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玩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玩家-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挑、眼睛明亮的姑娘,她是桌边的第三个人,谈话的惟一旁听者。张吉利介绍说,她是他新招的秘书刘丽丽,也是海归——打美国回来的,如果干得好,他准备让她搞业务。
  姑娘嫣然一笑。丘子仪也礼貌性地朝她点了点头。这姑娘青春洋溢,性感漂亮,用“养眼”二字来形容,比较恰当,只不过她并没令唯美主义的子仪感觉眼前一亮,为什么呢?他思索着,啊,对了,此女的靓丽之中透出几分轻佻,几许野性。这野性倒不打紧,或许反而给她更添韵味儿;可那轻佻……他却着实不敢恭维,那一颦一笑中隐隐显现的放浪与妖媚使她原本很自然很本色的美一下子就注了水,在他眼里大大减了分。
  丘子仪继续绷着,对张吉利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对方,他知道自己这个老谋深算的故交办起事来从来都是目的性极强,他请他加盟决不会仅仅冲着两人当年的交情,况且那份交情早已受到过伤害。他等着张吉利说下去。
  果不其然,张吉利眉飞色舞,“资本运作,资本运作,”他口口声声道。据他介绍,这些年他玩儿大了,现在准备上市,指标也已搞得差不多,可为了把IPO价格弄上去,除了将业绩做漂亮外,还需要些特殊题材。丘子仪想,这个世界变化真的很快,就连以前满嘴糙话的张吉利,如今说起洋字码也不打磕巴了,还文绉绉地把增量首发新股叫IPO,听起来怪怪的,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数载?丘子仪正这么思忖着的时候,张吉利接着说,他知道子仪认识北美的一些大公司,他想请子仪给他的安吉文化牵个线,与老外搞个合资项目,以便给他未来股票的承销商和股民们增加一点点想象力。这就对了,丘子仪想,天底下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绕了这么大一圈子,现在终于揭开了锅盖。
  

第一章 缘起(5)
张吉利正式邀请丘子仪担任安吉文化的常务副总,百分之十干股。似乎料到子仪会有顾虑,他特意说明:“安吉虽然戴着红帽子,其实却是集体所有制。公司里除了我就是你,说白了公司就是咱家的。多好的平台啊,咱俩想咋干就咋干!”他如此这般侃侃而谈,一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诚挚表情。
  话说到这份儿上,丘子仪不好再不表态。平心而论,张吉利的提议还是蛮对他心思的:和知根知底儿的老熟人傍着干,总好过赤手空拳闯天下,何况找项目融资、策划上市,这正是他的专业,是他想做而尚未能做的事情。当然了,张吉利这人鬼心眼儿多了些,喜好趋炎附势,有些俗气,可如今这只认权和钱的年头,有几个人不动心眼儿,不趋炎附势,不俗气呢?
  然而,丘子仪还有一个不好说出口的重大顾虑:他和张吉利之间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张吉利的前妻乔虹飞,曾经是丘子仪的初恋女友,后来的一件意外,铸成了他们三人乾坤大腾挪般的角色易位。长期以来,这件事一直是他们共同的心结,是压在三人心头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为此,丘子仪曾对张吉利耿耿于怀,张吉利也曾好长时间羞于见他这位老朋友。但是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细细想,他和张吉利两个人全都已经结婚又离婚,乔虹飞也早已远走他乡,改了嫁,过去的恩怨,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消弭。张吉利今天能诚心诚意找上门来邀他出山,还主动提出给他股份,这么做的潜台词就是向前看,旧恩旧怨一笔销。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再大度一点呢?小时候一起淘气,直至长大成人,从全过程看,张吉利毕竟也算个热心肠的人,是自己所了解的发小,他俩共事,至少比较踏实,可以省去彼此间的磨合。于是,丘子仪有保留地接受了邀请:干一段试试,股份他暂不接受——无功不受禄;来个三年为限,干出成绩,这百分之十的股份他照单全收,不给他也会开口要;若是没干好,他会拍屁股走人,不用谁轰。
  张吉利站起身,端起手中的杯子:“那好,我就以茶代酒,庆祝咱老哥俩旧缘重续。”说罢,他拍了一下一同站起身的丽丽那圆圆翘翘的小屁股,招呼道:“还不快叫丘总,从现在起,丘总就是你的顶头上司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功夫更在学问外(1)
丘子仪到公司上班后,发现安吉文化与他所了解的现代化企业大相径庭。
  公司里的部门设置倒是真像那么回事,广告部、企划部、影视部、演出部、票务部、展览部、财务部一应俱全,文化公司该有的全都有了,运转得也算有条有理。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部门相互之间却很少配合,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原因很简单,各部门都是承包了的,相对独立,定期缴给公司一定数额的“租子”,然后赔了赚了就都归自己了。各部门头头干事情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可由于公司实行的是松散管理,这些部门头头和分公司领导就逐渐演化成了各踞一方的诸侯,尾大难掉,除了总裁张吉利,他们一个个都谁的账也不买。从小就长于谋略的张吉利现在是深谙老板之道,他举重若轻,抓大放小,在财务上卡住各个部门的脖子,自己当甩手掌柜的,具体业务一律不管,一天到晚琢磨着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或者怎么上点大项目,造些大声势。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抓大事的,只要你们按时完成指标,我就对你们大撒把。可谁想犯葛,那没门儿!
  这是一种虽不正规却很奏效的管理模式。奏效归奏效,但习惯了海外规范运作的丘子仪却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东西不对头。总公司领导冯总一语道破天机,张吉利你是山大王式管理,太粗放了吧,都什么年代了,你也该学着正规化一点了,不然怎么上市?张吉利忙说,那当然那当然,您看我不是把丘子仪给弄来了吗,人家可是喝过洋墨水的工商管理硕士。冯总您放心,我们马上正规起来,和国际接轨。见张吉利一味油腔滑调,冯总摇摇头,不再跟他费嘴皮子。
  丘子仪也看出在公司里搞正规化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搞,当然可以,那就要打破原有格局,取消部门承包,搞成全公司一盘棋。而这样一来,就动了每一位“诸侯”的“奶酪”,也动了老板张吉利多年来颇为成功的运作模式,所以这在短时间内是行不通的。改革暂且先算了,还是来点改良吧,比如加强部门之间协作之类的。但是即便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公司里人事关系相当复杂,盘根错节,小山头林立,在内斗内耗方面,毫不亚于国营单位。只要你稍不留神,你说过的某句话就会添上作料传到当事人耳朵里,造成芥蒂,从此后把彼此间的关系弄得疙疙瘩瘩,而你自己还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
  公司的中层干部之中,丘子仪发现,有两个人是不能小觑的。一个是广告部经理李建华,一个便是业务部经理刘丽丽。
  李建华在公司的地位,主要来自于他的营业额大,上缴利润高。俗话说,啥将带啥兵。说起来,这位三十多岁的广告经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真有几分像张吉利。此人的特点也是心眼儿活,嘴上工夫特别好,倍儿能白话。当年他来公司应聘时,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辫,摆出一副很酷的艺术家派头,他号称自己是法兰西混血——老娘是正宗法国人。至于学历嘛,普罗旺斯大学艺术硕士,他生怕人不知道,还特意解释了一番:普罗旺斯,那可是大画家塞尚的故乡!论艺术,全法国数一数二,直接和巴黎叫板!闻听此言,在场的招聘者和应聘者,全都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他天生一张高鼻梁大眼睛的“雅利安”面孔,一开始就连见多识广法眼如炬的张吉利,都被他给唬住了,以为他真的像他自己声称的那样,是个半拉洋人,于是立马礼贤下士,给了他个部门经理当。要说起来,这个职务李建华干得还算不错,他懂设计,也会画上两笔,业务很快就上了道。公司来外宾时,张吉利想起还有李建华这么位大能人儿,就叫他来当翻译。他很有分寸地推辞说:“不成啊,张总,我们法国不说英语,我只会讲法语。”没成想,有一天还真有一位法国商人来安吉谈业务,张吉利寻思,这回建华的法语特长该派上用场了。他赶紧让人把李建华喊来,给沟通沟通。结果这个号称法兰西混血的东北大馇子,朝法国客人瞪着俩大眼珠子,吭哧半天,半句话都没吭哧出来。直把张吉利气得翻白眼儿,骂道:“一边儿去一边儿去,什么玩意儿!”
  

第二章 功夫更在学问外(2)
不过,尽管李建华说话水分大,有时不太靠谱,可总的来说他仍然是张吉利的一员爱将,这不仅因为他嘴巴甜,张总爱听什么他讲什么,马屁拍得很舒服,很到位,而且也因为他在广告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人机灵,点子多,见了客户能忽悠,云山雾罩,满嘴新词汇,三下两下就把客户拿下,让对方晕晕乎乎地与他签约。平心而论,他为客户做的策划和创意,有的还真的挺不错,大气之中透着巧妙。其中的一些佳品,在京城乃至全国广告界都产生了影响。几年下来,李建华本人手里逐渐攥住了一大把有实力的客户,所以公司里无论是影视部,演出部,还是展览部,或者外地的分公司,都得买他账,因为他们的业务都需要他的客户来支持,来买单,他们都想从他锅里分杯羹吃。
  这样一来,李建华的地位就有点特殊了,他也就不太把别人放在眼里了。而大家呢,明面上抬举他,私底下却都觉得他太狂,等着看他笑话。特别是,近些日子李建华依仗着自己利润大户身份,对老板也有几分不尿,四下里散风,说张总在公司任人唯亲,拍脑瓜子决策,这样的经营管理,是没有前途的。
  一来二去,话传到了张吉利耳朵里,张吉利当然大发雷霆,他自认为待李建华不薄,要不是自己对他的信任和赏识,为他提供施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