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这项计划会给债券保险商和可能遭遇业绩亏损的银行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尽管巴菲特的这一举措可能会促进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却无法消除债券保险商面临的压力。
  而巴菲特自己也承认,这项计划是从自己的投资获利回报角度来考虑的。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上述三家保险公司中就有一家明确拒绝了巴菲特的好意,另外两家则没有做出回应。
  由于巴菲特没有披露详细计划,所以大家都在纷纷猜测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市场普遍认为,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一向稳健,他之所以打算采取这一行动,很可能意味着次贷危机对债券保险行业造成的冲击已经到了尾声。
  受此影响,消息见报的当天,纽约股市中的两大股票指数早盘均高开高走,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一度超过200个点。
  事后证明,巴菲特的这一预见并不准确,美国股市仍在狂跌不止。这表明,一方面,巴菲特自己对市场判断也有失误的时候;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巴菲特倾向于从自身投资角度看问题,这当然没有错。【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卵巢彩票”决定了你在生理上不可能成为巴菲特,实际上你也没有必要成为巴菲特,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来提高投资回报。
  

人人认为该这样就危险了
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直升。但他们不知道,借贷正是基于其上,所以每个人都犯下了不少愚蠢的错误。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票投资中,正如每个人的性格天生不同一样,每个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判断也会不同;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股市“应该”是这样时,恐怕就有些危险了。
  巴菲特在2008年9月24日接受公共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唯一诱导因素是房地产泡沫。他举例说,3亿美国人、美国的借贷机构、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曾认为房价会一路上涨,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们不知道,次贷危机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生次贷危机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巴菲特曾经表示:“我通常是在人们对股市失去信心时购买。”关于这一点,很有点像中国“商圣”——战国时期的白圭(公元前370年~前300年)的投资理念。
  白圭是东周洛阳人,他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变化和年成丰歉关系,采取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他在丰收年景买入粮食,卖出丝绸、油漆;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卖出粮食。他经常深入市场了解行情,对谷物价格变化了如指掌。他通过观察天象预测来年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如果当年丰收,而预测来年要大旱时,他会提前大量买入粮食、囤积货物,经商风格强调速战速决。
  从这点来看,巴菲特“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反向操作策略,与白圭的“不与人趋”有相通之处。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中的网络股和高科技股价格飞涨,巴菲特因为无法衡量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而根本不投资这类股票,从而使得1999年伯希尔公司的投资业绩不但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还造成了亏损。于是,在1999年度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投资者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报刊杂志都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可是巴菲特依然不为所动。他抱定这样一个信念:当大家都狂炒科技股的时候,就表明投资科技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在那里等着“看笑话”。
  果然如此。接下来的2000、2001、2003年,美国股市分别下跌了、、,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期间的投资业绩却增长30%以上。直到这时候,原来那些指责巴菲特“老套”、“守旧”、“过时”的舆论才纷纷醒过神来,感觉还是巴菲特目光长远,不得不承认巴菲特善于抄底股市。
  这样的投资业绩,就像2008年有谁能够在中国A股市场上取得30%以上的回报一样伟大、光荣、正确。
  巴菲特认为,无论股市上涨还是下跌,与其他人抱有完全相同的判断是很危险的。以股市上涨为例,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其实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呢?可是要知道,投资者在牛市中得到的丰厚回报,与上市公司本身缓慢的增长业绩完全脱节,股票价格是不可能无限高出其内在价值的。相反,从很长一段时期来看,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买进、卖出他们的股票,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成本,他们的总体投资回报必定会低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说美国上市公司总体上能每年实现12%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投资者最终得到的收益率必定比这低得多。
  了解巴菲特的人不得不承认,巴菲特在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方面具有独到眼光。他抄底金融海啸,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买入单只股票上,实际上还包括在整个宏观投资组合中怎样布局。例如,在这次抄底金融海啸中,巴菲特通过他控股的富国银行投资美联银行,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富国银行的根据地主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在美国西海岸网点较多,而在东海岸的网点很少;另一方面,美联银行、美国银行在美国东海岸的网点较多。富国银行通过收购美联银行,实际上能较好地达到在美国均匀分布银行网点的目的。
  也就是说,巴菲特通过收购美联银行,在不经意间就能实现富国银行从西海岸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角色的转变。而花旗银行起诉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实际上也有花旗银行阻止富国银行版图东扩的意图在内。
  经过这样一分析,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巴菲特是怎样从宏观角度来决定投资策略的。如果不是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庞大的投资组合,巴菲特在抄底金融海啸中的能量就不会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就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不但要考虑单只股票的投资策略,还要把这单只股票放在总体投资组合中来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取得叠加效应。这对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都极具借鉴意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重要的是正确评价股票
投资要成功,你不需要研究什么是β值、效率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选择权定价或是新兴市场,事实上大家最好不要懂得这些理论。当然,我这种看法和目前以这些课程为主流的学术界有明显不同。就我个人认为,有志从事投资的学生只要修好两门课程,亦即“如何给予企业正确的评价”以及“思考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就可以。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正确评价股票。
  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说:每一位投资者的投资方式都不一样,他的心得体会是,与其去购买指数型基金,不如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最关键的仅仅只有两点:一是如何正确评价你准备投资的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二是正确思考与其内在价值有关的股票价格。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调选择性。也就是说,你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同时研究许多家上市公司;相反,只要研究、关注少数几家你有能力研究的上市公司就行了。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能力范围在哪里。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巴菲特认为,只要以合理价格买进你认为很容易了解其业务的股票,并且这些股票在未来5~10年内业绩会有大幅度成长,做到这一点就行了。当然,“认为”是一种主观看法,当你买入这几只股票后,会发现只有极少数股票符合这一标准。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一定要继续追加买入该股票,并且在此期间一定要坚持这条准则、不要受外界各种诱惑的影响。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准备持有某只股票10年以上,就不要持有它10分钟。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中经常出现这样长期稳定的股票,那么你就会发现投资回报也在跟着稳定地增加。他说:“虽然我们很少承认,但这正是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累积财富的唯一方式。”
  巴菲特以回购股票为例,来说明怎样正确评价股票的内在价值以及与股票价格相比较。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有些股东建议伯克希尔公司可以考虑回购股票了,他说,通常这样的要求合情合理,可是这些股东所依据的逻辑却有些奇怪。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回购股票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有意义,这主要是指:公司在扣除短期周转所需要的资金以外还有多余的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股票价格必须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容易看出,这两点正是巴菲特上面所说的正确评价股票的标准。
  很明显,前者所指的“多余的资金”对投资者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即任何时候手中都要握有充裕现金,而不是全仓介入。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说,情况就更复杂了:除了保留维持竞争优势所需的基本开支外,还必须满足另一个条件,即任何1元钱都能够创造出高于1元钱价值的那种支出来。只有当同时符合这两点时,才会有多余的资金去回购自身股票,或者投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
  至于巴菲特所指的股票价格必须低于其内在价值,通常出现在成长性股票中。
  例如在伯克希尔公司,20世纪70年代以及后来断断续续的好几年间,该公司专门锁定那些回购自身股票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回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