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造成太大负担。不过万一先前没有做好规划,以不算小康的家庭来说,就不免捉襟见肘,周转不灵了,所以理财的重点应该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生活费用为第一要务,而切忌胡乱投资、自乱阵脚。 

  我建议这个时期,应当将积蓄资金的35%投资于股票或成长型基金,但要注意严格控制风险;45%用于定存或债券,以稳健的获利,应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用于保险;10%放在活存,作为家庭各项开销的备用。 

  第五阶段、家庭成熟期:子女毕业找到工作之后,家庭负担减轻,当父母的你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工作经验,经济状况也相对稳定,因此,理财重点应该追求稳定成长。因为此时风险承受度不如年轻时代那么大,而且退休养老的需求逐渐增加,万一稍有闪失,风险控管能力不好,就会葬送一生积累的财富,所以,在选择投资工具时,不宜追求高风险、高报酬的标的物。保险是风险较低、稳健又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虽然投资报酬率偏低,但做为强制储蓄,有利于累积养老金和保全资产,是比较好的选择。 

  走到这个阶段,我建议理应将资金的20%用于股票或同类基金,但随着退休年龄愈来愈近,该部分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65%用于定期存款、债券及保险风险较小、获利率较为固定稳健的理财工具,在保险需求上,应逐渐偏重于健康疾病照顾的险种;15%用于活期储蓄。 

  第六阶段、退休养老:子女完全独立,自己从职场上退休之后,此时的理财重点必须以安度晚年为目的,投资和花费势必更为保守,最重要的目标在于维持身体和精神健康。在这个时期最好不要进行新的投资,尤其不能再进行风险较高的投资。 

  我对于这个时期的投资建议是,不妨将资产的60%投资于定期存款或债券;10%用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30%进行活期存款。对于资产比较充沛的家庭,建议采用合法节税手段,逐渐将财产转移给下一代。 

人生有周期,理财要变化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在不同的阶段,收入水平、财务支出、风险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相对应的也有不同的经济行为,生命周期不同,我们采取的规划自然也不一样。简单来说,青年、中年时期财务需求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不妨将高比例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当中;中年人收入高、工作繁忙,还可以采取定期定额购买基金的方式,以降低风险与平均投资成本;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弱,应当以稳固资产为主,而不宜过多投资于股票之类的高风险资产。切记:掌握生命周期,顺势而为,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平顺安全。
引言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简单地说,我们的资产净值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如果负债已经超过资产,就表示我们一定要赶紧缩减负债,以免造成“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其重要性就好像士兵上战场,随时都要掌握自己的后勤补给到底有多少,才能策划战线应该怎样延伸,也就是说,只有了解自己的资产架构,才能更加灵活运用手边可以动用的资源,知道自己有多少资金可以做为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 

  不准偷看、不准花太多时间思考,我问各位五个问题,你们必须在三分钟之内,马上回答出来: 

  一、现在你的皮包里面有多少钱(详细说出来有钞票几张、硬币几个)? 

  二、你的信用卡是用百分之几的循环利息? 

  各张信用卡的缴款日期是每月的几号? 

  三、你最主要的户头内还有多少钱? 

  四、你总共有多少负债? 

  每个月最低应还款金额是多少? 

  五、每个月房贷的还款日期是? 

  问完这五个问题,我几乎想象得到各位抓着头拼命乱猜的模样。理财不是很重要吗?增加资产不是各位的目标吗?但是这么简单、基本、与自身最有关系的问题却回答不出来,你们还要妄想记得股价涨跌多少?学会掌握投资的进场时机吗?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我曾看过很多朋友蒙着头往前冲,义无反顾的模样就好比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却不明了自己将投身怎样危急的状况。 

  在本文一开始,我连续问了五个问题,目的就在于提醒各位“检视资产架构”的重要性,要清楚地计算你拥有多少资产。譬如在一年当中,你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又存下多少钱?你的家庭有多少财富可应用,又有多少债务尚未还清?这才是督促你分析自己的财务,做好财务结算,尽快达到财务自由的有效途径。 

控制自身经济状况,是驾驭金钱的开端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大家都想理财,但是应该如何开始呢?其实,要开始理财并不难,如果你正要开始或是已经在思考什么是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么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有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开始自己的理财计划,而“检视资产架构”肯定是要遵守的规则之一,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算出净资产呢?因为只有清楚每年的净资产,才会掌握自己又朝目标前进了多少,唯有学会控制自身经济状况,才是驾驽金钱的开端。
资产、负债、股本、净值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检视资产架构”就是制作个人财务报表,通过衡量统计个人财产以及现值多寡,来了解财务健康状况。比方说投资风险是否分散、资产流通与变现性高不高、偿还债务能力等等、累积财富的成果,检讨投资收益等等。 

  个人财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股本”、“净值”四部分。 

  “资产”:个人所有的资产。通常可再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一些较不容易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例如房地产;流动资产指的是一年内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如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等。流通性愈高的资产通常报酬率较低。譬如活期存款的利息就是最低的,但是在使用上最方便,流动性也最快。 

  “负债”:指个人需要偿还的债务总额。若以借款利率高低来看,可以区分为高利率负债及低利率负债两大项,也可以用还款期间的长短来区分,如一年以上的债务叫长期负债(long term)。譬如说汽车贷款与房屋贷款都是属于长期负债。而流动负债(current)就像流动资产一样,指的是一年内必须偿还的债务,譬如信用贷款与卡债。 

  “股本”:个人目前持有各类投资工具的原始投资金额。譬如,当初你用人民币100万元购置一栋房屋,用人民币20万元买了一档QDII基金,用人民币15万元买了一部2000cc的汽车。 

  “净值”:个人目前持有各类投资工具的投资现值。譬如,当初你用人民币100万元购置一栋房屋,目前住家附近成交的二手房行情已经上涨至人民币120万元。当初用人民币20万元买了一档QDII基金,最近已经上涨了20%,而用人民币15万元买了一部2000cc的汽车,目前折旧后只剩下人民币8万元。 

  将“资产”、“负债”、“股本”、“净值”四部分用你习惯的方式一一表列出来,就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你可以从个人财务报表得知你还有多少资产、多少现金、多少负债未清等等讯息。我们在检视现有资产的时候,绝对不能只计算赚了多少,对于亏损了多少与哪些资产因为时间累积产生跌价的损失也要一并计算进来,如此才能真实反映现在的资产状况。如果总资产低于总负债,就是财务健康不佳的一项警讯,你需要尽快作出调整,否则最后会导致破产。
不要再扯后腿!抓出造成资产不断流失的漏洞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不论多么坚固的高楼大厦,墙脚被东挖一块、西移一块,时间一久照样会变成断垣残壁!好比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当时在抵抗外族入侵时,发挥出多么惊人的防御力量,但多年来许多附近的居民为了盖房子,把长城的砖瓦一块块地拆卸下来,不待自然力量的摧残,万里长城早已不复当年威风。 

  当大家在拼命赚钱的时候,是否曾想过辛辛苦苦积蓄的资产,正在被其他无声无息的侵蚀效果慢慢抵销?这种你在拼命赚钱,但不断被扯后腿亏钱的感觉实在很差,想停止当个过路财神,就从抓出造成资产不断流失的漏洞开始吧! 

  漏洞一:妄想高利 

  “贪婪”是人性的基因之一,幻想一夜致富、坐拥高利的人不在少数,有心人士常会利用这项人性的弱点,让你在有意无意之间,付出惨痛代价。例如,诱之以内线名牌,或者怂恿参加未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让你抵挡不住诱惑,想要“以小搏大”,但通常出乎意料的利多消息可能轮不到你头上,血本无归的投资却有可能是你不变的下场。“有梦最美、希望相随”虽然能激发动力,但还是“一步一脚印”比较实在。 

  漏洞二:不知变通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经济条件也不断改变,过去的生活模式不见得还适用于现在,当然过去累积财富的途径当今也可能不管用了,父执辈的理财方式多为定存,在那个存款利率尚高的年代,单单依赖定存就可以安度退休生活,但是现今利率压不过通胀的年代,假使不在年轻的时候积极理财,手边仅有的资金,很快就会花用殆尽。根本不可能让自己拥有一个舒舒服服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 

  漏洞三:胡乱投资 

  操作任何理财工具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可是有的投资者对理财工具的基本知识和运行规律一无所知,看到别人赚钱就心动,结果盲目入市,把几年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