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不想听你谈了。
……
通常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如对话中的情况,以仇报仇,以怨报怨,最终会形成无限的死循环(很多的圆圈)。
有则广告是这样的,某某明星穿着某某鞋子左手拿着金牌,右手指着鞋子说到“正因有你,自信十足,金牌在握!”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此思路设计一段广告:一个人拿着一袋泻药站在一片丰收的农林里面说道“正因有你,干脆爽快,滋养万物!”
仅此调侃一下。
我们的大众文化,群体效应都是一连串惯性所构成的,由小惯性构成了大惯性。(可联系集体意识,文化场去理解)
因此,回到最初笔者问的问题上,假如你答的是“小明”,并不代表你可以暗自高兴,因为有一个前提笔者还没提到,小明也可以是一位女生。
——你只是活在另外一种惯性上,勿五十步笑百步!
3。如何提高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读者可以往以下方向着手:
(1)对于常识,广涉猎,只有你知识面广,你的思路才会开阔,点子就会多,就不容易钻牛角尖。
(2)对于情绪,第一,思路是很重要的,你能不能看透事物,能不能转念,决定了你“化念”的能力;第二,是可以参考中国道佛家关于修心的观点,尤其是去除欲望一些观点。
(3)对于思维惯性,还是思路问题,若能途中找到分叉处,做到绝处逢生,那么这个惯性便不为害。
思路怎么开阔呢?请完整阅读本书,尤其是三大原理以及太极建模!
####第八章百科归类图——万事层次集
读过感觉的补位一文之后,我们就清楚,如果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事物,其认识必须要广阔(横向知识),且有深度(纵向知识)。横向的知识越丰富,那么我们的触觉越多,点子越灵活。纵向知识越多,我们越能挖掘问题的深度,探知问题的本源,便能触类旁通。
比方说,某个干旱时期,一条村正在为饮用水的问题而发愁。这里面有两位人才在建言:
第一位:他能通过地形观察找到整条村的最富含地下水的地方,并且能挖一口比经验少的同行要深的井。
这位是资深的挖井老人。
第二位:他建议使用化学药剂对部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过滤的作用获得纯净水用于平时非食用方面的使用,而所打的井,只使用在饮食方面。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低井的压力,又能对污水进行有效利用。会更好地渡过这枯水困难期。
这是一位周游各个地方的学者。
他们两位哪位的意见好呢?
很多人一看,就觉得第二位考虑的全面,比第一位好。
其实你这么一想,你就落进了笔者所设的圈套里面。这时候,你因为笔者的问题而进入了二选一决策。
他们的意见孰好孰不好,首先要看问题的背景——目的是为了什么。如这位资深的挖井老人如果能挖掘出这口能提供全村人饮用的水井,那第二位所提供的方法就会显得繁琐。也就是这个问题如何分析,要以实际效果去定。你感冒去看病,一位医生开了十几块钱的药;而有位医生告诉你的拍B超看看内脏有无问题,然后打几瓶点滴,再留院观察几天以保万无一失了。你会选择谁的意见呢?很显然你这个感冒仅仅需要十几块钱的药就能治好,一针见血,无须其他多余的做法。而其余的都是“幻想”,都是来用来蛊惑你的!
我们再想想,两个人的建议为什么不一样的呢?
——他们的不同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想内容。这和感觉的补位是一个道理的。
为了对这种现象做初步的认识,本书将社会上所有的学术做一个分类,形成以下百科归类图:
图的越底层代表我们对事物的接近程度,如我们读计算机应用专业,那么我们就会操作计算机(象体),我们读战略管理学,那么我们就知道官场上需要“玩太极”,怎么去避免无必要的责任与麻烦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张图是相当有内涵的,笔者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面都会有提到,请读者留意。
简单解释这个图:
○象体层:一切指向。(这个定义由太极建模一章所得。)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概念是高度抽象的,读者刚读本书时可以简单理解为实物,如牛,人,物品电脑等可以摸得着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更深一层理解,包含看不到的,如思想,如文化。再更深一层的,即指凡是被描述,被操作的一切均可以称为象体层。
○运动层:象体层的运动变化。
可以简单认为是物体的移动,人为的操作。如让这个机器如何开机,运作。假如你读养殖技术,那么这种学问就告诉你如何去养殖。
○描述层:
是什么,怎么样,如何等等。如告诉你什么是概率。
○联系层:
把不同内容的象体,运动形式,描述等牵扯在一起,称为联系。
○归纳层:
通过联系将不同的两个东西牵扯在一次,经过思维整理提炼共同点。
对于一位只读过或者只经历同一层的学科或经历的时候,他的其他层面的能力是稍欠缺的。比方说一位资深的软件工程师,假如没对诸如人文的方面有一定了解,你与他们相处起来会觉得很单调。甚至有一位软件工程师的老婆对着老公说“对着一个木头好过对着你,一点情调都没有。”
反之,对于一位没有经历过基层的领导而言,他们的操作能力是有欠缺的。有一位朋友就整天埋怨老板“老板哪里知道我们的苦呢?自己也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但是却定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做不成就只会责怪我们,其实我很想告诉老板,你一点都不懂,……”
有一位在外国长大的ABC(指的是在外国长大的中国人),回来中国工作,一年后,他怀着无比感概的心情向他家人诉苦“原来人心是那么复杂的!”
这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导致了他对人的不同的认识,在国外,他读了一本趋“实”的书,别人很关注如何做好事情;在中国,他慢慢的接触了这本充斥了“虚”的学问,充满了人情诡诈,投机取巧,责任推脱等等的事情。可是,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经历,让他对“人”与“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再如,假设你长大到现在,没有见过女人,那么“人”在你心目中就只有男人这一类了。当你有一天见到一群女士的时候,说不定会叫起来“这是什么动物?!怎么跟我不一样的呢!”
因此,一个蜗居在一角落不断读书的孩子,并且读了十分专一的书,那么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不完整的,我们经常认为这类人“很单纯”,“很天真”。
所以为什么一旦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在比划着这个世界怎么怎么样,而此时身旁的历经沧海桑田的我们在心底里面不自觉地涌现这么一个念头“还是学生时代比较单纯啊”。
所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读万卷书,不如多去阅历一下。除了要读的深,而且还要读的广。
我们再回到这个图,看看图的最右边。在《太极博弈原理》里面,我们将世界万事万物的演化归结为两个终点:太极和无极。当然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归结为一点,因为太极=无极,因为太玄,笔者将在第二部以心为法中继续探讨。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读者可以将虚略等同于太极,实略等同于无极。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善于动手,实践,少说话多做事为务实(实);相反如果一个人夸夸其谈,只在表面上做文章,则被称之为虚伪(虚)。
另兵法上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在这里面,大家一般会认为虚就是假,实就是真的意思。
其实“虚”与 “实”这两个词通过不同事件的运用,人们往往对此怀有很多感情的,比如提到“虚”,一个人就可能立刻想到“假”,“虚伪”这些情况。但是这两个词语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仅是对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反映角度,因运用的场合不同,而有褒贬之别。
所以在管理的运用学问上,你要懂得“务虚”;在具体如何做事上的角度上,你必须懂得“务实”。百科归类,就是按照这两个方向展开的。
在《孟子?梁惠王上》上有这么这段话:“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段故事指的是打仗时候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嘲笑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胆小。词语流传至今,用以比喻现在的人嘲笑他人的不足,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而实际上两人相比,仅是程度上的差别,没有实质的不同。
有人问笔者,“你为什么要搞这张图出来呢?我都明白呀,没有实用性的东西在里头,我看了等于没看。”
这个问题很好。如果你没有看到那些还在前线的士兵,现在的你对我的疑问,就如同五十步的人笑百步一样——我们要有一个大局的思想,知道这个社会有什么层次,知道所有的文化系统里面有哪些,知道对人对事有什么样的方式,知道人与人组成的圈子里面有什么层次,你才会知道自己是处于什么样位置,继而不狂妄,不自大,不迷于其中,能拾途而返。
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人需要重塑,重新认识自己,就需要问:人究竟为何而活,你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从今天起,重新认识自己。既然唱戏,就要唱一出好戏。没有理想,我们的人生将何处安放,什么是我们该用一生去坚守的,活着就要问一个“为什么”,不去跟谁比较,只要做好自己,人先独立,而后才成其为人。”
可是,到现在笔者对这类话是非常无感的!因为生在中国大陆里,已经听了几十年,上万遍这类“美丽”的话。笔者觉得真正最重要的是,不是玩文字游戏(同一个观点,换了千万个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述),而是能不能想得到,如何判断准确,该怎么做,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百科归类图的底层)
一位心理学爱好者求教笔者。他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