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如果笔者告诉你,怎么样才能让你成功?答案是,不知道。这是笔者对你的负责,因为笔者并不希望你读了一本书,得到一个结论就完事了,你必须要学会真正思考,才能对自己有个最清楚的认识,最容易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笔者以及本书不会伴随你人生的所有阶段,谨希望你能由此学会如何去“渔”。

一个成功者,告诉你一个方法,让你成功了,并不意味者你下一次可以由此而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可以由此而成功。你若能成功,是因为这个方法,牵动了其他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某个因素成为了成功的突破口!
正如当你头痛了,医生给你头痛药把你治好了,同样医生也可以给你脚痛药,把你的头痛治好。实际上头痛是不是头的问题,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头痛药,脚痛药一样可以把你治好(我们都知道是药都有作用),只是治疗时间问题,你怎么被折腾的问题。

各种因素通过时空的整合,会因时因势而变化,因此成功的另外一个概念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因人因时因势。

成功学者都在传授自己的经验,自己走过的路,遗憾的是没有告诉你,你是否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依然能成功。
而笔者不会告诉你怎么做才能成功,笔者会告诉你如何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形势,学会分析你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还是最适合你的。
这就是《太极博弈原理》的宗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你在本书中某些地方感到非常艰涩的时候,请你知道,要了解自己,或者改变自己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何况你在成功的路上需要影响心不在自己身上的他人呢?倘若你要更好成功,更好理解生活,请带着希望完整阅读本书!(阅读提示:请着重跳读一念化三千一文。)
 

####第四章万法归宗表
 
很多书中,将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和应变思维等等,这样对思维的划分,每种划分含有交叉的内容,以至于不便于运用,笔者独辟蹊径,在本书中,以思维的操作方式划分为两类:类象与联动,由此所对应的思维类型有两种:理觉思维以及感觉思维。类象为思维的横向操作方式,联动为思维纵向操作方式,符合太极阴阳矛盾辩证统一的道理。对于事物的本身来说,则有两大主线,抽象和演绎。

为什么有一些人做事相当麻利却是第一次着手?而为什么有一些人麻利的背后却是饱含了相当的经历呢?
好比如AB两个人同样是做手工活,A一天就学会了,而B则学了三天,而且是勉勉强强入门。当他们都到了麻利娴熟的时候,A只花了三天,轻轻松松的;而B则花了十年,心酸不已。

为什么我们生活那么多矛盾,那么多想不明白,那么多新的体会和新的观念?这种情况好吗?
我们都说“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可是我们身边有着各色各样的朋友,这是不是很矛盾呢?该如何理解呢?(提示:从太极归宗一章考虑)
为什么那么多知名人士并不见得读很多书,而读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的我们偏偏不知名呢?(这里的知名,指的是在一个群体里面中有所成就。提示,从成功的因素考虑。)
为什么人的经历,道理的彰显,事物的趋势,人情的冷暖,文化的形式都是那么地相似?(提示:从万象演化一章考虑。)

你曾怀疑过自己吗?当你坚持从你自己的认知去考量某一人、事、物的时候,假如你的认知并不充分完备,此时你也算是一位固执的人吗?而这种固执正是自己所一直蔑视的,而自己又口口声声说要天天进步,却固步自封而懵然不知。
……
这些问题,如何是如何想出来的呢?万法归宗表由此而产生。
 
万法归宗表基本诠释:
(收集不到)
逻辑思维中有四种运作方式:
(1)采集,也叫收集。是最基础的思维活动。
例如,我们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造一个经典句子:小蜜蜂正在勤劳地采集花蜜;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寻找灵感,而把这些灵感收集起来,从而顺理成章。
(2)归结,其操作和采集是一样,为了更好区别逻辑前以及逻辑后顺序的不同,取名为“归结”,也就是把逻辑思维的结果糅合起来。
(3)类象,两个“象”有相似性,通过这种相似性,从一个象联想到另外一个象。
比如:“妹妹很可爱”,“爸爸像妈妈”,“花瓶落地,不祥预兆”……
通常我们说的感性,感觉,直觉,灵感,都是类象的结果。是为感觉思维的运作模式。

在心理咨询领域中有一个学问叫共情法,比如:
一位来访者进来时,咨询师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来访者说:我最近情绪不好。
咨询师:哦,我最近情绪也不好。
来访者:是吗?
咨询师:恩,是的,我最近感冒……
如果就这样,后面就可能是:
来访者:你吃药了吗?
咨询师:吃了。
来访者:效果好些没有?
……
这样下去,就容易进入角色串位了。那么接下来的事就相当简单了。

此处用到的共情法,就是和类象是同一种动作的——本来不相似的人和事,通过“类比”达到“同象”,从而达到目的!
再如:
在医学中就有同物同治的理论,比方说吃猪肾补肾,吃猪脑补脑;
在堪舆学中有呼形喝象的原理,比如一尖角如一把利器,那么长久对着就容易出事了;
在影视界拍摄手法中有蒙太奇法,比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赶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衔接在一起;
在一些精湛的谈判中有引导法,谈判者往往巧妙地布局环境,如使整体环境趋向柔和,以让对方产生松懈的心理(由环境带动人的心理);
在物理学上有共振的原理,说得是相类似的事物有一起运动的趋势;
在易学的高层心法上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法则,描述的是不同的事物能同时显现,必定存在相似点;反之存在相似点,必能同时显现!
……

以上均是生活中“类象”的种种例子。

(收集不到)
联动能力强的人,往往是比较理性的人,强调凡事依仗一个依据,一个中间象体。
那什么是依据呢?依据就是别人或者自己沿着某一个方向或者尝试了几个方向走路,得出某一个结果。
假如一个小孩自出生开始就教1+1=3的定律,那么,当生活出现1+1=2的情况时候,他们会对结论表示非常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一个理性的人,当阅历不够丰富的时候,面对新问题的想法是会有偏颇,因为通过联动去获取全面的认识是需要一个历程的。

4。太极思维
在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太极思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比如我们谈道理,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这样下去,无论如何争论都是没有结果的。
正如万法归宗表上的一个扭曲的三角形。假如有人跟你说,你在里面沿着直线一直往前走,最后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走到原点。你可以会感觉很神奇,“我沿着直线走,为什么会回到原点呢。”,旁边的人会告诉你,其实你走的是曲线。
这么这里就存在两个分歧了。
局中人:沿着直线走
局外人:沿着曲线走。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道理,我们所想的事,其成立必定需要一个前提,前提成立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大前提成立必须有一个大大前提……因此若要去破解矛盾,必须寻找出这些前提的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太极”,与“太极”相关的系列思维则是“太极思维”。我们在太极归宗一章将会详细论述。
 

####第五章思维总章
 
 (收集不到)

####第六章逻辑思维
 
(收集不到)
2。3感觉思维
………………………………………………………………………………
警察问:你为什么肯定入屋的人不是你老公?
A:正门有两道门,很多年了,老公都是里面的门反锁,外面的门不反锁,而且里面的门是反锁一道。而现在是内外门都反锁,我感觉进入里面的不是他!
警察:……
………………………………………………………………………………

感觉思维强的人通常会被人认为情绪化,感情化,感性化。其思维的操作方式为类象。就是抓住自然界的某一个现象,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他们联结起来然后透过其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与其相关连的其他因素串联起来。
一般人们认为,一个人感情化是不好的。其实感觉思维在人类的思维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比如我们做菜,感觉就是菜,理觉就是火候与手艺,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就靠这两者互相配合。正如我们经常听说的武林人士,这把魔刀(感觉思维),必须要懂得驾驭(理觉思维),才能成为武林高手。

感觉思维我们通常认为是联想,直觉,感觉,第六感等。其核心在于思维点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有这个点跳到那一个点的一个过程。而通常我们对此是没有办法用现有的“规律”或“公理”去理解去证明的,超越了一维的约束(由潜意识层去思考)。
比如:
“为什么你会想起这件事?”——“不知道,是突然想起的。”
“为什么你会怀疑她?”——“不知道,可能是出于办案多年的直觉。”

这些按照思维跳跃的程度不同,有深浅之分。浅者,为我们可以解释,则称为联想。深者,我们目前的知识能力无法解释,则称之为感觉,直觉,第六感。

有朋友说,某某人天生的感觉,直觉,第六感很好。其实(排除基因的考虑)严格来说,我们所谓的感觉,直觉,第六感等都是可以培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先了解联想与感觉的补位来源(如上面所述,感觉只是不被人们觉察的联想)。

○联想
联想,就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其关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