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犹太教育教会我的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犹太教育教会我的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雅的个性是天生带来的,不可能完全地改变她,也不可能假装不存在。但现在我开始有比较多的信心,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她会愈来愈了解自己,她跟我们也可以一起努力,通过沟通跟彼此帮助的方式,渐渐地找出自我控制的方式。

    《公主的月亮》中公主精确地说出月亮的大小与材质,最后摸着胸前的月亮项链,心满意足地睡着。

    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想着那天小雅自己跟我提出解决办法时的笑容,我想,今晚我也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1)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经历阵痛、剖腹产,四天后带着新生宝宝回到家,把宝宝抱进新搭好的婴儿床之后,我跟雅爸面面相觑,心中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接下来呢?我们要做什么?”

    我来到以色列后念了一年的语言学校,凭着半调子的希伯来文,在幼儿园找了个工作。我工作的幼儿园分为五个园,从三个月到六岁。也是因为希伯来文还是半调子,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在面试时跟园长自告奋勇带小班(两到三岁的小孩),也愿意在需要时,借调到托婴中心(三个月到一岁)帮忙。我在台湾时是高中老师,也曾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过,台湾的朋友感叹我从掌理、辅佐台湾教育政策大事,“沦落”到天涯边际的沙漠擦小孩鼻涕、换尿布,不禁替我的“大材小用”抱不平。而我,对这样的转变,倒是非常自得其乐。

    正式成为“以色列妈妈”

    说真的,不管我在台湾对于重大教育政策有多么熟悉,在养小孩这件事情上,我却是完全的新手。加上早就知道生产后不会有其他家人陪在身旁,托婴中心的工作对于我“预备”自己做个妈妈,帮助极大。

    刚生了长女小雅之后,还是新手妈妈的我在医院帮宝宝换尿布、衣服的动作,有如军队操练一样快速而正确无比,碰到宝宝哭闹时也不会慌张失措。这让育婴室的护士们啧啧称奇。

    当然,托婴中心给我的训练不只如此。生老大之前的一年半里,我很认真地学习教养婴幼儿的方式,像是如何帮宝宝洗澡、哄她睡觉,如何帮助宝宝建立每日的时间表,如何喂食副食品,如何从宝宝的哭声与行为中分辨他是累了、饿了或不舒服。怀孕后,为了“入乡随俗”,我也认真地询问了园长,希望她提供我养育知识,让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以色列妈妈。隔天,园长就买了本800页的育儿书给我。她告诉我这本出自英国作家、全球卖了700万本的养育书,也在以色列大为流行,到目前仍然被以色列的幼教界以及父母们视为新手父母必读之书。

    是的,不用怀疑,这个战火连年、全民皆兵的中东国家,对小孩的养育完全是欧美的那一套,甚至我还认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自由放任。原因非常简单:在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当时的人口除了建国前就住在这里的犹太人及阿拉伯人、因中东战争而从阿拉伯国家逃出来的犹太人之外,最多的就是在欧洲二战时集中营中幸存的犹太人。

    欧洲犹太人在建国后,凭着原有的文化资本及知识,很快地掌握了这个多元文化国家中的政治、经济势力,自然而然的,也把原籍国家中的教育方式也给带了过来。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2)
    婴儿回家,才是挑战的开始但是,不管准备有多么周全,我仍然还是会担心跟害怕。一来是,我可是把小孩生了出来才第一次看到她。在托婴中心工作时,我对工作内容充满高度的热忱跟兴趣,但那是来自于想了解“人是怎么发展”的好奇,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充满母爱、看到宝宝就觉得好可爱的人。

    再来,在医院时虽然可以“母婴同室”,但我晚上想好好睡觉时仍然可以把宝宝推回育婴室。而且,有人帮她洗澡,有人帮她换尿布。

    我有任何的问题都有人可以问,可以处理。但到回家后只有我——雅爸要上班,而且他可没有受过相关工作的训练。宝宝小小的一点点,只会哭,不会说话,自己从此得24小时陪着她,百分之百负责她的安全跟成长啊!○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回家的第一天,把宝宝放进新搭好的婴儿床之后,我跟雅爸面面相觑,心中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接下来呢?我们要做什么?”

    我跟雅爸都是“慢熟”的人,甚至对于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宝宝也是一样。以前不认识,没有相处过,不了解对方的个性,很难告诉自己说:“我好爱她!”而我们可以做的,则是从今天起开始好好认识我们的陌生人女儿。

    了解宝宝的个性与气质

    那要怎么认识我们的陌生人女儿、跟她建立关系、了解她的需要跟习性呢?

    来以色列之前,我一直以为宝宝是白纸一张,父母怎么教,宝宝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所以宝宝要定时吃、吃定量、定时睡、尽量不要抱,这样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我之前也常听到有人会赞美配合度好的宝宝是“孝顺”,配合度不好的宝宝是“搞怪”或是“来讨债”的。

    而以色列的幼教跟社会,则是用非常科学理性的态度在面对宝宝。托婴中心的工作让我了解到每个宝宝都有自己天生的气质——气质来自于“基因”。在受孕的那一刻,宝宝的很多特质(像是吃多或吃少、睡多或睡少、身高、害羞或大方……)都已经注定。父母当然可以通过教育做调整,让睡少的小孩睡多一点,让害羞的小孩变得大方一点,但要把小孩做360度的大改变是很困难,而且是没有必要的。

    也由于每个宝宝个性与气质不同,以色列幼教认为要做调整之前,要先了解新生儿的习性,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在不干预他作息的状况下观察他的需要。也就是说,面对新生儿,以色列幼教的态度是:宝宝饿了就吃、睡了不要吵醒他,不要干预宝宝的睡眠跟吃奶频率与食量。

    而要不干预宝宝的作息,意思就是做妈的得完全配合他的作息——他饿了就要喂奶、白天睡觉要让他睡。当然,讲理论是比较容易的,等到自己要做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3)
    刚回到家时,老大小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我趁着她睡觉上网、待客、打扫家里,等到夜深人静我极度困顿时,她却开始清醒,要吃饭、玩耍、上大号、肚子不舒服。再加上她不能一次睡长时间,每三四个小时要起床吃一次奶,吃完奶还要玩个一两个小时才要睡,所以回家3天后,在极度疲倦之下,我几十年来“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的规律生活从此结束,开始了她睡我就睡、白天不接电话、不接访客、家事能不做就不做、全心全意“为宝宝而活”的日子。还要工作的老公,则一手扛起采买、煮饭、擦地、半夜起床帮我照顾小孩等家务活。一直到第二个月开始,我们才逐渐在摸清楚她大概的时间表下,开始出门散步、访客、吃饭……一步步地重建自己及家庭生活。

    这种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如果可以定时定量地喂宝宝、宝宝可以半夜不吵闹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很多家长在碰到哭啼不停的宝宝时会骂他是来讨债的!

    然而,这些辛苦的日子里,我用心回应她的需求、配合她的时间表来了解她的个性及习惯,却不知不觉地养成了“站在她的立场”替她想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对于以色列幼教的这个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全力配合新生儿的作息

    我觉得,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生活,本来就要相互妥协。不过,对方如果是可以沟通、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妥协的部分可以少一点、要求可以多一点,毕竟,合不来可以拉倒。就像谈恋爱需要时间相互认识,养小孩也是。但当对方是个什么都不懂、完全依赖本能生存的婴儿,“认识”她/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弃自己的生活一阵子——大人累一点、饿一下、少见一下朋友又不会死,没什么道理要求新生儿配合你的生活习惯而受折磨。

    再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前,怎么知道怎么做对他比较好?四个小时吃一次奶、爱哭就让他哭到够,这种一体适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为了小孩好?还是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终究,这个理论除了科学解释之外,更重要的哲学基础是把宝宝当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从一开始把婴儿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反而用孝不孝顺、搞不搞怪这种以父母为主体、子女不管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来看待,将来父母又如何了解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个性跟需要的?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1)
    手足之情是十分珍贵而难以取代的情谊。然而父母,特别是妈妈,总是会特别照顾家里最小的小孩。所以当老二诞生后,如何让原本“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老大适应跟接受,进而爱护、照顾家中的新成员,真的是很大的一门学问……

    自从怀了老二之后,邻居们除了道恭喜之外,看到我,也不停地提醒我要“预备老大”。

    为什么老大需要预备呢?大家大致上的意思是,老二的出现对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