里呆着,老出现在99号,徐静蕾、周迅、张元等也是常客。  
    上下线最近一直在举办“同志电影展映”,所以你知道的了,这个酒吧的特色就在于它。来来往往的,都是漂亮的小伙子。《蓝宇》是他们放的最多的影片,《蓝宇》放映的时候,他们的故事也在上映。  
    朝阳公园:和滚石一起成长  
    朝阳公园一带的酒吧变得速度很快,滚石的号召力带动了整个朝阳公园一带酒吧的繁荣。最近,滚石在停业整顿,明显感觉到附近酒吧里人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