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5个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的5个秘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子的学生子路如是说)。
  去年,我有幸在坦桑尼亚的几个部落度过了很长一段时光,这段时光对我意义重大。在这些部落里,“长辈”备受尊敬,由此促发了我做这个项目的想法。在其中一个称作伊拉格(不是伊拉克)的部落里,50岁就可以加入长辈委员会。这样的长辈委员会有两个,加入者分别为男性和女性,负责决定本部落的重大事宜。每一个人的前半生都在准备加入这个委员会。我遇到一名部落成员,49岁(和我同岁),再有一年就可以成为委员了。他告诉我,当你即将踏入“长辈”行列的时候,那是一种“很棒”的感觉。你会觉得,你这一生都在为这一时刻作准备。
  当这些部落成员描述加入这个委员会的过程时,他们向我们发问:“在你们的社会里,长辈委员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我们15个北美男人,都已年近半百或者已经超过半百,只能极力掩饰,尴尬地解释道,我们的社会没有类似这样的委员会,长者通常都被送进福利院或者和年轻人分开生活。我们的社会更重视年轻人,而不是老人。
  坦桑尼亚的老人呆住了,惊讶得张大嘴说不出话来:怎么可能!我们聊过之后,他们强烈建议我们回去后建立一个长辈委员会,一定要“让那些年轻人听老人的话”。当时,坐在东非的高山上,个个激动不已,决心回去就建立这么一个机构。我想,其实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大部分的时间里人类一直都承认长者是富有智慧的,一直都认为有智慧的声音是值得倾听的。
  有趣的是,伊拉格的部落成员告诉我们,他们经常邀请年轻的男女作为嘉宾来参与委员会的事务,因为有些年轻人也颇具智慧。多么生动的一课!老龄常常伴随着智慧,但是我们不一定要等到老年,我们可以早些发现这些智慧——我们可以在生命的任何时期发现人生的秘密。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还有幸采访到了许多土著的长者。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土著和本土文化中,有些老人被称为“长辈”。在伊拉格的部落中,只要年龄大就是长辈,但是在土著人中,年龄不是标志,也没有提名或者选举长辈这样的过程。只要是某人显现出了智慧,其他人就会把他或者她尊为长辈,因为这些长辈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同时,这些土著人也尊崇他们前辈的精神财富,而且认为这些财富是必须要传承下去的。
  在这个城市化速度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里,很多好的传统都被淡忘了,年轻人和老人的跨代交流也消失了。几年前,我在巴西遇到一个男孩,他告诉我,他最好的朋友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一位长辈。在当今这个所谓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老少之间的友谊虽然是一种财富,但是很多年轻人并不认可,有时这个社会也不认可,有时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愿意倾听老人的声音。当回首前半生,我们也许会感到遗憾,没能从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那里取到智慧的真经,总以为从错误中学习才是获取智慧的主要途径。我们的生活中亟需这些长辈,这些人已经有了很多生活阅历,已经被岁月磨砺得非常睿智。
  我此项研究的一个假设就是:智慧是可以看得见的。在接受我访谈的人中,有一位是我的朋友,他在工作中曾经和加拿大的许多土著人有过广泛地接触。几年前,他(并非土著人)和一个土著的长者、一个只有四英尺高的女士漫步。走了一会儿,她抬起头对我的朋友说:“你知道吗,如果你生活在我们的文化里,你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辈。”这位女士和我的朋友鲍勃只是共同走了一段路就发现与她同行的是一位智者。这个故事正好说明,我通过访谈为本书收集素材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请许多人思考他们的“生命之路”,然后告诉我们“那个”他们称作“智慧长者”的人有什么样的故事。
  虽然被我们采访的这235个人大部分都来自北美,但是他们的年龄却跨越了三个时代,并且种族、宗教信仰、文化、居住的地理环境各异。职业也是五花八门,从理发师、教师到企业老总、家庭主妇,从土著酋长到艺术家。我们从他们身上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离开人世之前要从生活中发现什么?为什么那些已经度过了大半生的老人能够传授我们如何生活的秘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为什么选择六旬老人?
我们刚开始采访的时候,并没有发现60岁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年龄。我们从年过五旬的人开始采访,大约25次访谈之后,我们三个组织访谈的人开始交流访谈心得。结果每个人都说自己注意到,在被访谈的人中,60岁以上的和60岁以下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对这个结果最好地解释就是,只有到了60岁左右的这个年龄,我们才开始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而60岁以下的人好像仍然被束缚在自己目前的生活中,他们跳不出“现在”,还不能后退一步来回望过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相信,六旬以上的老人看来要更加睿智,也许是缘于某种神秘美妙的东西。也许在老龄和智慧之间有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与人类的进化有关。也许,我们在渐入老年的时候,同时也在反省过去,以便在我们入土之前能够把生活中学到的东西传承下去。我们发现人生真谛的时候,已经年近花甲,那时,我们一边继续生活,一边回顾过去,所以60岁被称作“智慧之年”。就像波兰诗人切斯洛夫·米沃什所说:“当浮华如烟而去,想到不久将告别尘世,我心静如水。”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可否认,我们应该把访谈的力气用在那些年过六旬的老人身上。
  这并不是说60岁以下的人少有智者。实际上,本书的假设是,我们可以在生命的任何阶段发现并且实践这五个秘密。准确地说,我们认为,任何有能力回顾过去的人都是我们的访谈目标,和他们谈话可以给我们提供看问题的独特视角。而且,人们并不一定要等到生命即将终结时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找到了幸福。但是,有人在30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幸福、很充实的样子,晚年却非常痛苦,所以我们认为,选择访谈那些步入晚年的老人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我们结束访谈的时候,有五个人生的秘密最终浮出水面,这五个秘密是我们在辞世之前必须要发现的秘密。虽然我们的访谈对象形形色色,但是,不同背景的人们跨越了宗教、种族、文化、性别和社会地位的鸿沟,在人生的这五个秘密方面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到底什么是人生重要的东西?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宗教教义和文化无关,全人类探索答案的过程都是一样的。
  肖伯纳说:“青春是多么美好,挥霍青春实在是件憾事。”我相信,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常常要花多半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去生活,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活的真谛时,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不需要等到年华逝去才发现智慧,才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坐下,聆听235位智慧老人来指引我们发现人生的五个秘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个秘密:做真实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用一生的时间在寻找,结果却发现找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亨利·大卫·梭罗
  与好几百人谈论人生的意义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一个挑战。我们所听到的这些故事是那么深刻、有趣,有时令人很刺激。因为我们没有提前准备好提问的问题,所以接受访谈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常常能挖掘出他们潜意识层面的感受,对于提问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有时,就像是在亲眼目睹智者如何揭开他们生活幸福的秘密。有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智者和我们分享的真理;在他们自己看来已经并不新鲜;很久以前他们就已经悟出了这些哲理,而且一直在以某种形式和别人分享着。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听到的这么多的故事中提炼出普遍的主题。人们用不同的语言描述着同样的事情,这使我想起了童年时玩的一个游戏,在一行人中传递一个秘密,每个人都把秘密耳语给下一个人,最后发现原始的信息已经完全变了样。所以,在访谈中,我必须认真倾听,透过表面的话语和故事发现智慧的共同精髓。
  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秘密,一个比其他秘密更加突出、更加显而易见,让人自我满足和生活幸福的秘密?
  我相信有这样一个秘密,如果我们想活出智慧来,这个秘密是我们必须首要发现的。
  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地涌入人们常说的一些词汇和想法:“你要追随内心的想法”“你必须要做真实的自己”“你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必须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等。大多数人与那些活得幸福、死得快乐的人的区别是,这些智者不断地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是不是在随心的生活?生活有没有目标?人生的第一个秘密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我,有目标地活着”。
  

选择清醒地活着
如果我们要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必须选择清醒地活着。但是什么是清醒的生活?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还可以解释成:除非你不断地反省你的生活来确保你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否则,很可能只是追逐别人的方式而生活,也就是说,直到生命终结时你才意识到你走的根本不是自己的路。
  从这些人身上我学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智慧就是不断反省,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目前生活的方向是否正确,是不是在经常调整自己,让自己越来越接近一种想要的生活。与接受我们访谈的人相反的是,很多人从不反省自己,过着一种浑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