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饭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饭店传奇-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饭店目前还不够豪华而羞愧。有一天,我们也会有那么豪华的大饭店。邵,只要我们好好干,关键是尽快赚到钱。”
  他又亲昵地拍拍邵宝元的肩说:“是的,我们要尽快赚到钱。如果不这样,不仅盖不起大饭店,而且可能要完蛋。因为其他饭店也想变成大饭店,也在发展。那样的话,我们就要关张倒闭。那时,亲爱的邵,我将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穷光蛋。而你呢,也许你会找到新的东家。可是不会有人像我这样了解你的为人和你的本领,即使要了解清楚,也要很长时间。而在我这里,我担保,只要大饭店一建起来。我就让你当Number One,你们中国叫‘拿摩温’,也就是领班的。”
  邵宝元毕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伙子。这时他的心里只愿卢苏的大饭店早日建成,至于卢苏是人还是魔鬼,他早已忘到脑后去了。他一心只想好好干,让卢苏尽快赚到许多钱,能实现盖大饭店的愿望。要是自己能在五层楼的大饭店里干,那多光彩,而且还是个领班。
  有人说卢苏是真心换真心,八两换半斤。
  有人说卢苏真会笼络人心。
  有人说卢苏的手腕真高。
  终于有一天,卢苏兴高采烈地对邵宝元说:“邵,我买了一处新址,我要建大饭店了。”说着,他指着西边,对邵宝元说,“它将建在那里,铁路局的西边。”
  卢苏的独眼放着光,邵宝元从来不知道他的独眼还能放出这么灿烂的光芒来。
  “我经过详细了解,这里将来是——”
  卢苏想找一句中国话来表达他的意思,可是最后说出来的却是——“这里金子的价格将和黄土一样。”
  邵宝元使劲憋住了笑,问他:“您是不是想说,这里必是寸土寸金之地?”
  “对,对,就是‘寸土寸金之地’。”卢苏说,“其实它们的意思都差不多。”
  邵宝元告诉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给卢苏解释完,卢苏也哈哈大笑起来。看来他的心情的确不错。
  原来,卢苏接了饭店之后,钱赚了不少,他就想趁势发展,圆自己开大饭店的梦。可是凭着他经商的才能和精明,他意识到东单这块地方虽然占有地利之便,已经成了一块商业区,可是要谋发展却不很理想。因为它的客户主要是使馆区的洋人,可是相对于使馆区来说,它的位置又偏东,使馆区人员到这里来并不是特别方便。再说,它又受到东单北大街的制约,不能向东发展,要发展只能向西,而西面又为宝珠饭店所阻,如此一来,卢苏就想到了王府井大街南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莫名的暴利和梦中的大厦(6)
王府井一带自晚清就有了商业活动,到清朝末期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不但有小摊、小贩,而且饮食业也相当发达。聚丰堂、福寿堂、源丰堂、东兴楼等大饭庄也都陆续在这里开张,而且生意日渐兴隆。尤其是聚丰堂,号称“内城第一饭庄”。后起的东兴楼虽然时间不长,可是生意红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就说明这里商业发达,而且势头看好,正在步步走高。如中国商人所说,这里是聚财气和人气的地方,否则饮食业决不会这样兴旺。再说,王府井大街的中段和北段又有两大教堂:天主教东堂和位于灯市口大街路北的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这都是外国人尤其是使馆区人员经常出入的地方。可是要到这两个地方去,都以走王府井大街为捷径。此外,东单三条还开了一家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来往的中外人士也很多。另外,作为新兴的商业中心,东安市场也初露端倪了。
  王府井有这些便利,一些外国人也开始选择这里作为住所。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逊就买了王府井的一所房子当作私宅。他也算是有些影响的人物,以至有相当一段时期,王府井大街在外国人口中竟被称为“莫里逊大街”。有此羊带头,还没有随之而来的羊群吗?因此,在这里居住的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
  再说,王府井南口离紫禁城、天安门及京奉铁路东站,也就是前门火车站不远,尤其方便客人们的来往;王府井南口又处在通衢要道东长安街上,南来北往,东行西去,都比旧址更靠近市中心。正是考虑了这么多因素,卢苏才费尽周折,出重金在当时的铁路公司西侧买了一片地。
  1903年,卢苏在新址上打下了五层楼的地基,但只盖起了一层。因此,这段时间的北京饭店只供餐,没有住宿。邵宝元也结束了学徒生涯,不但当起了伙计,而且负起了训练学徒之责。新店新房也得有新规章,饭店初步有了分工。伙计们有的专管打扫卫生,有的专管桌面的事,如上菜、摆菜等。比起在旧址没有分工的时候,这也是朝现代化管理进了一步。
  邵宝元升了职,也加了钱,心里自然高兴,可是他还关心着建五层楼大饭店的事呢,卢苏不是给他许过愿吗?大楼一建起来,就让他当领班。
  有一天,卢苏似乎格外高兴,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见谁都笑,总是乐呵呵的,邵宝元就借机问卢苏:“您什么时候盖大楼啊?”
  卢苏做出一副神秘相说:“最近我要办一件大事,这件事比盖大楼重要得多。猜猜看,我要办什么大事?”
  邵宝元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对这位独眼的洋老板来说,还有什么比盖大楼更重要的事了。看着邵宝元迷惑不解的样子,卢苏哈哈大笑起来,他高兴地张开手臂,仰着脸、旋转着朝天大叫:“哈哈,为我高兴吧,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感谢上帝赐给我一位新娘,我要结婚了!我要结婚了!”
  邵宝元和其他中国伙计看着卢苏兴高采烈的样子,直为他担心,担心他乐疯了。
  也许是新址带给他的好运,也许真如他所说,他的财富给他带来了幸福,他真的娶了一位意大利姑娘做妻子,而且还是一位美丽的妻子。
  又过了一年左右,正是一个风和日丽、鸟鸣花艳的日子,卢苏笑逐颜开地来问邵宝:“你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是说一个人好事来了一个又一个,这句俗话是怎么说的?”

莫名的暴利和梦中的大厦(7)
邵宝元告诉他是“好事成双”或是“双喜临门”。
  “对,好事成双!”卢苏高兴地叫着,“我也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了。我有一个女儿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
  邵宝元向他道了喜,心想,这个独眼的家伙能娶上老婆,又添了千金,也真是不容易。他又问卢苏:“您说双喜临门,这第二喜是什么呢?”
  卢苏拍拍他的肩说:“我马上要盖起一座五层大楼,我要用这座大楼庆贺女儿的诞生。瞧着吧,那将是一座北京城,不,是全中国最漂亮的大楼,比你们传说的,玉皇大帝的天宫还要漂亮!”
  邵宝元一听,乐得几乎要蹦起来。卢苏又说:“邵,楼盖好,我要提拔你当‘拿摩温’,也就是领班。这是我以前的许诺,我没有忘。”
  邵宝元对卢苏的话深信不疑。他想,就是为了妻子和孩子,卢苏也会盖起那座大楼来。那是积聚财富的工具,是成功的标志。
  听说要盖大楼,不单是邵宝元,就是饭店其他职工也为此高兴,谁不希望自己工作在宽畅、干净、漂亮的环境中呢?更何况那将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厦。
  邵宝元觉得可能是自己神经过敏,这些天,他总觉得卢苏神情不大对头,常常面露惆怅。这是怎么了?最高兴的就该是他了,可他怎么反而……
  不久,大家也发现卢苏的情绪的确和平常不大一样。有时,他心事重重,办事情心不在焉;有时脸上总挂着笑,高兴得像个孩子。
  一个伙计还小心翼翼地对邵宝元说:“瞧出来没有?卢苏现在有点儿像贝朗特要犯病的时候……”
  没过几天,有位伙计忽然跑来告诉邵宝元说:“卢苏要回国了!”
  “瞎说!”邵宝元不信,“他正想盖大楼呢,怎么忽然就想回国了,不可能!”
  “不信您自己看去,卢苏正收拾行李呢。”
  难道卢苏真的不想盖大楼了?不可能,盖大饭店是他最大的心愿,他不可能轻易放弃。他正想去打听个究竟,卢苏却来了。他对大家说:“各位,我是来向你们告别的,我要回到遥远的意大利去了。”
  “您不是还要盖五层大楼吗?”邵宝元惊奇地问,“怎么就要走了呢?”
  卢苏摊摊手说:“邵,最近这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我的思乡之情越来越重,越来越浓。我当然知道,现在回意大利,我就要抛弃即将到手的滚滚利润,告别我曾经付出了许多心血的饭店。我曾经相信,凭着我的才能和上帝的恩佑,我一定会成为饭店业的大王。直到现在我也坚信这一点。可是人啊,真是奇怪得很!当我伸手即可触到那顶光芒四射的王冠时,我忽然感受到家乡的召唤,母亲的召唤,亲人的召唤,顿时,我觉得那王冠失色了,财富也变得无足轻重。邵,相信我,当你没有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没有体会到只有人类才有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时,你会觉得财富就是一切,而当你有了财富,却没有办法得到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时,你会觉得财富和名望竟是那样的无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决定把饭店卖掉,我要回到意大利去,去接受妈妈的爱抚。”
  卢苏走了,带着他心爱的妻女,坐着轮船驶往他那遥远的意大利去了。
  可是又有知情的人说,卢苏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金不足,毕竟,要建一座五层楼的大饭店,需要的资金太多了。而且要管理这样一个大饭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卢苏的管理经验也不足。因此,他才在最后一刻知难而退,把饭店卖掉了。
  不管卢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出于什么动机,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为北京饭店选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寸土寸金的宝地,这是他不可磨灭的功劳。以后的北京饭店基本上是在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