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的理财讯息从何而来?我观察到,大众媒体仍是投资人的首要选择,尤其以电视报导与财经杂志最主要,其次是电视新闻、投资理财电视节目、网络新闻等等,但理财讯息来自金融机构专业人员与专业投资机构的比例反而不到一成。这种高度依赖口耳相传的投资模式,怎么能够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无怪乎大多数的股民、基民与投资人,常常望股兴叹了。 

  我举个例子,投资人就知道讯息不可以完全信赖媒体,就像“擦鞋童理论”,媒体很多讯息都是二手传播,小心沦为最后一只老鼠,不过令人无奈的是,大家都知道不要追高杀低,但是就是很难克服贪婪的人性! 

  当市场上同时看好或者看坏某种工具的时候,也就是理财经理头痛的时候,因为一定会遇到很多上门来的人要求购买或者抛售,但是我要强调投资不是投机,投机教父科斯托兰尼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中表示,只有一无所有以及有钱的人才有本钱投机,其他人还是脚踏实地吧!我提醒个性冲动的人:“万一你看错了趋势,掉进流沙那怎么办?” 

  另外,更糟糕的一点是投资人普遍有“跟风情结”,“虽然资产配置喊得震天价响,还是有人觉得太过深奥,根本听不懂,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进行配置,我经常遇到对方双手一摊跟我说:‘你直接告诉我可以买哪支热门股票就好’”。 

  媒体上很多信息只是片断,是不完整的,可投资人眼中却只看到自己相信与想要得到的,对于风险等等其它信息,却有意无意忽略掉,这也就是为什么银监会严格规范财富管理业务,设下重重门坎,会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做好财务分析,要能兼顾投资人的目标以及风险承受度,避免投资人承受无谓风险。 

  我建议,不妨将资产分为核心投资的防御部位以及卫星投资的攻击部位,如果投资人真的打算听从小道消息,不妨先从小额付出开始,试试水温,不要全部“杀进去”!宁可小赚也不要大赔,因为投资不是冒险,务必要保留活路。 

盲点三 四处胡乱投资,根本不清楚损益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还有一类投资人坚信:“捡到篮子里的都是好菜!”我们常见一种“贪心”的投资客,他把投资标的列出来,数十档不同性质的股票琳琅满目,他的逻辑是只要有一档赚到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哪里有能力、时间跟精神了解每一档股票当中的学问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涨跌都计算进来才能反映真正的损益。 

  截至2007年底,中国A股市场共有1935档,较之2006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上市公司数量频频创出新高,股票最高价也一度飙升定格在300元左右。大家试想,几近二千家上市公司,哪怕连分析师也不可能更没必要精通每一档股票,遑论资金有限的散户。因此只要缩小范围,学习专注,不论股票还是其它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产,找出最适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以投资大师巴菲特为例,他2006年初因为看空美元,结果亏损不少,惨遭市场取笑,不过他不以为意,可见投资大师都会看错时机,一般人又怎么可能不犯错,但重点在于“专注”二字,巴菲特便坚持不碰科技类股,哪怕指数不断飙高,他也依然不为所动。 

  但凡人也别泄气,不要光羡慕别人成功,因为不是全部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移植拷贝,条件背景的不同,便会造成差异。 

  投资工具虽多,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走,在投资中不断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追求金钱游戏的人,获利不一定好”,不论做何种投资,都务必要了解标的物的属性,在什么情形下会造成盈亏。比较短期绩效会让理财目的失焦,以购买基金来说,我建议基民尽量观察该基金一年以上的绩效表现,至于新推出的产品,更不可忘记与同类型基金相互比较风险报酬率,做为进场参考。
盲点四 没有目标,搞不清楚自己的投资属性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投资人的投资属性,会随着市场的乐观程度而改变,当景气好,他就觉得自己是积极型的;景气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是保守型的。但是我要提醒各位,华尔街有一句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消失”,市场上群众的反应将会牵动个体,但往往契机却容易被忽略。 

  投资人务必时常提醒自己,市场景气一直在循环,就算掌握不到短期波段,只要维持计划性的投资,长期来说还是可以赚到合理报酬的,尤其理财这件事情,不要跟别人比较,重点是能否赢过自己贪婪的心,以及坚持投资的原则,以积极中带有稳健的态度操作,便能稳操胜算。 

画一张财富地图,通往财务自由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理财是处理钱的方法,不是要一直赚钱,只有建立自己的投资地图,清楚所在位置与终点站,才不会迷失于人性的弱点当中。 

  投资人如果问自己:“你满意自己的资产状况吗?”年轻人的回答大多是:“一切都在掌握中”,反而有资产的中年人会觉得差强人意,两者之间的差别便在于中年人往往更清楚地看到他的投资地图的全貌。 

  我建议你不妨也观察看看,为什么在同间公司的上班族,薪水与职位差不多,但是十几二十年后,有人富有人穷?35岁以下,大家都在累积第一桶金,渐渐地财富就会拉开差距,45岁就可以见分晓! 

  投资步调快狠准的人,人格特质都比较明快,而且不注重包装,比较关心内容物,对自己的投资损益也愿意负责任,而且他们的投资逻辑以及地图都非常清楚,这类型的人以45岁以上的男性居多,这证明人生毕竟还是要交点补习费的!可见通过严格贯彻投资计划以及系统辅助,散户投资人还是有希望克服人性弱点与投资盲点,获得充分的财务自由。 

引言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第一次投资就成功,你以为你真的很厉害吗?第一次投资就失败,会让你从此裹足不前吗?不管投资成功或失败,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实际上,很多投资专家都经历了两次以上空头与多头市场的洗礼与磨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几乎是每一个投资达人必经的修炼。只要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就一定能从投资经验里汲取宝贵的技巧! 

  在金融监理法规对上市公司规范日趋完善的条件下,投资人只要做足功课充分掌握信息,照理来说,多数的投资人应当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与理财专家的协助,获得不错的投资报酬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投资成功,有的人投资失败呢? 

  我归纳出最简单的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决定命运,但是殊不知他们总在思考判断与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被人性的情绪起伏所左右,并没有真正尊重自己的投资原则,所以造成投资盈亏的不同处境。 

难以逃离人性束缚是投资失败的主因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谁都知道“少吃多运动”是维持曼妙身材的不变定律,不过事情若这么简单的话,市面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减肥产品与减重课程,同样的道理,资产配置、长期投资也是理财的必胜法则,不过投资人要是都能够这样严守法则的话,市面上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传授投资理财心法的书籍了。 

  投资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许多人还是会投资失败?我认为关键在于“人性”二字,由于贪婪与害怕,我们总是被拉向失败的深渊。 

  在我投资理财数十年的历程中,我自己曾经犯过错误,我也看过其他投资人身陷困境,几经思考,我归纳出几个常见投资失败的原因:自律不够强、决策不够效率、忘记失败经验、投资标的分散、自信太满、选择不熟悉标的、不明白自己的风险属性等等。 

  以下的例子,不妨请年轻朋友顺便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投资失败的陷阱中。 

  譬如说,你可以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情境的描述:“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数十种金融商品,而且我选择这些组合的原则,是以市场上热不热卖来决定,当广告极力宣传哪档标的最好,我就迫不及待加码跟进,或者我常常跟朋友打听哪些金融商品的报酬率不错,而且我常常阅读财经杂志的专家明星推荐金融商品……对我来说,自己花那么多的时间做功课也研究不出什么,直接问理财经理或参考财经媒体的推荐比较经济实在。每当股价狂飙,我常常后悔不已,因为自己没买或是买得太少,我总是按捺不住冲动,在买入新投资标的的时候过于急切,但需要执行卖出决定的时候,我又担心行情还会继续飙涨,太早脱手会少赚一笔而犹豫不决。”以上的描述是你的写照吗? 

危言耸听,投资怯步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尧

  投资理财其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要启发这个基本的天性,仍要通过有计划性的训练,身体力行,才有机会投资致富,达到财务自由的理想境界。 

  我认为“计划性的训练”,重点在于“克服恐惧、控制情绪”,不盲目跟风,其次才是增加投资理财的知识与学会操作技巧。 

  正确的投资方法,应该是利用闲钱,长期投资在稳健的标的物之中,利用复利的效果,逐渐累积财富。定期关心投资报酬率的起伏是必要的,但是不必每天紧盯着大盘,短线进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