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谎言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开谎言的秘密-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班牙渔民在当天上午就发现了死尸,并把他交给了西班牙海上巡逻队。“不幸”的消息很快送到英国驻马德里的大使馆。“马丁少校”的尸体和财物也转交给了使馆人员,但没有公文!经过伦敦方面的强烈要求,两个星期后公文和信件才送了回来。在此之前,有人在信上面做了手脚。科学检测结果表明,信件被打开过。   战后,人们在获得的纳粹文件中证实了这一点。当时那些信件都被德国领导集团研究过,希特勒对盟军将突袭希腊和撒丁岛确信无疑。德国最高司令部果真分散了他们的兵力。大部分军队被调往认为将要遭到袭击的地方。当盟军像风暴一样横扫西西里岛时,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是,守军只有一个意大利师和一个德国师。这次登陆非常成功,盟军伤亡人数比预计的要少得多。一条经由意大利进入欧洲的通道被开辟出来。 
  盟军设计的谎言也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典型代表。比如新证件上的“补发”字样、身上的音乐会入场券票根以及与未婚妻订戒指的收据、父亲的祝贺信、同尸体一同抛海的橡皮艇、伦敦方面对公文的强烈要求,等等,一切比真的还真。 
  正是如此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才使整个事件得以顺利发展,纳粹惊喜万分地钻进圈套,谎言中的计谋得以成功实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虚实相间,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专门探讨如何利用虚实,提出避实就虚、虚实相间,以便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历代都有出色的将领将这一方法用于作战中,每每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荒淫无道、好大喜功的暴君,夺位不久,就想以武力来转移人民的愤怨,便出巡塞北,借此向北方的国家炫耀武力,使之不敢南下骚扰。 
  突厥国的始毕可汗,吃过汉族人的苦头,处心积虑地念念不忘报复,得知隋炀帝此行护驾的兵力单薄,认为这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秘密调动几十万大军,乘机偷袭。始毕可汗亲身督师,出其不意,一声炮响,把隋炀帝杨广及所有御林军团团围住,困在雁门关,并封锁一切消息,要把隋朝君臣活活饿死。 
  杨广遭此意外,慌得手足无措,想下诏给附近各郡县,让他们起兵勤王救驾。可是周围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了,连可带信的雁都没有。眼见外有重兵,内无粮草,已到了开始宰马食的时候了,杨广不得已把写好的一张求救诏书,刻在一块木板上,让人投入汾河里,让它漂流,希望它会流到汉人手里。这办法是没有绝对把握的,亦不敢存过奢的希望,却也是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下仅存的一线生机。 
  当时山西太原留守是李渊,他的儿子李世民才16岁,是一个机智勇敢的青年。他忽然听到在河里捞到了杨广诏书的消息,知道皇上被围,即往应诏。他对带兵官云定兴说:“突厥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把皇上包围,必定认为没有援军去救驾,现在就凭我们这么微薄的兵力,也不可能把围解了,最好来一个虚张声势之计,把部队的行列拉长前后几十里,多张旗帜,频敲战鼓,让他看见满地是军队,到处是鼓声,认为救兵甚众,这样,他自然会知难而退,不然的话,很可能他会先把我们整个军队吞下去的!”云定兴依照李世民的话行动,把队伍拉长几十里,旌旗络绎不绝。突厥的谍报人员远远望见了,以为几十万大军开到,立即飞报始毕可汗。可汗大惊,想想过去吃过的苦头,便立刻下令全军退却。这样,杨广的雁门之围才解除了。
  事实上,这种骗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被人运用。 
  市民贾某,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很甜美的声音恭喜他中奖了,并且跟他要银行卡账号好把奖金汇过来。这种骗局贾某听多了,而且他户头只有500多元,于是贾某抱着想要看看对方如何骗人的心态,就将账号提供出去。
  第二个电话很快就来了,通知贾某去查询是否已经入账。他用自动柜员机一查,账户里真的多了50万。贾某心想,还真是财神上门了。
  第三个电话来了,对方在确认贾某的户头里已经收到这笔奖金后,就要求他将20%的税金转账给该公司代缴。
  贾某迫不及待地用公用电话将这一喜讯告诉在银行工作的大哥,但大哥阻止他将税金转账,并帮贾某查询这笔奖金是否真的入账。查询结果表明,对方用支票存款入账。大哥据此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原来,骗子可以随便拿一张支票存入你的账户,虽然查询余额时会显示出这笔金额,但不代表你可以提取,因为银行还要进行票据交换的程序,通常是三个工作日。银行在确定没有被退票后,才会将金额真正入账。
  正如大哥所料,三天后,银行果真通知贾某这张支票退票了。
  这个电话骗局中骗子所使的招数就是虚实相间的办法。贾某眼瞅着自己的账户余额实实在在地多了50万,没想到这50万竟是一个假象。如果贾某不征求大哥的意见便将税金汇出,那骗子可就得逞了。
  利用这种虚实相间的办法,人们在很多领域进行撒谎欺骗。 
  一些逃税的人,故意在账本上出现一些小错误,当税务人员查账时,他们马上坦率承认,一些资历较浅、经验不足的税务人员认为既然已经查到问题了,自己的公务执行得卓有成效,便在后面的检查中疏忽大意,而对一些隐藏较深、手法巧妙的逃税账务则忽略了。
  去年,一位德国回来的华侨,准备到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字画大商店选购几张齐白石的画,他花将近一万美元购得两幅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老板赌咒发誓地说它们都是真迹,而且还附上有关部门的证明。闲谈中,华侨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自己所住宾馆的名字。 
  华侨兴致勃勃地把画带回宾馆,请当地画院的画家朋友鉴赏,不料其中一位正是对齐白石先生的画术有过深入研究的老画家,他一眼看出画是假的,并指出证据。华侨听了,十分惊讶,也十分恼怒,决定第二天到那家画店去理论。 
  但还没到第二天,他便接到书画商店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一再道歉,称自己昨天在疏忽中将两幅临摹的作品卖给了他,商店打烊后检查账目时才发现,请他明天一早去商店换回或退款。 
  华侨接到电话,感动不已。第二天,他卷着画去了画店,老板香茶相敬,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并说如果华侨有意买,他可以将现在的这两幅真迹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愿意买,也可以退款。说着,画店老板将两幅精心裱装的画从保险柜中取出。
  (第四章插图2)
  看到对方态度这么诚恳,华侨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按昨天的原价买走了这两幅真迹。回到德国后,华侨突然有一天从一本刊物上看到介绍自己买的这两幅画的文章。文中称,这两幅画现收藏于某艺术研究院内。华侨一下子就傻了。
  这位不法画商可算真正懂得欺诈之道的人,他的虚实相间的手法真可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用小信用制造假象,然后巧设更大的骗局,这就是虚实相间、出其不意的撒谎术。 
  

四、声东击西,浑水摸鱼(1)
如果有人一会儿把事情顺着说,一会儿反着说,顺着说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让你不由得不信;反着说的时候,说得振振有词,叫你不敢怀疑。而在你开始迷惑,考虑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的时候,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战国时的张仪,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个乡人跑到楚国去求富贵。因找不着登龙途径,他在楚国潦倒起来,生活异常拮据。同去的人挨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地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就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享受不到什么就要回去呢?那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吧,再挨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喝不尽。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 
  那时候,楚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一天,张仪见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悦。张仪就说:“我到这里相当久了,大王还不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到那边碰碰运气!”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离开,便一口答应。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眼向他扫一扫,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寡人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楚王一经触击,肌肉立即放松,眼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一本正经地向楚王解释,“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滴滴的,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谢,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一席话引得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了,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之地,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的名贵土特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起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因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