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级读本-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9年,担任通用汽车在苏黎世的欧洲业务部副总裁。 
    ●1991年,被任命为通用汽车巴西业务部总裁。 
    ●1992年,担任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 
    ●1994年,担任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北美业务部总裁。 
    ●1998年,担任通用汽车总裁兼首席营运官。 
    ●2000年,担任通用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03年,担任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政府生活用车”招牌说开去 
    见过一长安单排破烂小货开的很猛,视红灯黄线如无物,警察看见也无动于衷。从后面看,车身上没有公检法国安的任何线条颜色文字标志,车号也很普通,不象官车,也明显不是其他机关诸如城建监察的执法车,心话司机可能认识警察。没想到在前面菜市场看到此车真面目:驾驶台上面立着一牌…〃 政府生活用车”,原来如此,是市政府食堂的大师傅用来买菜的车,不禁哑然失笑。   
    由此想起我一朋友购得新车后,到了广告公司刻了一牌搁在驾驶台上,上书“新闻采访”。我问你是哪门子记者,他说有这牌可以不交过桥费、少麻烦等等,“他们怕曝光,嘿嘿”朋友意味深长的说,不信,你弄个“交通管理”的牌子试试,保管没人查你养路费。   
    我倒没有相信他的话。这些日子,我仔细观察了路上的车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发现风挡玻璃后驾驶台上的招牌还真不少,有〃路政管理”、“交通稽查”、“税务稽查”、“*政府机关专用车”、“交警接送车”、“检察院专车”、“城建监察”、“治安巡逻”,甚至有一辆破面包前书“110警务车”,开车的没穿警服,也不象联防队员。 我想如果真是110的话,不知道用这车接警会不会引起误会。这些车车身普通,号码也不靠前,而名堂却不少。看到这些倒使我对真正的执法车甚至对政府机关的威信产生了怀疑。如果这些车都是真的执法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下车为我们分忧,却总是扬长而过。如果是假的,那为什么真的不去查一查。   
    不过,我相信诸如”“*政府机关专用车”“交警接送车”“检察院专车”假不了。,说白了,有了这个牌,就能有特权。给官老爷买饭做菜,做好人民勤务员的后勤,让他们好好为人民工作,怎么说也是个大事,没有特权,误了开饭,耽误了经济政治建设,谁也负责不起。接送我们的公仆,没有特权,误了开会呀,误了汇报呀,甚至误了招商引资呀,你吃不了兜着走。想想也是,应该挂这个牌,以提醒他人,让他们避让,为人民服务。   
    我终于从这些招牌后面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浓浓的封建特权意识,和古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样,连官老爷家的车都镀上金粉,宰相家人七品官,家人当然得让人知道他是宰相家的人。然而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目睹这一切,总不免令人啼笑皆非,应有深思。   
    大可不必如此“恐慌” 从另一面看“持币待购”  
    目前出现的“市场恐慌症”,一大半几乎是由“持币待购”现象引起的。然而,对“持币待购”现象又有多少人作过深入探究?如果作过一番深入探究,也就不必也不会如此“恐慌”了。 
    日前,上海通用、南北大众、东风雪铁龙几大厂家“破天荒”在差不多时间进行价格调整,其他汽车品牌也相继跟进。然而,连续降价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汽车热销,消费者“持币待购”依然故我。 
    似乎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每当汽车市场出现下滑、疲软之态时,人们都会归结于一个原因:“持币待购”。不错,影响车市兴衰,“持币待购”确是一大原因。如果追溯起来,这次出现的“持币待购”在中国车市发展的历史上,已经是“第二次浪潮”。第一个浪潮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夕。当时消费者能买到的汽车产品,价格大多比同档次的外国车高出一大截,工艺又相对比较粗糙,消费者普遍渴望享受到与国外一样价格和品质的产品。随着中国入世前景的逐步明朗,让消费者看到开始实现的希望,料定中国入世后,车价一定会下降,于是出现了许多人“等待”中国加入WTO后买车的现象。 
    面对今天出现的“持币待购”现象,有人以此认为,中国车市已经趋于饱和;也有人认为,“持币待购”的出现表明汽车市场的好日子已经到头,等等。可以说,目前的“市场恐慌症”,一大半几乎是由“持币待购”现象引起的。然而,对“持币待购”的现象又有多少人作过深入探究?如果作过一番深入探究,也就不必也不会如此“恐慌”了。 
    不迫才可“待” 
    一直想买车、担任外资公司部门经理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对于买车来说还并不十分宽裕,踮起脚尖是可以买的,但现在车市还在降价,上海的牌照又这么贵,还不如再等等。 
    类似王先生的想法在持币待购的人群中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上海的“本本族”驾驶员中有50%以上是由年轻白领组成。随着汽车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并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家庭,“本本族”普遍希望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今后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但持币的另外一面是,汽车对他们来说还不是真正的必需品,还没到非买不可的地步。他们一般只在上下班用车,没有自己的车,他们可以每天搭乘公共交通,也并不觉得太麻烦,如果周末要用车出去郊游,可以问朋友或者租赁公司直接租车,同样可以“潇洒走一回”。而一旦买车,停车费、城市拥堵的交通、用车的汽油费用等,都让他们觉得不值。 
    对于和王先生一样“持币待购”的人来说,汽车只是生活改善的一部分,还不是必需品。他们对买车往往一直处于观望、犹豫、比较中,如果车市一好、用车环境一改善,他们就有可能进入车市,比如2002年1月的夏利降价,一度使夏利专卖店排起了长队;如果车市不好,他们也就不急着买车,转向“持币待购”了。 
    相对“持币待购”的人来说,另外一部分“迫切需要”买车的人想法则有些不同。同样已经买车半年的李先生说,其实他也知道车价还会再跌,但因为正好生了孩子,就买了车,那时牌照要4万多,车价也要高很多,但想想为了孩子,咬咬牙也就买了,现在看看要多出近5万元。除李先生这种情形外,为公司经营、做生意而买车的消费者来说,一般都不会“持币待购”,降价只会在他们车型选择的时候会受到影响,但并不妨碍他做出买车的行为。 
    “币”有敏感度 
    “持币待购”而引起的汽车销售下降并不是囊括所有的车型。专家分析,“持币待购”现象更多影响的是价格比较敏感的中低档车,对于价格敏感度不高的中高档车影响则并不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汽车销售不断下滑的时候,别克君威、广本雅阁等依然走俏的原因。 
    据统计,“持币待购”的人群往往是月收入在3000至5000元人民币的公司白领、公务员等,他们是目前“中低档车”消费的主力。他们买车非常讲究车子的性价比,要求车子尽可能地“物美价廉”,除此之外,同时还对维修、服务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部分人群对于价格的波动往往也比较敏感,他们买车时,除了考虑车价本身外,还要考虑牌照费、保险费、停车费、汽油费、每个月的还贷数额等各种用车成本。各种与“买车、用车”相关的费用支出,都会影响他们是否作出买车的决定。对于他们来说,价格、消费环境等都会制约他们的汽车消费。就上海而言,是否取消牌照,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买车与否的决定条件。另外,从去年年底银行开始收缩汽车行业消费信贷,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使许多消费者短期内放弃了汽车消费。 
    相对而言,中高档车的消费者往往是单位用车或者自己具有相当的实力,他们买车时更多考虑的是品牌、车型、性能等非价格因素,对于产品价格往往并不是十分敏感,他们也不会因为厂商的降价而刻意去“持币待购”。 
    “购”是落脚点 
    “持币待购”形成的车市低迷与“产能过剩、市场饱和”造成的低迷不同。专家分析,许多人将“持币待购”的落脚点放在“待”上,其实不然,就国内目前存在的“持币待购”问题,“持币待购”的落脚点应该在“购”上,消费者归根到底还是要买车的,只是现在还要观望一下,“待”一下,等车市好了,就“购”了。中国汽车市场还刚刚起步,潜力十分巨大。 
    中国经过2002年、2003年的市场井喷,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有所显现,世界6大汽车厂商纷至沓来,并纷纷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正如上海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的那样,目前我们100个人中只有4个人有车,如果真的发展起来,市场潜力不得了。美国通用董事长瓦格纳同样看好中国市场,当别人都以为中国国内市场饱和、产能过剩时,他依然看好中国市场,投资30亿美元大举进行投资。他说,他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潜力还十分巨大,必将还会稳定增长。一旦突破这个瓶颈,那么,就能继续稳定增长。随着车价下降、越来越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那么这个瓶颈迟早会打破,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同时,仔细分析“持币待购”的人群,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买车的,以及购买中高档车对于价格并不是很敏感的人群来说,“持币待购”的状况并不是很多。恰恰是对价格敏感的、具有10万元左右消费能力的主力消费群对于降价、消费政策等十分在意,“持币待购”现象也较为普遍。但他们是市场的主力军,一旦造成“待购”的因素比如关税降低、车价一步到位、消费环境改善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