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到了市场,买菜——市场上到处都是跟你一样在买菜。
假设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人去了一个地方,但是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样的地方。如果在当时,你看到这个地方来来往往都是大包小包的菜和肉,那你就明白了,刚才那个人是去买菜的。
这对读者来说,要理解这个问题,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如果我们见到的并不是和菜市场有直接联系的(如大包小包的菜和肉),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就是去买菜?就像你能否通过一条狗在散步而知道这个人是去买菜?
这让绝大多数读者难以理解,就像星爷电影创立的无厘头风格一样,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你会发现虽然一点逻辑关系都没有的两样东西是可以相提并论!

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类似的,你可以通过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而了解到另外一件事物。而这个原理就在于“演化”,在“太极归宗”一章中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可以抽象成为共同的一个点,因此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任意一个点,而演推出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象)。

☆读者来信之什么是爱情?
“什么是爱情?有个男生有一次帮了我大忙,后来我发现我自己对他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究竟我是内心感激他还是一种喜欢呢?”

笔者:
希望与读者一同思索这个问题。
首先读者不用急需把你的感受告诉任何一个向你倾诉的人。你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她这么问,是试图去了解一种感觉究竟是符合什么,是感激之情还是爱情?
接下来,我们就得分析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很容易知道,两者的概念是不在同一个参考体系上的(太极),即没有办法比较。
于是就有了笔者以下这番回答:
爱情是什么呢?这个自古以来是没有具体定义的,最初人们只是把一种对异性异样的感觉定义为爱情。你这么问我,应该是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定义。但是我知道,你的这种定义更多是源于电视,电影的片段。
可是你知道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对恋人所体现出来,展现在你面前的爱情,你不一定能找到并且营造到一模一样的,仅因为你并不活在他们的世界里。
感激之情和爱情是两种站在不同角度上所看到的概念,有爱情的也可以有感激之情。就像你和你哥哥一起读书,你们的感情可以说是同窗之情——同学关系,也可以说是兄妹之情——兄妹关系。

我想,很多人会联想起“幸福”这个词。其实在早些年代,有很多男人与女人一辈子也未曾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伴侣,有很多人一辈子来来去去只面对几个异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的心态反而更能使一个人的心专注于一点,两个人的心聚合在一起。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想想万千的物质世界所起到的作用!我想,我这条思路是比较准确的。
(太极——万象演化思路:即原来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而成为现象,定义,概念等等。)
所以如果你去界定“内心感激”还是“一种喜欢”这两个概念,这个思路是不对的。你应该着眼于这种感觉的本身而不要去套概念,按概念去做。(注:在太极归宗一章中提到,象体才是最准确的,概念因应用而产生。)比如你感觉有亏欠感,需要表达你的感谢之前——那你就去做啊,而不需要首先就是套这是什么!

2。统计概率
统计学在一些专业书里面说得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统计的学问。那统计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农场有多少只鸭,一天需要喂多少饲料,当你完成这些数据搜集,得出一个结果,这个过程叫做统计。

我们生活中信息的传播,学问的传播,理论的传播,都是基于统计基础。比如说,我们可以从很多关于性格描述的书里面提到“果断的人适合做领导”,这是一个结论。我们想想,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呢?
是通过,有这样一个事例,有第二个事例,还有第三个事例……通过搜集了很多事例,然后提炼出共同点出来,才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统计了。这些共同点在全部例子中所占的比例,则叫做概率。

2。1概率——一个让人变得单纯的学问
记得小时候见过一个玩意,笔者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摆地摊的人,拿了3个白的和3个黑的围棋子,放在一个布袋里,旁边放着精心绘制了一张中彩表;凡愿摸彩者,每人每次交3元钱“参与”费,然后一次从袋里摸出3个棋子,摸到不同的组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中彩情况:
3个白棋子:奖20元;
2个白棋子:奖2元;
1个白棋子:纪念品一份(估价1元);
其它:无任何奖品。
看着人家把钱一次次的摸走,你是不是心动了呢,别着急,我们先用概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你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摸到3个白球概率 1/6*1/5*1/4=1/240;
只摸出2个白球概率 1/6*1/5…1/240=7/240;
只摸到1个白球概率 1/6…1/6*1/5=32/240。

假设每天有一百人去摸,那么:
掏出去的钱:1/240*100*20+7/240*100*2+4/30*100*0。5=20。8元;
收入的钱:100*3=300元。
所以一天下来,他就赚了将近280元!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
读者,你们好!这就是我们在读书时代中学过的《概率论》告诉我们的内容。可是你有质疑过它吗?
请问,如果这么好赚,为什么像这样的摆地摊现在越来越少呢?

笔者记得当年老师出了这么一道题目,他手上拿着三张扑克牌,是A,A,鬼,现在要求计算猜中鬼的概率。第一张猜中的概率为1/3,他翻开了牌,不对。这时候老师再问,接下来第二张牌猜中的概率是多少?
有读者就答了还是1/3。
时至今日,笔者更加肯定地认为,这是错误的。当第一张牌揭开之后,接下来猜中的概率是1/2。

为什么?
我们看看概率分布,拿比较典型的正态分布来做分析: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是一个统计学术语,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运用得比较多的概率分布。其非常神秘,如一个随机群体的身高、一棵树上所有树叶的重量、批量生产的某一产品的尺寸、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测试分数、某些物理现象比如光子计数都被发现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如图,中间部分数据最多,越往两端(极端)数量越少。如果数据最多的点偏离中点,就是偏态分布,相应的偏左就是正偏态,偏右就是负偏态。

我们知道,对于某一件事或者某个要达到的目标,很多的个体发挥出来的水平大致上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对于大量个体的发挥统计,常常能看到正态分布“冥冥之中”束缚着整体的状态。
举例说,一门学艺水平的高低,高水平的人很少,低水平的也很少,半桶水的是最多的。
如果谈身材,假设某校学生的身高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平均身高是172。3cm,其概率密度分布状况可以模拟为下图的钟形曲线。横轴为身高的刻度,纵轴为身高等于此刻度的学生人数的概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身高为平均值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从平均值向两边延伸,人数逐渐减少,即特别矮的人很少,特别高的人很少,不高不矮的人是最多的。
回到笔者开始说的统计学,除非你能把所有的情况罗列出来,不然,我们所有传播的文化认识与知识都是用少量或者大部分个体推断其整体状态。虽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但是也是很多时候需要使用的方法,同时,人类也不可能全部罗列出来。因此我们所有的理解认识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只有谈到做的层面,处于百科归类图的最下层才是对事物获知最完整的。

那么好了,摆地摊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这么好赚,你为什么不去摆一下?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而且全部都是集中在根号2的高度,请问会不会服从正态分布呢?
可以说,如果你摆这个地摊,如果一天不上几十个人去摸球,最后会亏死你!
摸到3个白球概率为1/240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摸了足够多的次数——只有你知道一个事物的整体状态,你才能知道分布状态(概率)。
而在猜中鬼的概率中,第一张猜中的概率为1/3,是因为全部只有三张牌,当第一张牌揭开之后,接下来猜中的概率是1/2,是因为这时候全部只有两张牌,第一张牌我们已经100%知道了不是鬼了,而不是1/3的概率知道了这张牌!

所以,我们做产品生产的时候,会对不良品进行评估,假如试产10台产品,有一台出了问题,你可以认为这次生产的不良率为10%,但是你是不能得出结论“假如生产1000台,其不良概率也为10%。”

因为你这10台不是属于全部产品的,如果你要推测1000台的情况话,那全部产品是1010台),而在不同位置采样,如A,B,C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从这三处抽出来10台来检验),这些不良的概率都是有可能不一样的。也就是是否预测准确跟采样的位置有关。
如果你要有足够的信心保证推测准确,那么采样的数量(或产品的生产条件)就要与全部数目的不能相差太大,数目越大越能涵盖越多的位置。(无论是否属于正态分布)

现在有很多报告的数据都是非常虚假,不能作为参考。比如有一份来自于某某权威大学和某某著名金融机构做了关于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的调查。结论是:近9成中国家庭拥有住房。如果你不是活在这个国度深有体会而去质疑,你就很容易被欺骗了。你要知道他们调查了些什么?在富可敌国的地方里面调查了3996个权贵家庭,然后得出结论推导出中国的概率。——这就是号称权威的调查了!

在某些条件下,一定会出现的事件(现象),称为必然事件。例如重物在高处总是垂直落到地面;在一个大气压下,水在1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