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做成,可以用它吹奏简单的乐曲。戴花环。
折一些开满野花的枝条,做成圆环状戴在头上,与凯旋而归的英雄无异。捉蚂蚱。只需用脚在草丛中一趟,蚂蚱纷纷蹦出来。那种长成长条形的蚂蚱飞不动,很容易捉到。我们一般用狗尾草把蚂蚱串起来,回家烤了吃。
打水仗。水乡的孩子水性好。下水后,我们每个人都摘一片荷叶戴在头上,象极了抗日战争时期打击日本侵露者的雁翎队队员。抓水黾。
水黾是一种在水面上奔跑的小昆虫,我们管它叫酱油浜子,因为它的身上有一股酱油味。抓水黾需几个人配合,围追堵截。小河摸鱼两头堵。选择一条有鱼的小河沟,用泥巴将两头堵上,淘出一部分水后,把剩下的水搅浑。鱼为了呼吸,纷纷浮上水面,捉起来轻而易举。捉到的小鱼,我们一般用柳枝串起来,带回家改善生活。
捉蛤蟆。须趁闷热的夜晚,蛤蟆都趴在田埂上。用手电照,趁蛤蟆们呆若木鸡状,将它们一一装入小背篓;摸泥鳅。秋季鱼塘净塘时,水被抽干,泥鳅藏身于污泥中。抓一把污泥上来,摊开,泥鳅纷纷滚出来。
挖田鼠是秋冬季的保留曲目。发现老鼠洞后,三两铁锹下去,可以起获田鼠贮藏的大量白米、花生、玉米;捉麻雀趁夜晚,用手电照猪圈的正梁,趁麻雀呆若木鸡状,伸手捉之。
捉龙虱。龙虱生活在水沟中。捉到后,我一般将其后腿缚上细绳,细绳的另一端拴在一辆用秫秸秆和细苠插的两轮车上,驱使龙虱拉车前行。没想到,现在这种昆虫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 想看书来
5、春苗之珍馐美味
在野外玩耍的时候,渴了,掬一抔清澈、凛冽的山泉喝;饿了,采野菜、野果吃。山野间随处可以找到吃的东西。比如,黑豆球(一种酸甜的浆果)、酸不溜、杜梨、地梨(一种类似荸荠的植物)、酸枣、茅针(一种茅草的嫩的草蕊)、甜甜根、芦根、麻果、棉桃(嫩棉桃酸甜)、豌豆。
此外,烤蚂蚱、烤蝉、烧麻雀、烤鱼、烤泥鳅、烧田鼠、烤玉米、烤地瓜更是珍馐美味。由于人小、不懂事,小孩子在一起,经常做一些出格的傻事、嘎事。比如,偷瓜、摸枣是常事。
大人们不怕孩子吃,就把孩子们祸害。年幼的我们哪懂这些,不管果子是否成熟,见了就摘;觉得不好吃或没法吃就扔。此外,我们还捅马蜂包、用石头砸狗、上树掏鸟、用弹弓子打鸟、上芦苇荡掏鸟蛋、到牲口槽偷豆粕吃等。
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渣滓压成的饼,很硬,一般作牲口饲料。人吃味道也不差。另外,我们还从家里或庄稼地里偷拿一些玉米或豆子到生产队的豆腐坊换豆腐丝吃。豆腐丝的味道好极了。
还有,因两句话不对付,你打我、我打你、你哭我喊也是常有之事,甚至还有一方或双方受伤。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疼后,孩子们很快把过去的矛盾一笔勾销,和好如初。
农村的孩子上学晚。直到8周岁,我才和一些同龄的小伙伴上南镇公社南海小学读书。我的同学有青锋、李军、李菊、王蓉、嘉鱼等。
上学第一天,我的书包里既没有铅笔、橡皮,也没有本子,只有母亲烙的两张糖饼。受‘知识无用论’的影响,母亲并没有把我上学当回事。然而,当老师讲完课,安排大家做作业时,我傻了眼。
老师见我坐着不动,问明情况后,号召大家借我笔和本。嘉鱼给了我一支铅笔,青锋给了我一个本,王蓉给了我一块橡皮,李军借给我铅笔刀用。我对小伙伴们的帮助十分感激。
因为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加之悟性差,我的学习成绩很差,跟不上班。母亲获悉后不以为然,李子不干了。她提出,从今往后,担任我的课外老师,为我补习功课。在李子姐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提高很快,很快追了上去。我对李子十分感激。
为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学校请老农们给我们这些小学生们上忆苦思甜课,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可是,有一位老农说着说着就走了调。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的心比毒蝎还毒。为了收买我们的心,让我们多给他干活,他带头拔麦子,干得比我们还卖力,汗不比我们流得少;吃饭时让我们与其家人吃一样的饭菜,一日三餐有干有稀。
进入新社会,农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说良心话,在旧社会我没挨过饿,就是吃食堂那年把我饿坏了。主持人一听老农的发言走了调,觉悟太低,赶紧让他下台。 。 想看书来
6、春苗之社会实践
那时候,学生们的社会活动比较多。第一,贴标语。我们曾多次上街贴标语,写大字。什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打倒刘少奇”、“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等等。
第二,学毛选。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套毛选一至四卷。学毛选成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的一项全民性的政治任务。报载,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居然把老三篇背得滚瓜乱熟。第三,学样板戏。
那时候,文化生活匮乏。几个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团”“红色娘子军”等是人们反复观看、耳熟能详的节目。
对于每出戏的经典唱段,每个人都能哼上两句。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要学那泰山顶上一轻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家的表叔数也数不清”等唱段。第四,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学雷锋、做好事。
谭叔和鹊婶成为我们重点照顾对象。我们经常为他们家打水、扫地。每次进门,我们都能发现下放右派张扬的身影。他正在帮谭叔、鹊婶干一些诸如起猪粪、劈柴之类的重活。
第五,勤工俭学。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工、学农,还要学军”。学校安排我们打猪草、择猪毛(作毛刷)、养鸡、拾麦等卖钱,勤工俭学。
当时的一篇课文,记载了小学生拾麦的情景。课文这样写,“六月里,麦子黄,公社社员收麦忙。小学生,来拾麦,粒粒麦子都归仓。一边拾,一边唱,人民公社万年长”。此外,我们还利用麦秸编织草帽辨卖钱。
小学三年级前,班长由老师指定;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同学们选班长。嘉鱼、王蓉都想当班长。但是,选举结果公布时,嘉鱼胜选,王蓉落选。
结果公布后,王蓉颇不服气。她当即提议,选举一位副班长,并推举没心没肺的我作为副班长人选。本来,班级没有副班长这一职位。
老师为了平衡关系,同意王蓉所请。提议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因为是王蓉把我举荐上副班长职位的,我对王蓉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因嘉鱼参加社会活动多,多次缺课、缺席集体劳动。
王蓉不满,请我向嘉鱼传话。我不得不答应,因为我是她的人。听了我的话,嘉鱼对我说,这是老师的安排。我把嘉鱼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王蓉。
王蓉说,什么老师安排?纯粹是为了逃避劳动和学习。她再请我传话,质问嘉鱼到底参加什么活动?嘉鱼不耐烦了,问是谁叫我问的?我说,王蓉。
嘉鱼说,果不其然。你难道甘当她的传声筒、跟屁虫?我无语。此后,王蓉还多次把我当枪使,我烦不胜烦。王蓉看出了我的不耐,转而拉拢青锋。说话结巴的青锋对王蓉的抬举有点受宠若惊,甘心情愿为王蓉冲锋陷阵。为此,他被称为王蓉的狗腿子。
上小学后,我们开始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夏、秋打猪草,冬天搂树叶、拾柴禾。猪草无处不在,有谷莠子、水稗子、猪可可、涝涝菜等。
打猪草经常钻青纱帐。为了省事,我们摘红薯藤、采玉米叶子。割来的青草,一部分拿来喂猪,一部分晒干粉碎,与粮食混合做猪饲料。
冬天搂树叶时,我们经常背一个笆篓子,手持一个耙子。用耙子将地上的树叶搂到一起,装到笆篓子里。
7、春心之感恩之心
孩子们聚在一起,经常争论两镇孰优孰劣。南镇的孩子说南镇好,北镇的孩子说北镇好,谁也不服谁。于是,我们请下放此地的梅博士、苏博士当评判。
苏博士是汉语言学博士。他说;“你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使我很欣慰。在我看来;无论南镇还是北镇都不错,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热土。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热爱。从这点来说;你们的争论没有意义。从实际上看;两镇各有千秋。南镇有山有水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北镇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生活便利。听了苏博士的话,我们点点头。
苏博士说完,梅博士也发表了一番高见。梅博士是经济学博士。他说,假如两镇是一家,你们还用争论这个问题吗?前有车,后有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两镇、两市是一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因军阀割据,两镇、两市被一分为二。建国后,这个事实延续下来。但是,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两镇及两市必然再次合并。正所谓,分久必合。到时候,我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听了梅博士的话,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南海大队部院里的两棵苍松翠柏的枝杈如两把大伞,撑起了一片阴凉,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另外,松柏枝叶散发出的好闻的香味也令人着迷。
因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两棵大树下总聚集不少人。人群中,当然少不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大人们坐在大树下纳凉时,最爱谈论张家长、李家短;两镇的一些故事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