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看来要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
不过,我想补充孔子一句,最终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判断一下,不然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也挺累的。
里仁第四 4。18
子zǐ曰yuē:“事shì父fù母mǔ几jī谏jiàn,见jiàn志zhì不bù从cónɡ,又yòu敬jìnɡ不bù违wéi,劳láo而ér不bú怨yuàn。”
爸爸妈妈会犯错误吗?比如,会有什么事错怪了你……
当然会啦,还不少呢!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
指出来呀,为自己辩护呀。
爸爸妈妈如果一拍桌子,说:“小孩子不许顶嘴,滚一边去。”你怎么办呢?
这个,这个,你说我该怎么办?大哭大闹吗?
现在当然不会啦。可孔子不这么看,面对父母的过错,他说:“侍奉父母之时,婉转地规劝。看到自己的意见没被接受,仍然要非常恭敬,不要冒犯,无论怎样操劳,心中也没有怨恨。”几:轻微,婉转。谏:规劝。
这样啊,我觉得不公平……
那都是过去时代的规矩了,现在当然不要你照着做。我们只要了解,孔子容不得人们不尊敬长辈的,就行了。
嗯。我发现一个问题。
你讲。
孔子对待父母和对待国君很像,尽管他们犯有毛病,态度都比较婉转;不像对待大夫以下的人,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说到孔子的核心思想了,他觉得,你可以指出父母或国君的错误,但上下关系不能搞乱。我们读到后面,自然会明白。
里仁第四 4。19
子zǐ曰yuē:“父fù母mǔ在zài,不bù远yuǎn游yóu;游yóu必bì有yǒu方fānɡ。”
这句我来解释。孔子说:“爸爸妈妈健在的时候,不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如果去的话,一定要有方向。”
过去,出门远行都叫远游。
现在很多孩子,远游到国外都很正常,我们一些同学,高中就打算去国外念了。
这也算“游必有方”吧。过去大多把“方”解释为方位,其实解释为“主张”更好,就是说,你要远游的话,一定要有个主张,有个理想,或有意义的目标。
嗯,和方向的意思差不多。
比如这个“游”,过去大多指游学、游宦,就是出远门到外地学习、当官,那是为了求取功名,孩子有出息,当爸爸妈妈没一个不赞成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里仁第四 4。20
子zǐ曰yuē:“三sān年nián无wú改ɡǎi于yú父fù之zhī道dào,可kě谓wèi孝xiào矣yǐ。”
这句话出现过了,在“学而第一”那里。
可能是编辑的弟子不小心,糊里糊涂插进去一条重复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里仁第四 4。21
子zǐ曰yuē:“父fù母mǔ之zhī年nián,不bù可kě不bù知zhī也yě。一yì则zé以yǐ喜xǐ,一yì则zé以yǐ惧jù。”
年,就是年龄;知,就是记住……
我知道了,孔子说:“爸爸妈妈的年龄,不可不记住啊。一方面为之开心,一方面为之担心。”
说说看,为什么又是开心,又是担心?
开心嘛,是因为爸爸妈妈长寿;担心嘛,因为年纪大了,也许毛病也会多了……
也不必回避的,年纪大一岁,离生命的终点也就近一步——不过,多念几遍,我觉得孔子还是话中有话的。
他的意思是……
他在提醒:开心时,你该为父母做些什么;担心时,你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你觉得孔子有点婆婆妈妈吗?
有一点。不过,孔子不大讲一些听不懂的大道理,他讲的什么“仁”啊“孝”啊,也就在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中吧。
里仁第四 4。22
子zǐ曰yuē:“古ɡǔ者zhě言yán之zhī不bù出chū,耻chǐ躬ɡōnɡ之zhī不bú逮dài也yě。”
孔子经常讲,言语要谨慎,知道为什么吗?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讲出来的话收不回去的。
孔子在这里说:“古时候人们不轻易发言,因为他们觉得做的赶不上说的,是一件可耻的事。”躬:亲身,亲自。逮:赶上。
不逮,就是“驷马难追”吧。
是啊。孔子说这是古代的风气,那现代一定是相反了……
现在是不管做不做得到,先答应了再说。
竞争激烈了,大家都拍着胸脯说“我行我行”——对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
我?怎么说呢,孔子的道理是对的,可是,照孔子说的去做,好像容易吃亏,不照他说的做呢,心里又有点那个……你倒说说,该怎么办好?
这个,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里仁第四 4。23
子zǐ曰yuē:“以yǐ约yuē失shī之zhī者zhě鲜xiǎn矣yǐ!”
约,就是约束、节制、不随便。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种情况很少见。”——问你一句,约束的反义词是什么?
是放纵。
那这句话反过来说呢?
就是“以放纵而失之者,多矣”,对吗?
对。过失大多因为放纵,还包括思想不集中、疏忽等等,都因为没有约束好自己。
我们考试测验时的很多错误,丁老师都说,不是你们不懂,很多都是粗心。
做人也一样。以后到社会上,会有很多考试测验,一不小心就会犯错。
那很可怕呀,得当心点了。
我想,也不用太拘束了,照自己的天性行事,记得孔子的教导,注意点就行。
里仁第四 4。24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欲yù讷nè于yú言yán而ér敏mǐn于yú行xínɡ。”
也许,当时几位同学正在议论人家的性格特点,一位同学说:某某同学什么都好,就是不善于表现自己,讲话也结结巴巴的。孔子正好听到,他不同意这个看法,于是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讷,就是言语迟钝?
是的。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言语应该迟钝,行动应该敏捷。”
孔子总是叫大家言语要谨慎……
也不单单是谨慎,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说“君子
欲慎于言而敏于行”呢?
这倒是,为什么呢?
我想,孔子是在说一种他喜欢的为人。
他喜欢那种讲话笨笨的人?
因为讲话笨笨的人,大多内心比较忠厚,也更可靠吧。
不过我总觉得,这世界上孔子没几个,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巧言令色”的。
说的也是,你去面试,“敏于行”是看不到的,就看大家怎么“巧言令色”了,如果考官是孔子也就罢了,不是孔子,“讷于言”的君子一点机会也没有。
那怎么办?——既敏于言,又敏于行?
试试看,只要不“巧言令色”就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里仁第四 4。25
子zǐ曰yuē:“德dé不bù孤ɡū,必bì有yǒu邻lín。”
也许,那是孔子最困难的一段时光。带着一群学生,离开一个个不理解他们主张的国家,一路上,还常常遭冷眼被冷落……
很落魄的感觉。
想象得出,大家埋着头默默前行,累了,在旷野里坐下,同学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看着一双双迷茫的眼神,孔子讲了六个字,那声音,仿
佛可以穿透夜空……
德不孤,必有邻!
对——有德之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与他相伴。
有点悲……
是啊,当时的气氛,一定很悲壮,好像听得见孔子这句话在旷野里传来的回声——不过你注意没有,孔子在这里用了一个“不”字、一个“必”字,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你说呢?
这也要倒过来看——说明有德之人总是很孤独,志同道合的朋友总是很难得……
是呀,不然的话,他只要说“德有邻”三个字就行了。
我想,正是在这孤独悲壮的气氛中,才体现了孔子的坚定信念,他相信德行必有知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会放弃……
里仁第四 4。26
子Zǐ游yóu曰yuē:“事shì君jūn数shuò,斯sī辱rǔ矣yǐ;朋pénɡ友yǒu数shuò,斯sī疏shū矣yǐ。”
像孔子和他的学生,都以道德教育为己任,所以经常要劝诫人家,这应该怎样,那应该怎样,有时难免被人认为繁琐。
当老师的都有这毛病。
子游说:“侍奉国君过于繁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太过繁琐,就会被疏远。” 数:屡屡。
这一定是他自己的体会。
子游的为人风格,有时候是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隆重。也许有一次,他在国君面前啰里啰唆,结果被训斥了几句……
也许他在朋友面前也这样。大家交朋友,又不是听你上课讲大道理,老是这样,也难怪被大家疏远……
也许他碰了钉子后,才写下这几句经验之谈,与大家分享。
公冶长第五 5。1
子zǐ谓wèi公Gōnɡ冶yě长chánɡ,“可kě妻qì也yě,虽suī在zài缧léi绁xiè之zhī中zhōnɡ,非fēi其qí罪zuì也yě。”以yǐ其qí子zǐ妻qì之zhī。
子zǐ谓wèi南Nán容rónɡ,“邦bānɡ有yǒu道dào,不bú废fèi;邦bānɡ无wú道dào,免miǎn于yú刑xínɡ戮lù。”以yǐ其qí兄xiōnɡ之zhī子zǐ妻qì之zhī。
公冶长、南容,都是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南容,名叫南宫适,字子容,鲁国人。
是孔子特别喜欢的两个学生吗?
只能说还不错吧。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