俣龋陕槿副湮锘恕
有人称“洛克菲勒的吸引力简直是不可抗拒的,像是宇宙中的万有引力,质量和体积较小的天体必须接受大天体的牵引。”洛克菲勒身上所焕发出的神奇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1873年经济危机催生的产物。为什么洛克菲勒偏偏在经济危机前后胃口大开,蚕食每一个他蓄谋已久的炼油厂,并不是洛克菲勒的吸引力有多强,而是被收购企业无奈的选择。经济危机切断了他们的融资渠道,他们的资金链摇摇欲坠;同时由于经济的萧条,市场的石油需求急剧萎缩,这对于血液断流的他们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冷酷无情的洛克菲勒(2)
同时,洛克菲勒又从中作梗,布下连环局,负隅顽抗的“顽固分子”不得不缴械投降。
在石油的原产地宾州,分布着密集的炼油厂,洛克菲勒看准了这块黄金地带。他派出大量的石油掮客来到宾州要求以每桶475美元的超高价购买原油,而当时宾州炼油厂的约定出售价格也不过4美元。这些风尘仆仆的掮客受洛克菲勒的指使,四处放出“美孚石油公司每天将以现金收购15000桶石油”的风声。
巨大的利好消息让宾州的原油业主们喜出望外,与标准石油公司签订过合同的原油业主们趋之若鹜。但是被洛克菲勒利好消息冲昏头脑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洛克菲勒已经给他们设下了圈套。钻入洛克菲勒圈套的原油业主们开足马力,大肆开采原油。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标准石油公司就买入了20万桶油。但此后,洛克菲勒宣布中止以前以原定价格购买原油的合约。馅饼变陷阱,一不留神,他们卷入了洛克菲勒精心策划的旋涡。面对他们的质问,洛克菲勒的回答残酷无情,“石油原产地供过于求的状况已打破历史最高纪录,这完全是你们的过错。美孚公司从未有过价格不变的承诺,这在合约上是再清楚不过的。原油价格历来时高时低,除非是疯子才永远保持每桶475美元的价格。如果你们再起诉,那我们将随时奉陪。不过我要奉劝你们一句:每桶 250元。你们可以拒绝接受,但我要补充一点:到下个星期,每桶原油高于2美元我们就不买了!”
宾州的原油业主们“哑巴吃黄连”,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困境。本来经济危机中就如履薄冰的原油企业滑入了破产的深渊,洛克菲勒只是象征性的拿出少许资本,就买下了这些被“诱捕”的企业。
运气好的时候,你如果把手中的口袋张开,就能接到天上掉下的馅饼。与其他在经济危机中抄底的企业大亨相比,洛克菲勒属于攻击性和主动性都很强的抄底高手,他始终秉承“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原则。他不具备足够的忍耐力,惯于使用放短线钓大鱼的伎俩。如果在短时间内钓不到大鱼,他就使用更大的诱饵或者干脆落井下石,人为地推动行业洗牌的加速运动,从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并购大战。
企业巨头大都是在“野心”驱使下走向商场,洛克菲勒也不例外。他不满足于只做“石油大王”,而是嗜“底”如命,任何一个可以抄底的机会他都视如珍宝。为了达到财富的彼岸,他会不惜任何代价甚至不择手段。
在美国的密沙比,德国人梅里特兄弟发现了丰富的铁矿,最先抢得商机的他们成立了铁矿公司,大发铁矿财,这让洛克菲勒分外眼红。1873年经济危机中,梅里特兄弟资金吃紧,他们多方运作,四处寻找可以救他们于危难之际的“活雷锋”。
不久,本地牧师劳埃德先生就来“雪中送炭”了。当梅里特兄弟向劳埃德大倒苦水时,劳埃德提出他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欣喜若狂的梅里特兄弟请进这位“仁慈”的牧师拿出锦囊妙计。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段让梅里特兄弟感恩戴德的对话:“我有一位有钱的朋友,看在我的情面上,他可以借给你们一笔巨款。”
“太好了,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你们需要多少钱·”
“42万美元。”
“小事一桩,我给你一封借贷42万美元的介绍信。”
冷酷无情的洛克菲勒(3)
“利息多少·”
“我怎么能落井下石呢,低利,比银行利率低2厘。”牧师很快让梅里特兄弟立了一个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梅里特兄弟对这位大救星感激涕零。
然而,还不到半年,劳埃德牧师就告诉梅里特兄弟:“他的财主朋友是洛克菲勒,他要求马上索回42万美元的借款。”梅里特兄弟恍然大悟,劳埃德牧师哪是什么救世主,撕破天使的面具,他只不过是冷血杀手洛克菲勒的帮凶。梅里特兄弟那42万美元贷款早就用来填补以前的资本窟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再也掏不出42万美元了。他们认为自己遇到了诈骗犯,要在法庭上见分晓,原告律师如此辩解:“那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借的是考尔贷款。什么叫考尔贷款?考尔贷款就是贷款人随时都可以索回的贷款,故其利息低于一般的贷款利息。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款,或者宣布破产,两者必居其一。”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梅里特兄弟掉进了洛克菲勒的文字陷阱,只得自认倒霉把矿产卖给了洛克菲勒,作价仅为52万美元。
孙子《三十六计》中云,“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指的是在对敌作战时,诱敌深入,阻断敌人援兵,切断其后路,如瓮中捉鳖,必能置人于死地。洛克菲勒抄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无师自通的抄底心理学。
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无所畏惧。1873年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来自实体,还来自心理层面,恐惧是比萧索更可怕的噩耗。站在经济危机的薄冰上,被四处蔓延的恐惧情绪所影响的梅里特兄弟,也同样六神无主。他们如同溺水者,每一根稻草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是救命的,尽管这根稻草可能是加剧他们陷入囹圄的诱饵。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梅里特兄弟对洛克菲勒送来的42万美元可能会不屑一顾,即使接受了,精明的他们也会怀疑这是不是洛克菲勒的欲擒故纵术。但他们偏偏遇到了青黄不接的萧条期,当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如惊弓之鸟的他们早已失去了理性判断,最终稀里糊涂地钻进了洛克菲勒为他提前预备好的圈套。
很多时候洛克菲勒的抄底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一些鸡鸣狗盗之术他都拿来一用,恰好印证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毕竟,我们所期许的健康的抄底行为是“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我们也不能否认洛克菲勒是个人奋斗的典范,无论他的资本毛孔里滴着多少血和肮脏的东西,他在侵略式的抄底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还是很值得后来抄底者学习和借鉴。不过,当打开窗子时,灰尘和新鲜空气一起扑面而来,如果只想呼吸新鲜空气,就要学会使用过滤网。对于洛克菲勒令后来者难以企及的抄底术,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需批判地吸收。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顶着道德光环的摩根(1)
摩根的天才是那种循规蹈矩型的,而不是创造型的。他属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伟大商业银行家中的遗老,而不是新型银行家的先锋。他所做的都是他父亲以及其他银行家们已经做过的事,只是业务范围更广,而使其发挥卓越聪明才智的银行机构也更为复杂。
——查尔斯R。莫里斯 《实业大亨与美国经济:四国演义》
1864年,因抄底1857年经济危机而满载而归的皮博迪,把他的公司交给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 ·斯宾塞·摩根,摩根也加入其中。从此,摩根家族翻开了全新的一页,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最壮丽诗篇中的一抹亮色。
与其他被戴上“资本强盗”的企业巨头如卡内基、洛克菲勒不同,对商业有着近乎执著的热爱,认为“商业信贷的决定因素是品德”,其口碑也要好得多。他淡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连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都这样认为,“与摩根的目光对视就像正视一列向你行驶来的高速列车闪亮的前灯。如果你能有幸脱离‘铁轨’,那双眼还只是令人敬畏的;但如果不能,那就太恐怖了。”
早在1861年,摩根就在曼哈顿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一幢旧式建筑中成立了摩根商行,从事黄金投机生意。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在曼哈顿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中潜伏着影响美国经济长达50年之久的金融巨头。
摩根掘得的第一桶金,是他抄底美国内战的丰厚回报,他就是“黄金抢购风潮”的幕后推手。美国内战爆发后,战局成为黄金价格的晴雨表:北方奏凯歌,金价下跌;北方吃败仗,黄金上升。被战局的鼻子牵动着,金价时高时低,变化的幅度及频率都佷大。
摩根看出了战局与金价的连带效应,准备策划一场金融风暴。1863年,摩根得到消息——北方士兵损失惨重。北方逐渐走下坡路,金价有上涨的趋势。如果此时囤积黄金,等到金价上扬后再将黄金抛出,定能大赚一笔。
于是,摩根与伦敦金融巨头皮鲍狄,以双方共同付款的方式,在华尔街的黑市交易所悄悄买进高达500万美元的黄金。事实上,他们只支出了10%的保证金。黄金一半运送到皮鲍狄在伦敦的公司,另一半则留在摩根公司。随后,他们便放出皮鲍狄购买黄金的消息。同时,北方军队在查尔斯敦港战败的消息已经人人皆知,人们开始疯狂地抢购黄金,黄金价格一路飙升。此时,黄金的价格已经“高处不胜寒”了,但摩根看来,“前怕狼后怕虎怎么赚得了大钱!你以为大捆大捆的钞票会自动进入你的腰包吗·要想赚大钱,那可是要冒大风险才能获得的!”摩根还需要借助战局的力量将黄金价格再次抬高。
摩根的眼线与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关系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