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话职场7方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家对话职场7方面-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化管理的知识,你就由关键员工变成了关键管理者。
  孙虹钢:
  也许,从老板的角度,不能让员工知道自己是关键员工,避免让他觉得自己有筹码。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关键。对于每个人,老板都很真诚地表扬他的进步。从战术上说,这会很有效果。拍拍员工肩膀的确让员工感觉舒服,但是天天拍和总不拍都不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企业的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可能不是文化,是武化(1)
孙虹钢:
  有的公司有文化,但看起来没文化,老板从来不讲我们公司的文化如何如何,但其实大家有感觉。联想在人力资源部门里设立了企业文化专员,有的公司还专门设立首席文化官。三星和惠普的文化很出名,成为企业口碑的一部分。三星公司周末经常组织员工去香山捡垃圾,每个人发一个口袋,结果发现中国员工捡的很少,只有半袋,韩国员工捡的多,能捡满满三口袋。为什么呢?因为韩国员工看到水潭里有垃圾,就下到水里,把水面上的垃圾捡起来。这种中外员工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差异。三星每个月都在公司电梯间更换公司的招贴画,惠普到处通过媒体放大它的五条企业文化标准。
  袁岳:
  文化就是价值观。文化要用“化”的方法,重视沟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不是“武”化。选人的时候已经决定了文化,把王八蛋选进来变成王七蛋不可能,选人是选价值观相同的人。管理层、人力资源总监的沟通能力也会直接关系到公司是不是有文化。
  第一,要有“文”,才能“化”。到底有什么“文”,才可以“化”呢?企业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提炼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用这个东西去“化”员工。“化”是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过程。比如,联想的杨元庆在推行家园文化时,在联想生产线上每个工人面前放有一个专门看生产规格的显示器,另外旁边放一个KTV歌曲放映屏。这种细致的安排调节了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不是用硬的东西推行软的文化。文化不是武化,军队式的管理不是文化。
  第二,企业的文化,不是机关的文化,也不是学校的文化。有些企业文化搞得像机关文化,但企业和政治组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即使做一些社会公益性事情,也是站在企业角度做的。企业的文化,也不是企业老板的文化。老板是个自然人,而企业是一个组织。文化是团队的共识,不是老板一个人就能代表的。大量的企业认为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过于突出个人,也会失去文化的弹性空间,成为金字塔式的管制武化的变异。
  第三,文化是本企业的文化。一说到企业文化,人们很容易想到CIS、口号等等。口号是原则性的东西,而原则性的东西没有区别。比如,“顾客至上”,“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些口号有区别吗?没有!什么有区别呢?细节!让人们记得本企业的文化,靠的是细节,是有特点的行动和事件,有新鲜感的行动和事件。细致的做法和有特点的行动或事件构成了这个企业的文化。
  孙虹钢:
  好的文化是员工身处其中,自觉去做,而不觉得是文化了。它已经成为了融化在员工血液之中的东西,真的成为习惯了。
  袁岳:
  有些企业的标语和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但我们发现,这些上墙、上桌的企业并没有什么文化。另外一些氛围好、员工素质好的企业,墙上也没有太多标语和横幅。在把文化变成简单形式的时候,它们通常不一定是文化。
  孙虹钢:
  有一家水泥公司,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供着一尊弥勒佛,走廊和各个办公室都挂着横幅,内容基本都是老板的各种题词、语录,比如,“鼠标加水泥”,“以水泥为支柱,以文化为依托”,那都是老板的格言。这家公司每天早晨八点上班之前要提前五分钟念一遍宣言,类似“我志愿加入公司”等等。这是文化吗?有点儿让人受不了。
  袁岳:
  这就是我所说的“武化”。对于低层次的加工企业,武化特点的文化可能或多或少还是有效的。在联想公司发展的早期,在柳传志时期,规定迟到要罚站五分钟。杨元庆时代的管理更柔和一些。不同层次的公司,适用的文化不一样。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墙上挂了这样的书法:“做大事,怀童心”,你会感觉这句话讲得有文化。如果你讲一些最高指示之类的话,一听就让人觉得没有文化。人凭着本心、良心和直觉来判断有没有文化。对于文化,很重要的因素是感召力,要让人心向往之、跟随之、愿意为它做些事情。能打动人的文化一定是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
  

企业的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可能不是文化,是武化(2)
孙虹钢:
  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有文化,可以看普通员工是不是愿意向别人介绍公司。企业文化可以外化。
  袁岳:
  外人感到员工充满激情,这也是企业文化外化的表现。盖洛普公司创立的“盖洛普路径”就强调了员工敬业是拥有客户忠诚的关键,而客户忠诚是公司实际利润稳定增长的关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员工不要以为喊“元庆”了,你就与杨元庆没有等级了
孙虹钢:
  这提出一个问题,老板要不要当得像老板。传统企业等级明显,一般在这些企业能看到详细的组织结构图。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等级,其实老板在心底还是觉得应该有等级,而有些员工真的会听信这些话。比如在联想,杨元庆说,请叫我“元庆”,不要叫我“杨总”。有的员工以为喊“元庆”了,就真的没有等级了,其实不然。
  一次,微软上海技术中心开会时,唐骏向总裁鲍尔默汇报,每人有五分钟时间汇报,唐骏觉得,那么多人,鲍尔默未必记得我是谁。后来,他去美国参加微软的一个经理人年会,会是在一个大的运动场开的,鲍尔默被人簇拥着经过唐骏身边时,跟唐骏打招呼说,hi; Jun。唐骏说他当时非常感动,骨头都酥了。这之后,他就把这种用语言来制造没有等级的感觉的方式运用起来。有一次,他在电梯里遇到公司的一个程序员,跟女朋友在一起。他叫出这个程序员的名字,随便问道:“你们项目进行得怎样?辛苦了!”第二天,他收到那个员工写的很长的Email,说他女朋友极崇拜他自己,说微软总裁能叫出他的名字,说明他在公司很重要。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唐骏就极大地提高了这个员工的忠诚度。但聪明的员工应明白等级的存在,心里有等级,做老板希望的正确的事情。
  袁岳:
  以前,我跟弟兄们一起干活,完全没有等级观念。后来聘请了一些人,他们认为应该有等级。这引起一些冲突,员工觉得袁岳都跟我们没等级,你怎么跟我们有等级?后来我就觉得组织扩大时,如果没有等级,很多事情很难办。等级是必要的,但运用方式有讲究。
  我总结了关于等级的五个规则:第一,从老板来说,等级应该形成一种形象:老板只是革命分工,老板不能无所不管,要清楚老板管什么。如果老板什么都说了算,就没法分清老板和企业的关系。第二,老板也是一个人。只有把老板当成一个人,员工才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员工对老板过于推崇时,就不把老板看成普通人了。老板做一些普通的事情,比如叫出一个普通员工的名字,员工都会觉得意外。老板做错了事,员工的反应也会有意外。第三,老板不是绝对权威。老板不是代表所有正确的观点,老板只是大家接受的制度的执行者。现实中,很多时候老板高于所有的事,享有绝对权威,也承担责任。责任不分散,授权不分散,公司就无法很好地进行管理。第四,老板应积极地把体制化的权威转化为影响力权威。比如,我投钱,我办的公司,你要听我的。我是总经理,你是副总经理,你要听我的,这都是体制化的权威。如果因为你的贡献、你说的做的,我们心甘情愿听你的,那么这就是影响力权威。影响力权威是说你的等级的形成是人们自然心理接受认同的结果,而不是体制安排的结果。不要滥用等级带来的光环,任何权威都有光环,会有很多人尊敬你。但如果滥用光环,最后肯定会损害权威。第五,员工尽量尊重等级,老板应尽量淡化等级。这样员工看老板觉得可爱,老板看员工也觉得可爱。等级有形化是武化,等级无形化是文化。
  孙虹钢:
  穿的衣服不要比老板穿的更贵,开的车不要比老板开的更贵,这在有些组织机构是一种潜规则。老板发言你聊天,老板开门你下车,老板夹菜你转桌,老板上听你自摸……这种情况就是老板淡化等级,你跟着淡化,给你竿子上脸了,这样对双方都不好。
   。 想看书来

老板用能力低的人可能性很大(1)
孙虹钢:
  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参加我们的“2004人力资本论坛”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上司错了,你会不会死谏?”有人答:“会,但我会策略地暗示老板。”有人说:“不会,因为死谏没有作用,死谏的结果是我死了”。
  下属表达出自己的能力比上级强时会有什么结果呢?有一个建材公司的部门经理是老板的亲信,他的主意都是员工出的。员工觉得这个部门经理不行,后来与经理发生直接冲突,还跑到大老板那里去告状。结果是,这个员工辞职走人了。有这种不服心理的员工挺多的,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其实会觉得持这种想法的员工挺愚蠢的。在老板眼里,也许这种职位安排就是有意识的,老板就是要用那个中层经理来筛选资讯。他比较稳定,不会出歪主意就可以了。
  袁岳:
  老板用能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