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煮楼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博煮楼市-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大阳。当观念地产展在住交会上出现的时候,达到了预期的轰动,从新闻报道就能看出来。有人跟我说,这次观念地产展,让南方地产界找到了激情。作为策展人之一,我要说的是,没有陈大阳这个人最初的鼓捣,没有陈大阳的把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和“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以及他对自己的坚持坚守,观念地产展可能还要等上一两年。

张宝全:谁来给中国房地产当记者(2)
观念地产展的成功,其实也在说明大阳的热情和理想并不是没有人认同。这件事我不知道大阳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好,言归正传,究竟“谁来为中国房地产当记者”。
  我的看法是,中国房地产记者就是陈大阳+蔡照明,没有陈大阳是一种堕落,没有蔡照明则会变得更糟。
  蔡照明提到“原罪”一说,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地产本来就是俗物、充满铜臭味的东西,开发商也好,媒体也好,记者也好,没有必要把自己看得那么清高。但地产没文化也不行,因为地产是城市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文化不是地产的重任,我们没必要要求开发商、媒体、地产记者肩负起文化旗手的重任。要做文化何必做地产周刊呢?直接去做建筑周刊、文化周刊好了。就算是大阳,我也不相信他就从来没有为广告为钱或人情写过稿。报纸没有广告谈什么生存,连生存都是悬念,能文化什么,雅什么?中国不是有句古语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你不能帮人家卖房子,人家就不会给你钱,没钱饿着肚子心里最好的灵感可能就是馒头或红烧肉,玫瑰花肯定是吃饱了撑了以后才会有的事情。
  蔡照明是明白的,他能够想得开,市场经济就是公平交易,本来就是件很俗的事情。你如果想着自己是个俗人,怀着很俗的想法,去做很俗的事情,也许会快乐,就会如鱼得水,就会被主编看中,就会有房子有车,就会有可能在茶余饭后想些玫瑰花的事情。
  当然如果能雅俗共赏更好,这就是皆大欢喜。这就会使一个人在拥有馒头、红烧肉的同时又能拥有玫瑰花。
  蔡照明说自己是俗人,我看他并不俗,从他的文章,从他对大阳一句“铜臭味”的较真,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真的俗人,充其量也只是装俗而已,在他心里,不见得没有陈大阳那种野心,只是会分场合分人而已。我想,如果是另外一个人说蔡照明有铜臭味,他也许不会那么愤愤不平,按我的想法,也许他会哈哈一笑,甚至还连连点头:对对,本人俗物一具也,哈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道理很简单,但真明白不容易,我自己也是做事特认真,然后就认为别人做事也应该和我一样认真,这不等于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所以我说,中国的房地产,既需要蔡照明,也需要陈大阳,应该是陈大阳和蔡照明的混合。混合就是活力,混合就能产生碰撞和激情,从而给中国房地产注入活力。否则一味“吹捧”,使其昏昏然,中国房地产被“捧杀”了,还以为是创新呢。也没必要成天板着脸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棒杀”,中国房地产被“棒杀”了,你吃什么?你就只好去改行了,当八卦记者或当娱记。
  不知说得中不中听,悉听两位发落。谢谢。
  

冀志罡:一个人的顺驰,一个人的命运(1)
//blog。sina。/s/blog_467a6549010002lh。html
  顺驰终于服了软,孙宏斌终于认了错!喜欢让人吃惊的他,这一次也没有例外。他重掌顺驰帅印,带回旧日老友,全面改组领导层,全国扩张战略大幅回缩。三年前高调杀出天津的顺驰,不得不选择回撤天津。
  今日之顺驰,已非昨日之顺驰。
  回想三年前,人们对这匹黑马发出阵阵惊呼的时候,质疑甚至贬斥之论何其多。笔者一篇质疑顺驰资金链的文章,也曾引起顺驰激烈反弹,并部分促成了对孙宏斌的专访和之后多次的面对面讨论。但当顺驰真的遭遇资金困境的时候,笔者并没有幸而言中的感觉,相反,只感到遗憾。
  不难想见,一定会有幸灾乐祸的声音。几年来言之凿凿顺驰必倒的人,一定以为自己未卜先知;而对顺驰寄予厚望的,则可能抱怨自己看走了眼。但在我看来,市场莫测,一切皆有可能。顺驰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顺驰的挫折也未必事出必然。
  一个结论与三个事实
  顺驰走到今天,虽然没有盖棺定论,但眼前的情形却是清楚的。顺驰疯狂的全国扩张,至少阶段性落败。这个结论,同时告诉了我们三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顺驰不动产网络(前顺驰置业)、顺驰(中国)与融创集团三家企业之间,不仅高度关联,而且财务上也互为支持。因为孙公开承认这一点,等于否定了自己过去的说法。孙曾一再公开表示,上述三家企业独立运作,相互之间没有资金上的直接往来。
  不知道软银和凯雷的经理人现在着不着急,他们一定想确认,那4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是用来打造网络股而不是调给顺驰救急。
  第二个事实,虽然孙一直否认,但资金链吃紧,的确是顺驰的最大麻烦。不过至少在宏观调控之前,孙的逻辑仍是对的。他曾对笔者解释,“顺驰最大的风险不是资金,而是市场,只要市场好,资金不是问题。我们手里有地有项目,只要愿意,随时能够换到现金。”
  可惜此一时的正确,却为彼一时的错误埋下了隐患。“5?11”房产新政的突然袭击,打乱了顺驰已有的步调。虽然表面看来,顺驰自去年4月份启动的调整,恰好为宏观调控打了提前量,但事实上,这更可能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5?11”造成的销售困难,使顺驰脆弱的资金链再也无法支撑,加上那时房地产行业前景莫测,项目和企业估价俱跌,终于使顺驰陷入了“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窘境。
  仍存的疑问是,去年顺驰香港上市铩羽,到底是孙宏斌的放弃,还是投资者的舍弃?即使条件苛刻,总好过今天被迫全国收缩,孙为什么没有抓住上市稻草?
  第三个事实,是顺驰今日的困境,其根源不是宏观调控,而是过快扩张造成的管理滑坡。宏观调控并不只针对顺驰,遭遇销售困难的开发商多的是,何以他们都能应付甚至取得增长,顺驰却一路滑落至此?
  那是2004年,顺驰正在风头之巅,其超过90亿的年度销售额直逼业内老大万科,来年200亿的目标更令对手气短。然而仅过了一年,2005年顺驰的销售额就急剧滑落到50亿左右,今年根据孙宏斌的说法,可能只有不到20亿。
  仅仅宏观调控,并不能解释这种滑坡。事实上,宏观调控只是导火索,管理瓶颈才是火药桶。
  在一次专访中,笔者曾一再追问,企业管理中坚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顺驰如何面对快速扩张的管理瓶颈?如何保证大批速成的封疆大吏的人品和能力不出问题?孙闪烁其词,没有正面回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冀志罡:一个人的顺驰,一个人的命运(2)
之后的事实证明,虽然那批二十七八岁的地方老总不乏人才,出了问题的却也不在少数。房地产开发需要巨量资金,一次头脑发热的举牌竞价,就可能使整个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最终,一批年轻的经理人黯然下课,而一些创业*的离去也与此不无关系。
  一个人的顺驰
  说顺驰是孙宏斌的企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股权谁属,而是孙的性格已深深浸透了公司。这个规模近万人的大企业,从上到下,无不浸染着这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连顺驰员工说话的惯用语,都与孙宏斌如出一辙。
  虽然,成功的企业总是难免打上创始人的深深烙印,而创业领袖的个人魅力几乎是一切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但顺驰的异于常人之处在于,它将这种特质推到了极致。
  整个顺驰,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孙宏斌;每个顺驰的员工,都像一个小一号的孙宏斌。孙宏斌的模样,就是整个顺驰的模样。
  我相信在内心深处,孙宏斌是一个笃信“人定胜天”、“精神胜物质”的人。靠了自己的激情和才干,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创业奇迹,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甚至有理由迷信自己。但他忘记了,企业毕竟不同于个人,个人的激情可以持久,企业的激情却注定昙花一现。当激情退却,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房地产开发是高风险行业,孙显然漠视了风险;盖房子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很高,孙也漠视了操作难度。这是顺驰遭遇销售困难的根源。
  3年前的顺驰,携天津之威横扫全国;今天的顺驰,又不得不尽全国之力死保天津。进退之间,顺驰雄心受挫后的无奈已是昭然若揭。
  一个人的命运
  孙宏斌是20世纪60年代人。言者有云,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他们更喜欢做大事,而不是赚大钱,更愿意指挥千军万马,而不是躲在家里数钱。孙宏斌是一个典型的60年代人。
  孙宏斌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早在“联想”时代,孙就带领手下狂飙突进,使柳传志在惊骇之余痛下杀手,令其入狱长达4年。
  但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没有因此意志消沉。甚至,他还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什么都想得开了,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刑满出狱,孙宏斌第一件事就是请柳传志吃饭,化解当年的误会和怨恨;第二件事是去天津做二手房中介,从头再来。
  孙宏斌甚至没有因冤狱而变得世故。他依然口无遮拦,依然毫不妥协,依然凡事搏到尽。
  孙的性格中有豪赌的一面。他有押上所有筹码的勇气,也有全部输光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当年面对柳传志的最后通牒拒不让步一样,他决不认为自己的疯狂扩张是失败的。天津是根据地,回家疗伤是暂时的,他不会放过下一次押注的机会。
  不论顺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