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级读本-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区约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比嶂石岩低了约500米)。山上各类古建有三十余处(在嶂石岩已基本见不到古建了),均有浓重的皇家建筑风格,原为明末崇祯皇帝归隐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号称“北武当”,又因拥有岩溶地貌而自诩为“北方桂林”。此山原名“三门寨”,因自然风光有些象桂林山水才改名——真不失趋炎附势之举。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1997年5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在天桂山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归”字,字高97。71米,宽49。1米(意喻1997。7。1/1949。10。1),是世上最大的汉字——我倒觉得这又是大刹风景的绝佳败笔,整个儿一个不伦不类。 
    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时皇上能相中的地方肯定错不了。目的地“天桂山”就这样最终被选定了。喔,那个娘子关好象离这里不太远,这座关隘的名气似乎大过了天桂山。以前只知道娘子关是长城上的一座古关隘,从名称上看好象又和MM有关。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所建,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等我查完了相关资料之后才觉得,这地方恐怕不去是不行了:娘子关又称长城第九关,位于晋冀两省交界处,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后因唐高祖李渊之三女儿平阳公主(即唐太宗李世民之妹)统领娘子军在此设防而得名——哇,原来是一位青史留名的“唐”字号MM的故地,这和坛子里的“唐”门众僧好象应该有些关联吧?哎,对了,赛盟真该来一次娘子关FB,诸位高僧把赛欧开到关门前,一字排开,然后依次抚今追昔,觐拜先祖,或者再举行个什么大“唐”特“唐”擂台赛之类的活动?哈哈,肯定趣味无穷……! 
    原计划5月2日出发,不料一场春雨将行期推迟到了6日。经过一番必要的准备,6日一早5点45分离家上路,还不到6点,西二环就已经车水马龙了。行车线路也很简单:京石高速到石家庄早已轻车熟路,一路狂奔,分秒兼程,8点刚过已抵石家庄,然后转向石太高速,在收费处交费60元,继续前行10余公里在石青出口下高速(交费5元)——至此已行驶296km。此后沿省道奔平山县方向,沿途均有路牌指示。过平山县后经温塘镇抵古月(中途交费两次,各10元),随后开始进入山路。山路弯急坡陡,有些路段都算不上U型弯或胳膊肘弯,应该称作标准的“麻花弯”,不过直抵景区倒都是柏油路。这段路程有83km,用去一个半小时。 
    虽然是5。1长假,这里的游人果然不多,至少没有见到京字头牌照的车辆。至于风景如何就不赘述了,用图来说明吧!晚上夜宿天桂山宾馆,标间200元/天(含早餐)。   
    娘子关 
    第二天早8点,出发前往娘子关。先原路返回至东回舍镇,然后向南奔井阱矿区,经凤山镇抵天长镇,再向西走省道直达娘子关。行程98km,历时3小时,其间交费一次,10元。娘子关的风貌也用图来说明吧! 
    下午1时许,原路返回河北,过天长镇后不久,按路牌指引进入石太高速,于傍晚前回到家。两天共行驶860km,耗油约66升半(97#),过路费总计220元——NND,快赶上油费支出了!That’s all。   
    激情驾越神农架 
    新浪网友:紫花地丁 
    诱惑着的梦想 
    神农架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想,也只是一直地想。 
    有些时候,我们宁愿将梦想暗暗收藏,并不急在一时去实现它,任其在黑的空气中漂浮、游弋,随心所欲,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期待,并向往。而总有一天,日积月累的欲望会像阳光下的野草一样疯长,最终喷薄而出,大喇喇地横于眼前,再没有退路。 
    决定去神农架的念头从一产生开始,就没有动摇过,山雨的变幻莫定,气温的巨大反差,甚至蚂蟥、毒蛇,都不能再让我却步,心底里那个声音“算了吧,还是不去了吧”,再也没有响起。想飞就去飞吧,谁能阻挡? 
    那里是个谜一样的地方。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经在这里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千峰陡峭,山高路险,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 
    一路风雨挡不住 
    又一次空前的浩荡,这次驾车去神农架游玩的除了楚天车友会的9台车以外,还有北京过来的20多台车,车队蜿蜒,难见首尾。 
    从武汉出发上汉宜高速,因多处修路,且高速都是水泥旧路,不是右道封闭便是左道封闭,飞扬的感觉总有些吞吞吐吐,大打折扣,不禁有北京车友大叹怀念北京的三、四环。慢如蜗牛的爬行令人如同束缚了手足,难以舒展。等人的时候慢慢蓄着劲,只等后车跟上,便如离弦之箭弹射出去,终于又开始飞翔了。 
    我们车上配备了两个手台,一时间,汇报路况,询问车速,此起彼伏,因距离拉得太远,车队中配有高频率车台的车辆便作为中转,将头车所报路况及时转给后面的车队。 
    离城不久便下起了小雨,星星点点,零零落落,闷热躁动终于有所缓解。前窗上的雨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雨刮扫去,抹平,然后又点点滴滴,再抹,再平,犹如摊着煎饼。。。。。。  
    天阴沉沉的,窗外烟雨迷蒙,前方的车轮全都卷裹着一团水雾,犹如行在云中,随着呼啸的风,水雾倏地扑在我们的前窗上四散开来,顿时水汽氤氲。外循环中,车里的空气也越来越清新,还透出一股沁沁的凉意。 
    慢慢地雨越来越大了,雨刷疯一样的摇摆,前窗上水流奔腾,噼里啪啦的脆响成为这车内最动听的声音。稍顷,雨已大得倾盆,只能看见前车隐约的双闪,前方的一切都淹没在水雾里,腾云驾雾,迷漫四方,没承想,还未进入神秘的神农架,便已经开始享受这云里雾间的神仙意境了。 
    也许上天在赐予我们美景之前必须要锤炼一番我们的意志,而风吹雨打之后也必定会偿还我们以奇山异水。进入宜昌辖区后,骤雨初歇,路况转好,两旁山峦起伏,风景如画,不时有小车打着双蹦混入我们的车队,一眼望去,满是眨巴眨巴的黄眼睛,蔚为壮观。 
    从宜昌驶往神农架的那一段弯弯山路,更是别有一番天地。一侧是峰峦叠翠,云雾缥缈,一侧是河滩环绕着山岭,车队穿织在多姿的群山之间,好似一艘艘船舰在峡谷中畅游,披波斩浪,所向无敌。 
    夜幕慢慢降临了,车队逶迤犹如火龙,橙色的车灯倒映在湿地上,如来往穿梭的流星,只看见光亮,几乎没有什么声响。 
    近在咫尺的山崖黑暗着轮廓,山路象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胳膊肘弯越来越多,车随道路飘过来荡过去,车台里路况疾报,声音也从闲散随意转变成紧张急促,大家都收敛了心神,小心翼翼盯紧了前方,丝毫不敢懈怠。车过兴山县,只见山坡上万家灯火,星罗棋布,粼粼洒洒,犹如银河冲破天堑倾泻而下,无数的星群洒落人间,美不胜收。 
    瀑布。桥洞。老人。茶 
    清晨的神农架空气清新地仿佛可以拧出水来,凉丝丝,甜津津,疲劳了一天的人们在这样鲜活流动的气体里神清气爽,劳顿全消。我们的第一站是天生桥。 
    昨夜黑暗之中进山,一切没有看到的美景全在今日连天扑来,望不断的崇山峻岭,云遮雾绕,蒙迂的山径盘桓曲折,车如一叶扁舟,一会儿跃上浪尖,一会儿被抛入峡谷。。。。。。人在山中微渺如尘,茫茫然不知山有多高,山有多深,山有多大,不禁套用了一句现今很流行的造句:见过大山,没见过这么大的山。 
    进入林区,沿溪涧前行,远远就听见轰然的水声震撼山林,激昂彭湃,若万马奔腾,若锣鼓喧天,近前一看,飞泻直下的瀑布似从万丈悬崖上摔落亿万颗碎玉,激起巨大的喧响,气势磅礴,慑人心魄。激奋喧闹的人们或拍照留念,或嬉水赏瀑,浑然忘我。 
    转头望向一侧,高大的石山上有一天然石洞贯穿,呈拱状,从山脚望去,犹如大山的眼睛斜睨着整个世界,这就是天然而生的天生桥了。为方便游人行走,沿石崖斜斜地铺就了一条窄仄的栈道,一直通到那眼窝深处,慢慢扶着栏杆前行,对视瀑布,俯瞰石潭,一时心中激荡。 
    翻过一道山岭,远远就见山腰一座古朴的土砖房,如遇甘霖,大伙纷纷挤到屋前的雨棚里躲雨,小憩。这里住着一对父子,儿子在屋前空地上摆了一个小柜台,卖些土特产,拥沓而来询问价钱选货交易的人不少。旁边小方桌上摆放着两个水瓶,一圈一次性杯子,和一袋刚刚开封的本地茶叶,环桌而坐的游人纷纷倒水喝茶,我没有去取用,而是追着爱人嚷着要喝水,爱人还没来得及从背包里将水杯取出,站在我身边的老人已经回头对我说道:“喝!喝!”并指向那方桌。不忍拂逆老人的好意,便去倒了一杯,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已七十五高龄,形销骨立,衣衫灰败,却耳不聋,眼不花,神志清明,我们提议喝茶应该收费,五毛或一元一杯,老人连连摇头,竟有不悦,似乎免费供茶是应当应份的事情,不容置疑。 
    及至下山,唇齿间依然萦绕着清茶的芬芳,那茶,香甜清纯,沁人肺腑,一如那淳朴好客的山民。 
    石林。雨雾。野人。迷 
    进入神农顶景区,依然是弯多绕急,盘桓迂回。因林区自然条件复杂,地形起伏悬殊,随着海拔的增高,植被变化丰富,沿途从阔叶林到针叶林,层层递进。墨绿、翠绿、葱绿、嫩绿,色彩丰富,蓊郁绚丽,更有那高山杜鹃竞相怒放,一丛丛点缀林间,如同古老的中国刺绣,娇俏可人,掩映生姿。 
    不知行了多远,爬了多高,慢慢就迷蒙起雨雾,雾气缭绕着一座座峰巅山腰,朦朦胧胧,虚虚飘飘,车队只能缓慢爬行。雨也大了起来,偶尔瞥见路旁山坡上一片片残雪,斑驳参差。 
    还在午餐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