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品质比较好。”这时或许你就会向服务生解释量与质一样重要了。
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与其他一些家长分享养育孩子的经验之后,我发现,不管我们愿意陪孩子多久,他们都能适应。如果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游戏,他们会跟朋友玩,或找其他的事情来做;如果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做功课,他们也会尽量自己完成;如果父母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将去听取那些愿意注意他们的任何其他人的意见。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选择陪伴孩子的时间的长短与品质,塑造了他们的态度、自尊和性格。你可以对你的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其延续一生;或者也可以继续抱住“我没时间”这样一头“奶牛”。一切由你自己来决定吧!
家长要有创意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同时也让他们参与你的活动;与他们一起分享更多的东西;对他们的爱好感兴趣;在餐桌上讨论更多的问题;在他们每晚入睡前多花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或者学校活动;组织一些周末活动,创造更多贴近孩子的机会。家长不要仅仅满足于为他们提供基本的需求,在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所做的一切,才是塑造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原则的关键,让孩子受用一生。
正如你在本章中所看到的,人生中随处都可能出现“奶牛”。我们很容易就会落入合理化解释的陷阱。如果我们的大脑始终抱持错误的信念,我们就可能永远无法认识自己的潜力,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自欺欺人地接受这些画地自限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常想,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人们愿意背负着这么多画地自限的想法生活,即使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了,背负着这些负担会使他们丢失富足和美满的生活,他们仍愿意一如既往。墨守着一些会完全毁掉你幸福的东西,好像是不合逻辑的,然而,无论听起来多么荒谬,还是有很多人执意让这些错误的想法破坏自己的成就。
名叫“平庸”的敌人我曾经听过一个运动教练这样激动地训斥他的队员:“良好”是“杰出”的敌人!我反复思索这句简单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只要我们满足于“良好”,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是“杰出”。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曾经说过,“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你只追求最佳,你通常就会得到它”,反之亦然:如果你满足于平庸的生活或无足轻重的存在,可能也会应验所求。
在生活当中,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深受“奶牛”的羁绊,有些人虽然知道,却照样关照喂养这些“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奶牛让他们呆在安全区,安然接受这样平庸的状态。他们自愿地把这些“牛”照顾好,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成功的责任,并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其他地方。他们在每一季、每一周、每一天对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借口。
如果我们突然失去了为我们的平庸作辩解的所有借口,我们只会剩下两个简单的选择:为自己的情况担起百分百的责任并开始改变(成功!),或者接受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事实并且认输(失败!)。只剩这两种选择--改变或认输时--该选那条路自然就变得明朗了。
不幸的是,“奶牛”又作为第三种选择加入其中,它的破坏力比失败还要大:那就是平庸。平庸把我们转变成为“怀着美好意愿、却承担着悲惨的命运”的受害者角色。我们想要追求卓越却办不到,想要达到完美目标却无能为力,没时间、没天分、运气不好,所以必须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第三个选择--平庸--比完全的失败更糟。跌落谷底至少还可以迫使我们重新检视环境,考虑其他选择。当一个人跌入谷底、陷入人生最低潮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往上爬。完全的悲惨、彻底的失败或全面的崩溃会衍生出“要么变,要么死”的情境,逼我们采取行动。平庸则不一样,平庸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是可以容忍的,我们生活在其中,并且习惯成自然。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在这里,我想和读者一起分享一个我在前些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名男子去拜访一位老农夫,那个老农夫也是一位很出名的猎人。男子一到农场,就看到农夫的猎犬四脚伸开躺在院子里,看起来显然是不太舒服,好像有什么事情困扰着它,它因为愤怒而不停地狂吠和嚎叫。看到这种情景,这个男子问老农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可怜的家伙那么不舒服。
“不用理那只老狗,”农夫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你有没有带它去看看兽医,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问题?”男子又问。
“那么麻烦干吗?我完全知道那只狗怎么了,它不过是太懒罢了。”
“但是,这跟它一直嚎叫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农夫说,“只是因为它趴的那个地方碰巧有一颗钉子穿透了木板,刺到了它的腿,让它很不舒服。所以后来它每次趴在那里,都会又吠又叫。”
男子睁大眼睛惊呼:“那它为什么不移到别的地方呢?”
“嗯,”农夫说,“我想是那根钉子对它造成的困扰还不够大吧。”
可见,平庸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有时候它可能让人觉得很烦、甚至感到痛苦,但是它还没有令人沮丧到下定决心要去改变它。
你认识的人中有人符合这种情况吗?你自己呢?你是否也在你的身旁放了一根钉子,以至于对理想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了呢?如果是那样的话,现在就下决心采取行动吧,从此摆脱那些让你无法享有真正美满人生的“奶牛”。
不同颜色的奶牛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在对自己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回顾之后,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满足于生活当中的小目标的“奶牛”,我可能已经完成了更多。虽然我有很多的潜能,但是因为一些借口,比如“我的父母没有给我足够的经济和情感支持,从而导致了我很难去完成学业”,我浪费掉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机会。当我移民之后,我将另外一只“奶牛”藏在了身后,它就是“要在外国获得成功太难了”或是“他们不喜欢来这里的外国人”。我总是在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最终,我意识到是否能拥有不同的人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所得到的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限制,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莉莲·伊努里加洛(Lillian Inurrigaro),墨西哥城
为什么一些人注意不到他们的消极信念呢?很久以前,有个在宾夕法尼亚西部农场中长大的朋友,给我做了一个最形象和最精确的描述。
他说,“噢,卡米洛,事实就是猪从来都不会感觉到猪臭!”(我想,换成奶牛也一样)有了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无需再做说明。
在演讲时,偶尔会有人找到我,他们以极度的自信,笑容可掬地对我说:“克鲁兹博士,我已经思考过你所说的这些了,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奶牛”。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想起我朋友所做的有趣的比喻,我会继续给这些人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确认是否错过了什么。
这正是本章的主旨。在这一章,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人们最经常用到的“奶牛”。我希望这能够帮助读者认出并避免它们。不过话先说在前面:分享这些内容,可不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借口可用,我敢肯定你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奶牛”了。我的目的是要你们看到:这世上的“奶牛”实际上是形形色色的。
一号奶牛:“我很好”我很好。很多人的情况比我还糟。
我讨厌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能抱怨……至少我还有一个工作。
我所拥有的可能不是世上最美满的婚姻,但至少我们没有天天吵架。
我们可能赚得不多,但日子还过得去。
我的成绩只是刚刚及格,但至少还不算失败,或许,我该接受自己没有别人聪明这个事实了。
一号奶牛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使人们感觉自己还算不错并满足于现状,因此,他们并不觉得有改善自己生活的必要。切记上一章提过的话:“良好”是“杰出”的敌人。
找到一个借口,使我们的平庸合理化,这样做导致我们接受了那些我们本来绝对不能忍受的情况和环境。对于劳拉·但丁来说,她的“奶牛”就是“尽管我很讨厌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能辞职并去承担一切从头再来或是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的风险”。
这种恐惧将其与一份平庸的工作紧紧地束缚在一起,那份平庸的工作,危及了她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感。从事那项工作十年之后,劳拉渐渐觉得,那就是她的宿命。“想到要伴随这份工作度过余生就觉得可怕,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当我意识到恐惧就是我的奶牛时,”劳拉说,“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是工作羁绊了我一生,让我永远无法探索新的领域。我需要尽快行动,否则就会永远困在这个毫无前途的工作里。做这样一个决定实属不易,心里会感觉缺少安全感,但是我仍决定辞职。”
“现在,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心绪也变得更加平和了。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以前面临的压力几乎完全消失了。但是最有趣的事情在于,我发现当初的恐惧竟然是毫无理由的。我已经意识到了,我的恐惧是没有根据的。我已经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甚至能有一些休闲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以前无法做到的,因为那时我总是担心自己完不成业绩。”
劳拉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它告诉了我们,一只简简单单的“奶牛”是如何使人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并如何进一步破坏我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