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这一消息让索罗斯敏感地捕捉到了,他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了,马克不再支持英镑。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投机者们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其中包括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这使得上述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拆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价值。
英国政府计划从国际银行组织借入资金用来阻止英镑的贬值,但这犹如杯水车薪。而索罗斯正是这场“赌局”最大的赌徒。仅他一人在这场与英国政府的较量中就动用了100亿美元。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购入60亿美元坚挺的货币——马克。同时,他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便又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卖出德国股票。
下完赌注,索罗斯开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机终于爆发。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己很悲观。这使索罗斯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成员国最终将不会允许欧洲汇率体系来决定本国货币的价值,这些国家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后来就有评论者认为,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但世界上众多投机者的参与,便注定了英国政府最终的失败。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面对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不断地下跌,英国政府为了防止投机者使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便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但政府的干预并未产生好的预期,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这使得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们更加坚信自己以前的判断,他们决定在危机凸现时开始出击。
英国政府也不得不进行最后一搏了。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他再一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回流。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使利率高达15%,但收效甚微,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 。。
一、牛市:天使与魔鬼(3)
1992年9月15日,在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后,英国政府最终还是遭到惨败,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这一天,也被英国人称为“黑色星期三”。
事后的分析资料透露,索罗斯正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他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更使他获得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就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也增长了%。
事后,索罗斯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2.片断二:掀起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亚洲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997年7月2日,依照事先的侦查报告和作战计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带领和其同样擅长投机的其他对冲基金对泰铢发起了猛烈冲击。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下跌了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
受此影响,以东盟为主的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相继卷入,金融危机序幕由此拉开。
直到危机结束10年之后,一些内幕才得以由当事人披露。其中有一位叫琼斯的,当年正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香港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如何冲击亚洲货币提供了详细作战计划。
后来,这位当年得意于金融游戏的基金经理人,面向华尔街媒体细解了当年如何为偷袭亚洲货币而提前准备,如何在汇市、股市和期市与香港特区政府展开攻防战的经历。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就是背后的推手。琼斯当时驻扎在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
他后来说,“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于是,琼斯认为,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于是,琼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而后来据琼斯透露,为了这一仗,他们更是提前了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了沽空仓位。
到了1997年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发动起了亚洲战争。他们在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使泰铢汇率直线下跌。随后,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同时,泰国政府还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并大幅提高了息率,试图三管齐下,保持泰铢汇率的稳定。
不过这种稳定保持的时间很短。1997年5月的时候,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泰国的情况,迫使泰国政府不得不实施资本控制,但明显地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态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牛市:天使与魔鬼(4)
到了6月份的时候,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了致命冲击。此时的泰国央行已无招架之力,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耗尽。就在6月30日,泰国总理还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然而仅仅两天后,泰国央行即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随之一路下泄。而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除了辞职,也别无他为了。当年的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了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无一幸免,皆告失守。而已经尝味无数的基金经理们,胃口也似乎越来越大。
他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香港,以及其身后的中国大陆。
据前文那位琼斯透露说,对冲基金们当时认为,“虽然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已经不少”。更令他们眼馋的,是他们所妄想的人民币。
事实上,1998年前的几年中,香港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隐现泡沫,加上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房地产投机盛行。其中,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了“全民皆股”的狂热。
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不会看不到这些。他们不看好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住联系汇率制度,并据此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将会挺不过去,港币在未来必将贬值。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了对于港元的立体式袭击。做法是: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在1998年1月和6月,对冲基金们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前几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不过,进入1998年8月后,情势似乎要发生某种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
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了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最初几日,对冲基金在汇市上未曾得手。据测算,防守战的头两天,金管局承接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远远超过当年财政年度预计的214亿港元财政赤字,而对冲基金抛出的港元,也接近头一年10月冲击港元时的规模。
但在股市上,对冲基金还是尝到了甜头。由于投资者忧虑港元继续受冲击,港元拆息扶摇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业绩的蓝筹股公司表现不佳,恒生指数当年8月6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的8月10日至13日这四天,对冲基金除了继续在汇市冲击港元外,同时又大肆沽空期指,抛出股票,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牛市:天使与魔鬼(5)
不久,恒指跌破了7000点大关,至8月13日进一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面对此种危险局面,已经回归中国的香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