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失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不失业-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人那里却恰是最不合理。

  这只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个小例子。而我们在工作中,这样的问题更多,更普遍。尤其是处入职场的新人们更是如此。有时候当你对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对同事有敌对情绪;或者对找工作感到异常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只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是你错了。你错怪了那么好的上司、你错怪了那么好的公司,你错怪了那么好的同事。

  甚至很多人应聘失败完全就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而造成的,而你只要学会了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不难发现你应聘失败的理由。你就会意识到就算你是那个面试官你也不会录用自己!

  那么本书就带着你进入一个帮助你换位思考的神奇世界。如果你能记住本书中的景色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你会惊讶的发现:你从一个普通员工变成了一个职场万人迷。

  在这里我想再用一个科学小常识来结束本书的开篇引子。你知道猫和狗为什么一见面就打架吗?

  命运决定论者认为:“这是猫狗天生就是敌人的缘故。”

  人类至上主义者则认为:“这是因为猫和狗都要向人类争宠,所以他们彼此嫉妒,都希望赶走对方好让人类只宠爱自己。”

  神秘主义者认为:“猫和狗的灵魂受到了魔鬼的诅咒。”

  还有一些人认为:“猫个子比狗小,所以猫害怕狗,而狗看猫那么小就想欺负它。”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猫和狗都很想找对方玩,很想去亲近对方。”

  看到这里有心急的读者就要发难了:“都想找对方玩,都想亲近对方。为什么却一见面就打起来了?你脑子糊涂了吧?” 

  呵呵,请相信我脑子还没有糊涂到那种地步,其实如果你换成猫和狗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就不难想明白我所说的话了。 当然一般人很难换成猫和狗的角度,幸亏有动物学家帮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狗为了表达它想和其他生物一起玩的意图时,会伸出一只前爪,使劲地摇动尾巴,这完全是出于狗的传统习惯。在这里,伸出狗爪并使劲地摇动尾巴的动作并非是向人摇尾乞怜的举动,'形容狗摇尾乞怜其实也是人以自己的角度、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作为标准对狗行为产生的一种误判!'而是狗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它的含义是:“给我一点儿吃的。”或“跟我一起玩玩吧。”可在猫的语言中,含意恰恰相反,伸出爪子摇动尾巴的意思是:“滚开!要不我用爪子抓你。”因此猫立即对狗充满了戒备心。而猫想主动找其他生物玩玩的这种意图是通过发出一种舒适的“呼噜、呼噜。”声来表达的。但对于狗来说,这却是一种威胁性的信息,等于“别来惹我,否则我会咬你。”这一回是猫语言的含义与狗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了。 

  尽管这猫狗都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却由于肢体语言和声音含意的隔阂,一切努力都落空了。看来,问题完全是猫言狗语互译过程中的误解。可是这可怜的动物又怎么会知道呢? 但我们却是人,我们需要学会去理解别人的真正意图。否则你和一只猫狗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水木周平

1:职位是“求”来的吗?
换一个角度思考工作本身

  在写这个章节之前有做记者的朋友报道了一起研究生为求工作而下跪的事件。一时间激起社会各界反响不绝。有关社会学者认为这是反映了研究生社会地位尴尬,是阶级问题。 有就业专家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就业人口远远大于社会所能容纳的岗位,是社会问题。 有学生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是政策问题。更有偏激者认为这反映了这个世道没法活了。其实这些发表观点的人都只是从自己的角色判断出发,几乎没有人肯换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几乎!

  因为我们习惯了从电影电视长辈那里看来听到找一个工作需要托多少多少关系,求多少多少人帮忙才可能得到一份职位。所以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年轻求职者心理一直认为工作就是去恳求别人施舍一份能吃饭的职位。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职位不是求来的,也不需要去求。你可知道很多企业都在求人来工作?

  从本质上来说,找工作是一个求职者与企业双方面的问题。与社会无关,与阶级无关,与政策更无关。只有企业和求职者之间能各取做需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即雇佣关系。企业和求职者不是施舍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相寻求合作互补不足的合作关系

  。

  所以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抱怨工作难找薪水不高的时候,你有没有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尽管很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事实,在每年大量人口失业和求职无门之时,仅北京市每年就有近10万个各种类型的职位紧缺人手,基本上平均每个公司每年都会投资3000…3000000元RMB在扩充人力资源上,甚至还有上亿的!这真是亿金易得,一将难求啊。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双面矛盾,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是招聘者招不到人。这其中最深刻的矛盾就在于:求职者并不是招聘者所希望寻找到的那种人。

  我们其实把求职的问题用求偶来做比较。很多人在追女孩(如果是女性读者请自行替换为追男人)的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味的告诉对方自己多么多么的喜欢对方,自己多么多么的想念对方云云。所以失败率很高,即使追到了之后分手的几率也很大。因为很少有追求者从女孩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这个女孩所喜欢的那种男人?

  我们既然能看到为了追女孩而手捧鲜花下跪哀求的男人,也就不难看到为了求一个职位而手捧简历下跪哀求的人。

  下跪是没有用的。即使能换来一时的同情和感动,依然没有用。 你不是女孩所喜欢的那种男人那么她始终会离开你。 你不是这个企业所希望的那种人才那么企业依然不会雇佣你。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你需要去继续进修某个技能,然后再出来找工作。 那无异于削足为履。 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特长的,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这个公司不需要你这样的人,但总有公司需要。这个女孩不喜欢你这种类型的,但总有女孩会喜欢。但你的特长真正表达出来了吗?你找对你真正需要你的企业和职位吗?这才是你找工作时所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我有一个同学的表弟,曾经一心想要当记者。是的,他喜欢记者的这个职位。但问题是他即不会摄影也没有文笔性格也很内向,其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站在报社的角度来思考这个职位。 如果你是报社领导你会招聘一个即不会写东西也不会摄影性格内向说话吞吞吐吐的仅仅是很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来做记者吗?你当然不会,因为企业不是印钞厂。你今天招聘的人不合格,明天报纸就卖不出去,报纸卖不出去报社就要亏本,亏本就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工资员工就要辞职,员工*了,公司也就倒闭了。  如果你了解了这一点你还会去苦苦的渴求一个公司给你一个你根本胜任不了的职位吗?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招聘官会不要你,因为他也要为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饭碗负责,否则他就是这个企业的罪人。

  这个公司为什么要招聘这个职位?公司需要这个职位发挥什么作用取得什么效果?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来担任这个职位? 你知道吗?你了解吗?我相信大多数求职者在求职时从来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是的你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是瞎猫撞见死耗子,撞死耗子的几率很小,所以你当然会觉得找工作很难。

  同样我们用谈恋爱来做比方。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你疯狂的喜欢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你会去追求她吗?是的,很多人都会。 但你又何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她心里是否早有所爱?她喜欢成功型男人还是浪漫型男人?她喜欢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喜欢企业家还是白领?我相信很多男人从来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在追女孩的过程中对这些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当然会觉得追女孩很难,即使追到了也是也是瞎猫撞见死耗子,撞死耗子的几率很小,所以你当然会觉得追女孩很难。

  但如果你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对方真正需要什么,你找对了路。那么找工作也好,追女孩也好都很简单,绝对是一拍即合,皆大欢喜,何难之有?比如我刚才说过的那个同学的表弟,他虽然不是做记者的料,却做得一手好海鲜。 而那么多海鲜店高薪聘请厨师的广告他又是怎样的视而不见?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职位不是“求”来的,女孩也不是追“求”来的。你不需要去哀求,那没有任何意义。你所需要做的是,在去某个企业求职之前先了解清楚这个企业招聘这个职位的目的是什么?你上任之后能否胜任?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效益?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自己就可以否决自己的这此求职行动了。 

  看看,其实求职就是这么简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考虑我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我喜欢不喜欢这个行业。而是要考虑:1。我真的会做这份工作吗?2。我的加入真的能为这个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吗? 一如追女孩一样,不要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我能不能追到她,我多么多么想念她。而是要去了解她,理解她。换一个角度思考:1。她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我是那种男人吗?2。我追到她以后真的能满足她所渴望的吗?

  但你要记住的是,商业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社会,任何无知无畏的情绪都是有害的。你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单纯的回答:“我保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