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赶紧找那位服务员道歉说:“对不起,我把便池弄坏了”。
可是当服务员陪着他进去再一看,又愣了,这水怎么又没有了?便池干干净净的,真是奇怪!服务员也莫名其妙地说,“这不是好好的吗?”
那位队员不知道水箱会自动关闭,只得怪不好意思地走了。
还有一次,指导员在宴会厅执行任务,他长得像模像样,再穿上一身笔挺的呢子制服,不知底细的,还以为他是一位大首长呢。执勤时间长了,他有些乏,正好别人刚送给他一支吕宋烟(雪茄),他就掏出那支宝贝般的吕宋烟,想提提神,可是火柴划了好几根,那烟就是点不着,急得他直冒汗。万般无奈,只好到宴会厅去请教服务员。服务员看看烟笑了,说:“您点倒了,您点的这地方是烟嘴。”
执勤完毕,指导员把这事给大家一说,引起一场大笑。
。 想看书来
在开国大典上(1)
解放后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的礼宾哨。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这一天举行开国大典。
北京饭店这些天特别繁忙,许多参加开国大典的宾客在这里下榻。他们当中不仅有政协代表,而且有在10月1日当天上午赶到的苏联文化代表团。他们是苏联政府派来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使者,也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
苏联文化代表团是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的,他的著名小说《青年近卫军》在50年代曾经对中国青年产生过巨大影响。当他们在10月1日上午到达北京时,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前往北京车站欢迎贵宾,以表示对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代表团的重视。当日中午,即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代表团一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和我国文化界的主要领导人、著名作家、艺术家都参加了这个宴会。这也是北京饭店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为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代表团举办宴会。在此以前,北京饭店的员工接待的外国人当中,以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为最多,很少接触到苏联人。这些热情、豪爽的苏联人有什么风俗习惯,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员工们还没有摸透。有许多员工是第一次接触苏联人,他们都想看看苏联人是什么模样,甚至听到苏联人讲话都感到新鲜。有的年青职工问老师傅:“您会说英语、法语,会不会说苏联话?”
“那可不会,说俄语可得有本事,你们没听见,苏联人说话舌头会打卷,这功夫可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学会的。要不你们问问郑师傅,他会说好几国话,说不定也会说俄语。”
虽然饭店不少老职工都会说英语、法语、日语,可是能说俄语的人却是寥寥。不过饭店的职工都知道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和新中国友好的国家,因此也就尽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尽心尽力地为第一次来到新中国的苏联朋友服务。在宴席上,气氛非常热烈,中国人学着用俄语讲:“欧亲哈拉寿!”苏联艺术家也学着用汉语说:“很好!”
苏联客人对中国的松花蛋很感兴趣,他们非常认真地询问松花蛋的制作方法,饭店的职工不会说俄语,就用手势比划,用手势比划不清,就用笔和纸画,苏联客人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有的还非常认真地用笔记下来,准备回国后在自己家“仿制”。在宴会上,一位仪态万方的苏联女艺术家特别引人注目,陪同他们的中国译员告诉北京饭店员工,“她就是苏联的国宝,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苏联的芭蕾舞是世界一流的,而乌兰诺娃又是苏联最好的芭蕾艺术家。她代表了芭蕾舞的最高艺术成就,就跟梅兰芳代表中国京剧一样。现在把她派来,可见苏联政府很重视这次访问。”
参加宴会的中国来宾们听说这芭蕾舞是用脚尖跳的,跳芭蕾舞得从很小的时候学,因此,得知眼前这位漂亮的女艺术家就是芭蕾大师的时候,都想找个机会多看两眼,不仅看她的芳容,更多的是看她的脚。不过,他们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她怎么能用脚尖跳舞?她的脚和普通人的也没有什么两样啊!
开国大典的夜晚,苏联艺术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精彩演出,当洁白的“天鹅”在优美的音乐中轻盈飞翔、翩翩起舞时,引起了一阵阵掌声,乌兰诺娃的表演获得了热烈的欢迎,一个孩子天真地问妈妈:“妈妈,天鹅阿姨在哪里睡觉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开国大典上(2)
“在很远的地方。”妈妈只好这样说。
“不,她就在那边的一个大楼里睡觉。”一位负责接待艺术团的工作人员逗着孩子,“那座大楼叫北京饭店。”
在北京饭店接待过的许多名闻世界的艺术大师中,又增加了乌兰诺娃的名字。人逢喜事精神爽,北京饭店的员工们和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们在一起,沉浸在强烈的喜悦中,竟也不觉得辛苦劳累了。
北京饭店员工对开国大典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而且还为开国大典的礼仪和警卫工作做出过贡献。北京饭店警卫部队的付发家和赵文生就光荣地担任了天安门上的礼宾哨任务。
那是开国大典前一天,队长把付发家和赵文生叫到了设在北京饭店后院二层小楼的队部里说:“上级指定咱们部队派两名同志担任礼宾岗哨。队里研究之后,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这可是一件大事,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然后又补了一句,“你们两个真是好福气啊!”
付发家和赵文生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觉。更让付发家和赵文生兴奋不已的是,他们的哨位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多少年来,他们和战友们转战南北,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为了胜利,用生命铺平前进的道路,也聆听过首长和老战士讲红军和八路军为了革命胜利不惜流血牺牲的事迹。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即将成立了,那些牺牲在前进道路上的战友们没有看到这一天,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没有看到这一天,而自己却有幸能保卫开国大典,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同时他们也更加感到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
10月1日中午刚过,付发家和赵文生就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了哨位。当首长们登上天安门,跨进休息室的朱红大门时,就会看见两位英姿勃发的解放军战士一左一右,身穿崭新的黄军装,腰间佩着手枪、胸前斜挎着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卡宾枪,威武地保卫着首长们的安全,保卫着开国大典,他们就是付发家和赵文生。
当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政府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时,付发家的心怦怦直跳,要不是职责在身,他们真想向他一向崇敬的领袖们问声好。
开国大典开始了,毛主席身着黄绿色军便装,胸前佩戴着绸条制作的出席证,手中拿着讲话稿,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毛主席启动了升旗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了。
庄严威武的阅兵式开始了,人民空军的飞机隆隆飞过。付发家和他的战友转战多年,每当天空响起飞机的声音时,都要防空,因为那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而现在,蓝天白云间飞过的是自己的雄鹰,他多想抬头看看啊!但他的职责不准许他这样做。不过,他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和激动,看到群众*队伍中那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尤其是那些朴实慈祥的老人时,付发家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也是那样朴实、慈祥。前不久,他到北京来治病时,曾经亲眼看到付发家在北京饭店担负着多么重要的任务。他拉着付发家的手,颤颤地说:“好好干!”
付发家感到父亲的手真热……
老人将要辞别人世时,请人到北京通知付发家的哥哥和妹妹回去,但是不让付发家回去。他说:“不要让发家回来啦,他那里任务很重要。”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正是这些朴实的老百姓默默奉献的结果吗?元帅诗人陈毅同志曾用诗歌表现了开国盛典的壮观情景和自己的胜利豪情: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天安门上望,京阙换新采。
亿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
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陈毅同志的豪情,也写出了北京饭店员工和全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
北京饭店的职工可以骄傲地说:“在开国大典上,我们不单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过,还为他们站过岗。”
他们还可以无愧无悔地说:“不仅是我们,就连我们的亲人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贡献。”
开国第一宴(1)
世上有几家饭店举办过开国盛宴?北京饭店承办“开国第一宴”。群星荟萃的大宴席上,一口大锅振声威。
夜幕降临了,古城百万军民还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中。群星璀璨,从没有今天这样明亮;明月如璧,从没有今天这样圆润。北京今天没有夜晚。
北京饭店在华灯的映照中流光溢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在这里举行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史称“开国第一宴”。
今晚这里真正称得上“群星荟萃”,新中国的领袖、*中央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还有工人、农民、解放军的代表共六百多人将聚集在北京饭店的宴会厅,举杯祝贺新中国的诞生。
“开国第一宴”!世上有几家饭店有幸举办过开国盛宴?世上又有几位饭店工作人员有幸为开国盛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