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级读本-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汽车狂热者的灵魂。  
    在这个一度以“自行车王国”著称的国度里,私家车的大量出现,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已从1998年的182.1辆下降到142.7辆。轮子成了人的另一种行走,承载着对自由的憧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被人们反复吟诵着。那么,自由是什么?自由不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无奈,而是开车上路∏樾郎妥匀幻谰啊⑻逖橐斓胤缜榈那崴珊腿魍选? 
    生活:上路与回家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汽车依旧是陌生的。据AC尼尔森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私家车普及率最高的北京,也仅仅达到11%,而上海和广州私家车的普及率则分别为4%和5%,这一数据,远远低于美国或任何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会有现代的美国。”汽车成就了“现代化的美国”。1923年,美国人哈利·埃利奥特根据突发的灵感,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旅馆。汽车旅馆的出现,给了漂泊和流浪者一个放纵的理由和平台。“走,上路去!”成了当时美国人风靡一时的口头禅和真实心态。  
    几十年后的今天,汽车热在中国以一种更快、更蓬勃的速度发展起来。对于经历过苦难的中国民众来说,私家车的大量出现,多少显得有些“奢侈”。这种“奢侈”,是潜藏在心底深处的欲望,更是对美好生活朝圣的寄托。  
    没有人会拒绝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当整个社会被香车美女所包围时,当整个社会为拉力赛而狂热时,我们又不能不停下来思考,对于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汽车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北京90%以上的道路已经饱和,堵车成了北京城的“心头大患”,在一个各方面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的城市,盲目朝圣并不是理智的行为。  
    当汽车旅馆风靡全美的时候,另一个概念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那就是———回家。是的,回家,回到那个能让你心灵安憩的小屋。亨利·福特说:“在上帝恩赐的开阔大地上和家人一起共享快乐、幸福的时光”,终于被再次定义。  
    生活,不在于我们得到什么或拥有什么,它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北京市国土房管局细解小区停车七大热点 
    昨天,本报刊登了《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将在7月1日实施的消息,并刊登了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该办法一出台,就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为此,本报专门采访了北京市国土房管局相关部门,对市民最关心的7大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释。 
    热点一: 
    收费标准如何定 
    《晨报》:管理办法并没有涉及到小区停车费的问题,7月1日实施之后,小区停车费用是否会有变化呢? 
    国土房管局:管理办法的停车收费标准,一般说来与各小区原来的收费标准一致。按照政府规定,小区停车费按照市发改委制定的统一标准。地面停车每月150元,地下停车费用执行市场指导价。 
    热点二: 
    业主能否参与定价 
    《晨报》:不少业主抱怨地下停车场收费过高,业主认为自己是消费者,他们是否也有定价的参与权呢? 
    国土房管局:对于地下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应按照物价局文件规定和去年9月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分为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前之后两个阶段,之前开发商定价并公示,而之后则由业主委员会和开发商共同协商定价,并到物价局备案。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收费问题进行规定。 
    热点三: 
    停车管理谁监督 
    《晨报》:物业对小区内停车统一管理,谁对物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呢? 
    国土房管局:小区内的每一个业主,包括业主委员会都有权对物业监督。同时,政府主管部门,比如国土房管部门、停车主管部门也有责任对小区物业监督管理。如果业主发现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各区县国土房管部门的投诉电话进行投诉。 
    热点四: 
    车位少问题如何解决 
    《晨报》:小区内车位少,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管理办法出台后,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具体措施? 
    国土房管局:车位少,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历史问题,如今北京市规委也一直在制定相关规定,极力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对于新建的小区,我们建议提高车位规划设计指标,以满足业主停车要求;对于现有的小区,应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来修建立体停车库,同时,政府对此也应该制定优惠政策。 
    热点五: 
    车辆损坏怎么办 
    《晨报》:管理办法规定,小区内停放的车辆一旦丢失,物业将负责。目前,对于子小区内被丢失、损坏的车辆,物业的具体责任如何? 
    国土房管局:小区内停放的车辆如果出了问题,物业必须要负责赔偿,具体赔偿标准在合同中会明确规定。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这一方面的工作。 
    热点六: 
    服务协议谁制定 
    《晨报》:管理办法规定,业主与物业要签署《停车管理服务协议》,请问该协议文本是全市统一的吗?由谁来制定? 
    国土房管局:就目前来说,《停车管理服务协议》是由各小区各自制定的。但合同必须要遵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应该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方或停车服务公司来共同制定。但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制定示范合同,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调研工作。 
    热点七: 
    停车区域多大合适 
    《晨报》:随着私家车的逐渐增多,小区内地上停车位越来越少,不少小区逐步把很多公共场地变为停车场。目前,管理办法中对于小区地面停车区域到底占公共区域的多少比例,有无限制? 
    国土房管局:目前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但是对于小区内停车位的划定,我们有一些禁止性要求。比如停车位不能占用消防通道,不能影响小区道路畅通等等。  
    中国汽车文化刚萌芽 
    回眸:汽车文化沃土丰厚 
    汽车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忠实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对照美国汽车文化,我们似乎真的不自信起来。的确,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会有现代的美国。也难怪,美国普通百姓家的小孩儿从出生起,就生活在有车的环境里。汽车几乎是美国人一生的伙伴,从十几岁起,大多数的美国人就学会了驾车,拿到了驾照。一本驾照,一张信用卡,就像中国人的户口簿一样重要,记录了私人的详细信息……而中国人拥有私家车只是最近几年的事儿,汽车生活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杨女士介绍说,她28岁结婚,嫁给了在房地产公司做老板的柳先生。5年前,因工作需要,柳先生买了一辆车。那时,杨女士只是偶尔学学开车,基本上没有驾车行驶到路上。 
    去年,在杨女士的生日那天,柳先生给妻子买了一辆车作为生日礼物。杨女士出生在普通的职员家庭,小的时候,她从未摸过车。同杨女士经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推理,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进入汽车文化的门槛,只有等我们拥有第二辆车,我们的下一代也像美国孩子一样在汽车生活里长大时,才可谓进入汽车文化的大门吗?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对此不敢苟同,他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汽车文化,只不过我们的汽车文化还刚刚起步,没有成型。如果把拥有第二辆私家车作为中国汽车文化起步的一个量化指标,似乎标准有点太高了。我们毕竟也有引以为荣之处:中国汽车制造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基础,汽车的影响将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思想中,汽车文化的普及正在逐渐展开。 
    立足:汽车文化在中国正生根发芽 
    张颐武教授说,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代步的工具,它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汽车展览、挂历、明信片、邮票、T恤衫、车模、杂志、壁纸等静态到汽车旅游、汽车运动、汽车娱乐等动态,汽车文化以无孔不入的魅力征服着中国人,甚至以经营汽车文化为主的汽车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汽车的普及通常被看作是一切种革命性的力量,在中国同样也不例外。 
    放眼:嫩芽终将长成大树 
    在汽车社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连这方面的意识都很欠缺,以至于这一现实逐步到来之时,我们还茫然不知所措。对于现实的中国来说,汽车文化的提升与汽车数量的增长失调,才是制约我国进入汽车时代的瓶颈。只有成熟的汽车文化才能使得汽车社会走向,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 
    …编后语 
    汽车文化不是花瓶 
    生活在高楼林立里的都市人,每天都要投入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与车为友。不管是抛锚还是塞车,不管是故障还是车祸,都信任它,使用它,乘坐它,因此体验最深的莫过于汽车文化的流动,这种流动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时尚。汽车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花瓶,更不是“吃饱了才有时间去想”的风花雪月。 
    伴随着汽车的日渐普及,汽车文化就像酒文化、餐饮文化、服饰文化等各种文化一样,自然而然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话说人车之战 
    情景介绍:  
    北京某小区;小区道路可以并排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