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企业研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跨国企业研究-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美国是68 910亿美元。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存量只有350亿美元,占日本的1%,仅是美国的5‰。
  从发展阶段来看,2003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存量能和19世纪末期英法两国的水平相比。从财务方面比较,1882年英国的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存量和1892年法国的存量相同, 但它们的投资在20世纪初期开始猛增。中国依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国际上的角色无足轻重。
  但是,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其正面的影响。它有助于扩大生产,进入新市场,由此又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出口。同时还创造机会帮助建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并为国际化提供了资金来源。总的来说,海外直接投资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推动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展现和投资(5)
3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方向
  从地域上讲,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只集中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没有什么作为。 2000年,海外投资进入新的领域,尤其是那些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兴经济国家。
  2005年,中国企业出现在16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最佳投资目的地,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紧随其后。中国企业在亚洲的出现特别显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是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占累计投资额的71%。 拉美国家排第二,占20%(主要是开曼群岛),然后是非洲(3%)、欧洲(3%)、北美(2%)和大洋洲(1%)(见表39和表310)。表392005年按地区划分的中国海外投资净额
  国家或地区2005年海外投资净额
  (100万美元) 2005年年底海外投资累计净额
  (100万美元)市场份额(%)亚洲444067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3436564韩国06092非洲04163欧洲05163拉丁美洲6511520卡门群岛528916英属维尔京群岛12203北美洲03132大洋洲02071总计1235721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在产业和国际业务形式上,中国也发展了多元化的组合,包括国际贸易、船舶、国际合同项目、采矿和制造。包括石油和采矿项目在内的资源开采投资增长特别迅速。表3102005年按国家或地区划分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20强
  国家或地区2005年年底海外投资累计净额
  (单位:100万美元)1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36512  卡门群岛8943  英属维尔京群岛1984  韩国885  美国826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607  澳大利亚598  俄罗斯479  苏丹3510 新加坡3211 德国2712 越南2313 阿尔及利亚1714 日本1515 泰国2216 墨西哥1417 印度尼西亚1418 西非1119 英国1120 加拿大1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对加工和组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这些投资项目在纺织、家用电器、电子机械产品、化工和医药领域尤为显著。 2005年中国企业进入各类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名列第一(29%),接着是批发和零售贸易(20%)、采矿(15%)、交通(12%)和生产(10%)。中国也开始发展国际农业合作和深海捕捞项目(参见表311)。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在大型企业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基础上,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元化。中国共有30 000家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和运行,其中1 600家参与了国际合同项目和劳工输出服务项目。有限责任公司取代传统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在海外市场最大的投资方式。累计投资在总投资中占32%,国有企业占所有投资企业数量的29%。
  最后,投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并购领域。 表3112005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行业)
  行业2005年海外投资净额
  (100万美元)2005年年底海外投资累计净额
  (100万美元)市场份额
  (%)租赁和业务服务4916629批发与零售业务2311420采矿178715交通、存储和邮递067112制造235810房地产01153信息交换、计算机服务和软件00132家庭服务和其他服务01132建筑01122其他02235总计123572100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展现和投资(6)
(四)跨边境并购
  1最新动向
  中国海外并购项目最近几年才开始起步。2003年以前,主要是国有企业到海外购买能源和原材料,为国家提供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企业开始展开海外收购项目。典型案例包括:1992年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集团”)从秘鲁政府收购 Hierro秘鲁铁矿;1994年中国交通部和中冶集团共同收购悉尼钢铁工厂;中信集团收购嘉华银行,并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当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早期转型阶段,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政府在并购项目中扮演了决策者的角色,并且国家民族利益是海外收购项目的主要动力(见表312)。表31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单位:100万美元*)
  年份199019952000200120022003金额602494704521 0471 647*数据包括有关收购和超过10% 的股权的具体内容。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2004。2003年以后,主要是非政府企业开始到海外收购国外公司,并根据市场规则,推动国际化策略。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只能逐步发展(见表313)。 表313中国企业海外主要并购案例(2002年1月~2005年5月)
  行业日期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国家或地区石油2002年1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RepsolYPF印度尼西亚资产的86% 印度尼西亚2002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Devon 能源公司的10% 印度尼西亚2003年10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石油天然气资产13%股份(Gorgon 液化天然气田)澳大利亚2005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石油100%股份哈萨克斯坦采矿2002年6月宝钢集团Hamersley46% 股份澳大利亚汽车2004年9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集团) SAIC  双龙汽车489%股份韩国家用电器2001年6月至
  2002年9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显示技术100%股份…Hydis韩国2002年9月TCL集团施耐德电气公司德国2003年11月TCL 集团汤姆逊67%股份法国2002年11月中国网通集团亚洲环球电讯美国百慕大2004年11月盛大网络株式会社Actoz Soft软件公司2896%股份韩国2004年12月联想集团IBM家用电脑业务部100%股份美国2005年1月中国联通集团电讯盈科20%股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料来源:企业来源和drcnetcn。2003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 2005年并购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额中占了一半。其他信息来源估计并购额超过140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
  2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并购的态度
  2000年中国政府投入精力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国有企业重组和改革,降低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二个目标是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并通过和外国公司各种形式的合作,加速出现具有顶尖水平的企业步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个目标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中国企业的策略开始更多地集中在核心业务;而不再是企业规模。通过在国内和国外收购外国资产,中国企业开始抓住机会更快地发展其核心业务。
  中国跨边境并购的目标是收购资源和品牌。相对来讲,中国缺乏自然资源,自从成为全球生产中心后,供需差距也在加大。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对资源开发进行投资。它们需要自然资源确保一些行业的生产,例如石油和天然气、采矿、钢铁、电力以及消费可持续性产品行业。

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展现和投资(7)
(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2004年,84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这个数字表示比2003年增长了75%,支付资金总额达到1115亿美元(新华信咨询公司;2004)。同时,深圳和上海交易市场新增98只股票,获得资金43亿美元,是1997年以来最低水平。通过海外首发上市的中国企业获的资金是国内资金的3倍。
  尽管海外上市企业的数量增长迅速(提高了75%),但募集资金的增长速度(59%)比2003年企业数量增长的速度要低。很多中国企业不得不降低首发量,减少募集资金来满足国际投资企业的需要。
  从起步开始,海外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
  ■ 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时,遭到集团诉讼;
  ■ 中国国有企业航空石油控股公司子公司中国航空石油公司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时,遭遇内幕交易丑闻;
  ■ 2005年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建议进行长时间的详查。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开始更紧密地监督海外上市,确保过程更加透明,管理更加完善,并阻止国家资产的流失。
  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多年以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和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内地企业融资的最受欢迎的国家。
  2004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新加坡为第二选择,最后是美国。最近,有43家中国企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31家在新加坡,还有10家在美国(见表314)。表314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特点
  企业特点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