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深度解析中国为什么不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差距:深度解析中国为什么不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选举表现出真正的民主潜力。

    遗憾的是,这一尝试力度不够,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倒退。发生在广东乌坎的事件,也证明对农村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已经失效。2012年2月

    1日,乌坎举行了公开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这才让乌坎事件有了初步的结果。

    乌坎,只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全国广袤的农村,各有各的经济状况,各有各的风土人情,有的地方比较公正,有的地方处处贿赂,有的地方则为暴力所充斥。

    无论如何,这种尝试一定要继续。

    2。关于民主,有些话不可信

    农村选举出现的一些乱象,成了某些人反对基层民主的原因。

    其实,拆解开来看,出现一些纷乱是正常的,民主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贿选,是所有国家的选举都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有利于自己的人当权。选举,最大的优势是你可以赢一次,但不可能赢一辈子。如果上台后不为自己所辖的百姓谋利益,很简单,下一届他就不能当选了,小恩小惠能笼络人一时,不能笼络人一辈子。再退一步,笼络别人而上台,也比靠强力上台要好得多。

    至于地方选举出现的暴力,需要公检法机构的强力介入。违反《选举法》,有暴力行为的,依法处理即可。其实,很多村民选举出事的地方,都是当地黑恶势力和地方公检法机构勾结的结果,而不是选举本身不正确。

    因此,村民选举的乱象,绝不能归咎于农民素质低、不适合民主,这句话不可信。早在延安时期,农民就知道用黄豆粒来当选票。各地村民选举所爆出的颇具创意的贿选方式,也说明农民的智慧高,而不是素质低。

    退一步讲,如果农民的素质低,民主试验就应该从素质高的城市市民做起。其实,各大城市社区委员会的选举,是城市基层选举的雏形,白领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基本权益而进行的合理、合法的选举,完全应该获得政府的支持,从而为城市的基层打下良好的自治基础。可惜,很多社区的社区委员会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承认。在一个个高素质白领、管理人员组成的社区,物业、居委会和业主自己选的业主委员会争夺权益,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在正常的社会,三者有其一即可,最佳模式便是业主自己选的业主委员会。

    还有一句不可信的话,那就是中国的国民性不适合民主。很多人信这句话,很多人将信将疑,很多人反对但苦无证据。

    感谢台湾地区,鲜活地证明了“中国人的国民性不适合民主”是多么荒谬的一句话。

    2012年,我到台湾地区访问,看到这个地方,倡导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不是讲究与天斗其乐无穷;这个地方的孩子们都要背诵整部《论语》,而不是到成年后再通过电视聆听未必正确的讲解;这个地方最基层的细胞、最古老的美德从来没有被刻意打碎,更没有挑动至亲之间的残酷斗争和无情出卖。

    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吸取教训,采取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却也没有像大陆一样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这个过程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保留了私有产权;第二,台湾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选举未中断过。我在蒋经国纪念馆,看到了蒋经国于1980年参加地方选举投票的照片,那时,距离台湾开放报禁、党禁尚有6年时间。我们总是盯着热热闹闹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可没有注意到台湾的基层民主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
前言 中国为什么不行(4)
    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托克维尔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用在台湾再合适不过了。传统的根基,基层民主的土壤,让真正的选举来临之时民众大抵知道该怎么办,尽管这个过程有喧嚣、有枪声、有怒吼、有牺牲,但毕竟走过来了。

    无论“总统府”里的高官,还是大街上“引车卖浆者流”,均在品评国事而无须担心,他们已经拥有了免于恐惧的自由。

    和一位熟悉国际事务和台湾事务的长者喝酒时,我们都以为,正是台湾地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不再一味地对未来悲观。

    还有一句话,是说民主后可能天下大乱,中国折腾不起。笃信这句话的大有人在。

    从历史的视角看,的确是中央权威越强,社会越稳定,然而,历史也已证明,威权是随着执政者的代际更替逐渐递减的。历史上几乎每个王朝,都难逃这一规律。于是乎,“威权递减,贪污横行,民怨翻腾,揭竿而起,进而改朝换代”成了不二的定律。

    毛泽东看到了这一点。1945年7月初,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作为战略家,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在威权递减的社会,只有通过选举与监督,才可以形成良性的政府,才可以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扩张。不是民主会让中国乱,而是违反规律压制民众的应有权利会让中国乱。

    3。民主的几个必备条件

    民主毫无疑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否则,中国不会在农村尝试“基层民主”,在高层尝试“党内民主”。但民主这个问题急不得,无论什么主义,什么思想,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为现实,它需要时间。如《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女士的一篇文章所说:给理想一点时间。

    当然,对未来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应该有些准备。民主社会需要几个必备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保护私有财产。

    如果说宪政萌芽于13世纪初的《大宪章》,那么现代民主政体则奠基于1689年洛克对光荣革命的哲学诠释。在《政府论》中,洛克写道:“除非获得本人的同意,最高权力不能剥夺任何人的任何财产。”

    用更通俗的话就是,尽管我的房子很破,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没有这样的保护,你的房子随时有被拆迁的危险。洛克认为没有财产权,人和动物就没有区别。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照我看来,有恒产者,就是有财产权的个人;有恒心,则是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有恒心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才有可能避免把政治搞成整人之权术,把法律弄成治人之谋略,经济才不会成为“血酬定律”支配下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孟子之言,很多人知道的是这半句,其实,后面还有半句:无恒产,有恒心者,唯士能也。也就是说,那些没有恒产的士人,即古代的知识分子,照样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

    这,又涉及民主的第二个条件:知识分子的独立与担当。

    美国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我想,这不仅仅是指在美国立国之前就有了哈佛,而且还指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了美国的民主政体的一块基石。
前言 中国为什么不行(5)
    托克维尔说:“在民主社会,每个公民都习惯于为己有关的一件小事而煞费苦心。但是,他们一扩大视野,往远看,就能看到整个社会庞大的形象或全人类的更为高大的形象。”

    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存在,会像磁场一样,把民众的眼光吸引到超越现实的远方。

    而一个自治的大学,一个不受权力制约和金钱腐蚀的大学,是维持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存在的重要手段。

    很难想象,一种连大学都堕落的社会,可以取得多么崇高的进步;也很难想象,一个从一年级开始就需要孩子对权威言听计从的教育方式,能产生出民主的基因。

    思前想后,当下的教育,是最大的误国。

    民主的第三个条件是:言论自由。l米l花l书l库l ;http://www。7mihua。com

    民主社会的一个特色,就是包容各种声音和思想,哪怕是所谓的异端邪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才会出现平衡的状态。

    有人总是担心,放开言论会谣言四起,引发动荡。其实大错特错。言论不自由,才会到处充满猜疑。谣言止于公开。把所有人、所有事公开于阳光之下,公众自会有一个判断。即便现在不能,也要培养这种能力,而不是靠遮掩来取得暂时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言论自由,当然有尺度。在德国,什么都可以说,唯独不可以为纳粹翻案;而在美国,你举着旗子到处喊纳粹的口号也没人管你。相同点在于,民主国家对官员都是言论自由的。做了官,就等于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让人品鉴。另外,作为公众人员,也需要在享受公众人物的各项好处的同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民主的第四个条件是:司法独立。

    每个人的财产权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就一定需要司法独立;而民主所产生的争端,最后的裁决者一定不是政府,而是独立的法院。

    司法独立,不但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为重要的是,独立于民意的司法,才能克服民意急功近利的短视。

    民意容易受可见的现实利益的支配,往往忽略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如果民主成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种民主一定充满了阴谋和暴虐。

    民主,不是多数人说了算,相反,民主要避免的恰恰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因此,如果没有强力、公正、独立的司法系统,民主真的可能带来灾难。

    大鸣大放、大串联、大字报,绝不是民主,民主一定是有规则的,需要有公正的裁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