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级读本-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会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把最亮的你写在心间。”在普遍没有新异的国产车名字中,我们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希望:只能枕着他的名字入眠,把最真切的希望藏在心里!   
    岁月无声——漫漫模仿路   
    国产车的模仿,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什么是高水平的模仿、那个是低水平的粗制滥造?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成功的模仿只有一个标准——神形兼备。   
    对于车型设计的模仿,全般照抄肯定是不可取得。那么用AUDI的车头,加上BENZ的车身就是我们要的知识产权了吗?非也,非也!对于豪华车我们要有BENZ的雍容华贵;经济型车在确保经济的前提下,要兼顾设计的美感和灵气,MINI是个不错的模仿对象;中级车呢?要有自己的特色,模仿要考虑PASSAT的稳健,要借鉴ACCORD舒适、更要学习SAAB的独树一帜!也就是模仿别人的神,创造自己的形!   
    单有外型的模仿尚不足以立足于车坛。一项对劳斯来斯车主调查报告中出乎意料的结果,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原来大多数车主不是“沉迷”于后面的“皇宫”之中,而是选择自己架车! 可想而知,如果劳斯来斯没有半点驾驶乐趣可言,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调查结果了!可见单一的对于汽车外型的模仿还是不够的。还要兼顾驾驶性能、安全理念、人性化特点等汽车相关的重要因素的模仿。   
    在流线型主宰汽车设计思想的今天,人们似乎对那些菱角分明的设计更情有独钟!劳斯来斯幻影、BENZ的迈巴赫、克莱斯勒300C别出心裁的设计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在抓住某一车型设计思路的同时,不要忽视世界设计主流的趋向!万不可一味的跟着别人的步伐走,总是摘抄别人的作品,而没有自己创新的东西!如若那样,我们将永远没有傲视车坛的资本,也将永远没有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工业!   
    “山不再崎岖,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沙不怕风吹,在某天定会凝聚!”崎岖的山路是我们模仿的艰辛历程,只要坚持理想、勇于创新,成功的火花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聚集!   
    启程——企业文化的培养   
    美国汽车由随意派主宰;德国车则更倾向于简约的技术派;意大利汽车是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车属于何门何派?没有!在汽车工业刚刚有所发展的今天欲叫汽车设计者拿出点“中国特色”来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但作为中国的汽车人,我们就不能不考虑中国汽车长远发展的问题。没有独到的文化支撑的汽车是没有灵魂的生硬之作,寻找一种符合中国汽车发展的文化理念,成了中国汽车人想要走进世界汽车市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韩国车低级的模仿秀,葬送了韩国汽车的未来,使韩国车成了“廉价”与“质次”的代名词。日本车在“经济型”的大背景下,逐渐的演化出了一种“物美价廉”,质量与性能并重的形象。为日本车在世界市场打出了一片天地!   
    大背景的汽车文化是宏观的,那么厂商自己的汽车文化就是微观的。宏观与微观并进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如果说国内的汽车厂商在车型的模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在企业文化的模仿上尚差之甚远!哪个厂商有耳熟能详的企业口号?“造百姓之车!”恐怕也就吉利汽车的口号能让你脱口而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在联想集团这一口号为大多数家电企业所接受同时,还没有为国内的汽车厂商所认识。   
    讲到乘坐的舒适性,奔驰首当其冲;提起驾驶的操控性,无人不认同于宝马;谁是身着礼服温文而雅的绅士?捷豹的微笑给了你答案;哪个能融合高档车的所有特点?“超级模仿秀”凌志当仁不让!这些“做人”做出了名望的厂商,把宏观与微观的汽车文化完美的结合与一身,难怪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我们的“模仿秀”恰是缺乏对于这些主宰汽车命运的灵魂的模仿。汽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诠释自身特色的文化。单纯的加工厂式的模仿,只能造适应市场之车,而非主宰市场之车。什么时候我们的车厂也能造出让人振奋的理念呢?尚待时日!   
    “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天开始明亮的过程” 范玮琪的这首《启程》唱出了我眼中国产车的心声。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岁月不饶人,加快步伐在黎明前突出重围!     
    产品世界化的今天,模仿、借鉴是必须的,任何企业也不能脱离借鉴而独立的存在。企业的发展恰是在无数次的竞争、借鉴中得到动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不同级别的汽车领域里,依托自身特点借鉴他人经验,走出低级模仿的误区,才是今天汽车工业发展的明确方向!   
    老人学车 学的多开的少  
    今年68岁的梁先生领取驾照的第二天,就在女儿的陪伴下开车上路了。可没开出去一公里,就说什么也不敢开了,心慌得突突乱跳,一起步就熄火,女儿鼓励了半天也不行,索性不开了。66岁的林女士开车不敢超过半个小时,一过40分钟,感觉力气就顶不上劲儿了?熏现在也基本不开车了。近日笔者走访了十几位60岁以上考取驾照的老年人,发现像梁老先生和林女士这样考取驾照后不敢独自开车的老年人为数不少。 
    自去年9月1日交通管理部门放宽学车年龄以来,北京市已有20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考取了汽车驾照,圆了开车梦。但许多老年人考取驾照后为何不敢上路开车呢?经调查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缺少驾车良好的心理 
    王女士说,考取驾照后心里特别高兴,可一上路就慌了神儿,别说让我上二环、三环了,就是在车辆较少的郊区公路上试了几回,就说什么也不敢开了,心慌得连挡位都找不着了,快70岁的人了,开车的心理素质太差了。钱先生今年65岁,一听说学车年龄放宽了,马上到驾校报了名。可驾照考下来之后,只开了一次车,就因撞到一棵树上,说什么也不敢开了,他说自己一坐到驾驶室里,就怕出事。驾车心理素质低,应变能力差,是老年司机不敢独自驾车的主要障碍。 
    2。路况复杂拥堵严重 
    姜女士说,现在路上是车多人多,经常出现拥堵,岁数大了应变能力差,停停走走?熏开起车来总是提心吊胆的,一不小心,就出事。所以自己开了几次,就不怎么敢开了。关老先生说,一看到那满大街的都是车,自己就发怵开车了,特别是有一些年轻司机开车很不守规矩,自己两次险些出事故都是为了躲让那些无理抢行和强行超车的人,岁数大了,开起车来确实没有了灵活劲儿,索性不开了。道路拥堵是许多新司机不敢轻易上路的主要原因,更是老年司机不敢驾车出行的第二大障碍。 
    3。精力体力不足 
    韩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看上去开车很简单,费不了什么力气,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从亚运村开到香山,就坚持不住了,眼花、肩疼,感到很疲劳,要是再接着开,难免出事。蒋先生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挺好,可一开起车来,就觉得很累,每次开车时间虽然不超过一个小时,但依然感到浑身疲乏,儿女们怕他出事,就不让他再开车出门了。从体质上说,人到老年身体素质远不如从前,而开车相对来说又是一种体力劳动,精力体力不足就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这也制约了老年人驾车的积极性。 
    4。遇到“挫折”易气馁 
    庞老先生只开了一个多月的车,就有5次剐蹭小事故,而且都是责任方,从此就不再摸车了。他说自己真不是开车的料儿,手太潮,奔70岁的人了,可能是练不出来了。商女士开的是女儿淘汰下来的富康车,一个月下来已是伤痕累累,都是剐剐蹭蹭的。女儿不放心,就不再让母亲开车了。她说老人只掌握了开车的基本要领,要做到安全行车,还差得远呢,还是不开为好。年龄大了,从心理上说初次上路时遇到几次险情,对老年人来说确实压力很大,对一些承受能力较低的老年人,只有放弃驾车。 
    刘师傅是一所驾校的教练员,专门负责对老年学员的培训。他介绍说,老年人学车心气儿很高,这一点很可贵,但自身心理素质和体能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心理过于紧张,有的老人刚坐到驾驶室里就心慌得直哆嗦,师傅教的时候听得很明白,到自己实际操作时,手脚配合就难以到位。所以老年学车和开车,首先是要进行心理的调节,这也是安全行车所必备的。许多老年人考取驾照后不敢开车,心理因素是一个关键。 
    不久前刚从欧美考察回来的吴先生介绍说,在欧美许多国家,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车很平常,购物、会友、出游几乎都是自己开车。一是他们的驾驶技术好,从20多岁开到70多岁,一直没离开车,具有很高的驾车技巧,适应各种路况;二是驾车心理素质强,几十年的驾车经历积累了许多行车经验,心理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三是行车环境好,以美国的纽约市为例,该市有近800万辆车,但很少看到拥堵的现象,交通秩序井然,老年人在大都市里开车很轻松;四是车况性能好,欧美的老年人虽然多数人是开中低档轿车,但车辆的性能很强,特别是美英法等国还专门设计出适合老年人驾驶的车型,开起来很简便、舒适、安全。 
    我国学车年龄刚刚放宽,许多老年人都是到了50多岁,甚至快70岁了才学开车,从心理上、生理上要很快适应有很大的难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一段的“磨合期”后,用不了多久,老年人驾车会越来越多。  
    在美国有关车的事 
    车祸发财法  
    汽车是美国人的腿,美国的生活里离不开汽车。在我的家,如果我要去商场买食品,我就需要开汽车行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