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勃起状的男性生殖器雕塑就是印度教的〃林伽〃
斯麦林(SmyleInn)经营两间同名客栈,起床后,招呼众人去另一间店里用餐。
天气有些阴冷,街头凌乱的碎纸片和塑料袋被风吹得跳舞。早起的德里人将脑袋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忽闪忽闪的眼睛,再披条颜色模糊的毯子,活脱脱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但是,也有穿着〃裙子〃的男人,趿拉着拖鞋,露出干瘪的小腿,在巷子里慢慢走过。这种景象,让人担忧他会不会伤风感冒?相对而言,身着纱丽(Sari)的女人,三三五五,袅袅婷婷,华丽得让人驻足回首。可不是,灰蒙蒙的天气,破而旧的巷子,要是没有亮丽的色彩点染,该是多么阴沉啊!
通过一段逼仄的街道,小心冀冀地和迎面而来的神牛擦身而过,来到露天餐厅。早餐有牛奶、咖啡和面包,佐餐有种甜酱,类于国内常见的草莓酱;还有一种像薯片样的食物,干脆易碎,味道寡淡,仿佛做来就是为了忘却,没留下什么印象。
对面餐桌上坐着一个身着印度服饰的白人女子,道一声〃Morning〃,谁知她竟用汉语作答。她来自上海,虽然汉语说得不太流利,但足够相互问答了。未几,又进来一对东亚面孔的青年男女,仅有的桌椅被我们占据,他俩便有些手足无措。我招呼众人挤一挤,给他们让出位置。他俩来自台湾,也是自助游印度的背包客。巴豆听见了,赶紧向他们介绍德里的旅游信息。
用过早餐,按照巴豆的指点,到街头换汇,买手机卡、链锁之类的必备物件。店铺尚未开张,前行几步,碰到热气腾腾的早茶摊子,旁边围着一堆人正在饮用。有几个睡在街边的人掀开被褥,正在打着呵欠,甚至来不及整理脚边的铺盖卷儿,忙不迭地翻看报纸,谁说穷人不关心时事?
印度也有茶(Chai),读音如汉语,显然是中国的舶来语。西汉时期的〃蜀身毒道〃和其后西南地区兴起的〃茶马古道〃,最后都到达印度和阿拉伯地区,是中印最早的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通道。所以,中印之间,很早就互通有无了。印度茶里面除了牛奶,还有丁香、豆蔻、肉桂、胡椒、生姜等香料。茶老板架起煤气炉,搭上铁锅,将各种配料放里面,煮啊煮地,沸腾之后过滤,再分到铝制的小杯子里给客人。色如咖啡,味若奶茶,一杯6卢比,我就喜欢这种近乎发腻的甜。据巴豆说,应该是5卢比,大概老板看到我们人多又初来乍到,就临时涨价?
第5页 :
几个热情得有些夸张的当地人过来搭讪,嘻嘻哈哈,絮絮叨叨,我只好微笑或者点头。茱萸长得玲珑,又好说话,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未几,便友好得挤成一团拍亲密照了。可惜,白晳的茱萸和黝黑的印度人形成显明的对比,她从显示屏里看了,自嘲不已。
印度人的面孔总觉得不干净,似乎很久没洗脸。初次接触,居然这种印象?
虽然是旧德里的帕哈甘吉区,街道杂乱破旧,停车睡人,牛来狗往,但客栈区并没有贫民棚户。街边的老楼房,有雕琢精致的窗台,虽然破败,但难掩昔日的光彩。当地人说,这叫哈维利(Haveli),是当年富足的商人们所建。旧德里如果这般风貌,倒也不足为奇,国内落后城市也就这般模样,乌鸦也别笑猪黑。不过,所见仅为豹之一斑,尚有许多传闻需要验证,不敢妄下结论。
深入到里面的小巷,则更乱更脏。吱吱扭扭,咿咿呀呀,杂货店、饮食摊次第开门营业。须发凌乱,睡眼惺忪的德里人慢悠悠地忙禄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街边有座小寺庙,走进去参观,当地人提醒需要脱鞋,便又退出来。寺庙狭小,供奉男性生殖器雕像,即印度教的〃林伽〃(Linga)崇拜。这玩意做成圆柱形,呈勃起状态,代表湿婆(Shiva),底座为女性生殖器样,名为〃约尼〃(Yoni),代表湿婆的妻子帕尔瓦蒂(Parvati)。
湿婆有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异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lí'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常见形象长发飘扬,头顶恒河和弯月,青黑的脖颈挂串骷髅项链,光膀子,围虎皮,缠毒蛇,四手分执三股钢叉、手鼓、水罐和念珠,跨白色公牛。虽然恐怖,但面目清秀如女人,额中有第三只眼,如中国二郎神。这只眼能喷火,可摧毁万物,爱神就被他烧成灰烬,是以印度教的爱神又有〃无形〃之称。寺庙里常见湿婆在火圈中跳舞的雕像,脚踩侏儒,近乎疯颠,预示毁灭。而毁灭意味着新生,这与中国所谓〃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如出一辙。
供奉湿婆人身像的寺庙不多,最常见的还是林伽形象。其实就是约半米长的黑色秃顶石柱,有些四面雕湿婆头像,放在状如磨盘的石雕约尼上,象征阴阳交合而产生的生殖力量。印度教的湿婆派和性力派信徒常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等敬奉林伽。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新婚之夜莋爱达百年之久,从不间断,米青。液喷洒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要是不深究,这种图案组合倒不觉得有多涩情。不过,印度教这种开放的性崇拜至少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吠陀时代,三大主神之湿婆与毗湿奴都有超强的xing爱和生殖能力。但是,传统的印度家庭行为保守,公众场合会尽量避免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这与他们整日焚香膜拜生殖器的习惯大相径庭。
第6页 :
圣雄甘地曾说,印度文化只有三种要素:一为耕田之铧犁,二为纺织之机械,三为印度之哲学。其实,就是吃饭、穿衣和思想。首先解决温饱,然后再考虑精神层面。用中国人的话讲,无非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印度教徒占印度总人口82%还多,印度的哲学,归根结底就是印度的宗教信仰。在印度教〃性力派〃看来,印度哲学就是性崇拜,这与中国人所谓〃饱暖思淫欲〃不谋而合。
附近没有高新建筑,连〃西联〃(WesternUnion)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挤在狭小老旧的空间里办公,何况其它其他机构?几个韩国人在柜台前和工作人员理论,见我们进来,便自觉让出位置。今天的汇率是1美元兑50卢比,较巴豆所言51卢比有所下跌,讲价再三未果。出于谨慎,我只换了200美元,然而,此后再也没遇到更高的汇率。出门有卖铁链子的店铺,一阵讨价还价,200卢比购得三条链子两把锁。置齐了安全保障东西,赶紧退房挤地铁往旧德里火车站。v米v花v书v库v ;http://www。7mihua。com
德里的地铁线路用不同的颜色标示,有红、黄、蓝、橙、绿、紫6条线路,以康诺特广场为原点,贯通连接包括城外国际机场在内的新旧城区,较之于地面交通,当真有天壤之别。地铁管理严格,整齐有序,男女进站通道分开,X光、搜身、查包,程序复杂,旁边还有荷枪实弹的警察虎视眈眈地盯着,如临大敌,生怕谁会点燃炸药包扑过去。其实,不是〃生怕〃,是确实存在,相对于中国,印度的恐怖事情多着呢,地铁站人流密集,当然要严防死守。
地铁列车设有专门的女士车箱,这让姑娘们兴奋不已。她们责令我们站在车箱接合处,不得逾越。
也有大不咧咧的马虎人,一个魁梧的中年男子进入女士车箱,居然没有发现周围全是异性,在花花绿绿的女人堆里摇头晃脑,看上去十分突兀,形成一幅幽默的画。女士们惊讶地看着,终于,有人忍不住提醒,他才很不好意思地走过来,混入男人中间。这种鲜有的对女性的特别关照,实在值得中国仿效。
从新德里火车站到旧德里火车站也就两站,很快到达,绕了个大圈子才找到行李寄存处(CloakRoom)。谭姑娘拖着笨重的大箱子,行动艰难,她还没有买到去布什格尔(Pushkar)的火车票。经过一番折腾,早上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我有些焦急,便决定让巴豆陪她买车票,余人徒步前往红堡。
小贴士:
乘火车旅行,请备链条锁,以便在列车上锁行李,帕哈甘吉区街头有售。火车站可寄存行李(CloakRoom),有拉链的地方要求加锁。如需买票请到外国人窗口,或者咨询游客信息中心。特别提醒,有人会热情搭讪,以售票处下班或搬迁之类的借口,带你到别处买票,他们甚至能出示工作证,万勿上当。
第7页 :
德里地铁有专门为女性特设的车箱,请注意车箱标识。
〃如果世界确有天堂,那么就是这里〃
旧德里火车站的建筑颇有新意,红色外墙嵌套白边儿的开放式拱形门,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看上去稳重大气。广场前有个圆筒状的岗亭,里面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察,像是中国抗战片中的碉堡。这种情景,让人猜不透印度的治安状况,到底是为了震慑犯罪分子,还是防止突入其来的恐怖袭击。
昌德尼朝克(ChandniChowk)是著名的商业街,也叫月光集市,甚为宽阔,车水马龙,拥挤喧嚣。小贩儿、旅行者、手推车、人力车、吵架声、喇叭声混杂其间,热闹非凡。有趣的是,即使头顶重物的当地人,看到拍照,也会非常配合地摆正身姿。。buuyu。
街道的繁华与乱象让人惊讶,好像世上所有的行业都集中于此。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安静的豪宅区,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如今的老巷子里还残存一些精雕细刻的哈维利,只是杂乱无章的景象,让人心生惶恐,没有了探索的欲望。其实,看似繁乱的昌德尼朝克大街其实蛮有秩序,市场严格细分,按区域经营不同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