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见,做出理由不充分的交易判断,一旦结果不如意时,则开始责备自己或迁怒于他人。正确的投资心态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投资心态经常表现为投资者不切实际地评判自己的利益,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忽视一些自己不喜欢但其实是很重要的相关事实。心理学认为,判断和决策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经常是由认知假象导致的,与视觉假象一样,很难消除由直觉推理产生的失误。举个广为人知的例子(见图1…1),尽管我们可以用一把尺子就能丈量出这两条平行线长度是相同的,但很多人仍倾向于认为下面那根要比上面那根长一些。图1…1视觉误差图这就是视觉误差!所以,我们要知道,直觉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一种正确的分析性思维方法和程序安排来弥补甚至是取代直觉的判断,如同上面的例子,需要用一把尺子而非直觉来判断两条线的长度。做股票投资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面对股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于直觉来做最后的判断和决策,也容易受认知假象的迷惑,会对存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做出理由不充分的交易判断,当结果不如意时,则开始责备自己或迁怒于他人。一般来说,投资者被认知假象左右时往往会表现出下面这些心理缺陷:
乐观情绪
尽管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但完全被乐观心态左右,或者换句话说盲目乐观,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因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如果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就容易导致高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高估市场的表现,低估或忽视风险的存在,夸大了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首先,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要时刻克制自己的乐观情绪,牢记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场所,不为暂时的成绩忘乎所以;其次,投资者要成为一个明白人,既知道成功是如何取得的,更清楚失败是如何造成的,最好把自己过去并不成功的操作记录下来并附上失败原因贴在墙上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勇气的;再次,在分析历史数据时要全面客观,避免只看股价上升的那段行情,而不看下跌的行情。
懊悔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为已经做了的某件事后悔,而不是后悔没做某件事;但在股市里,情形正好相反,投资者经常是后悔没做某事——为什么当初就没买这只如今涨得这么好的股票?而面对已经做出的不明智的投资决策,甚至有些已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决策,投资者仍然会强调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我错了,而是股市太狡猾,因为投资者都不喜欢看到损失或潜在的损失。但股市里的这种有悖常理的懊悔情绪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把投资者的心态搞坏,进而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如果投资者有这种懊悔情绪,再加上我们后面讲到的带有“事后诸葛”习惯的话,表明这样的投资者基本上不适合在股市里生存。因此,我们建议:首先,投资生涯中出现错误十分正常,投资者要勇于直面自己的错误,避免被懊悔情绪左右;其次,切忌在懊悔情绪中改变既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通常这种改变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复无常是投资大忌;再次,适度分散化投资和把目光放长远,可以帮助克服懊悔情绪带来的危害。如果只有少数股票因自己的判断失误导致回报不佳,而投资组合中其他风格的股票或资产表现依然符合投资者预期,投资者可能就不会那么沮丧了。即便投资组合因市场系统性风险出现整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但如果我们看重的是中长期回报率,只要股市长期向好,投资者依然应该泰然处之。
事后诸葛
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回忆或愿意承认某一事件发生前自己对该事件的预期及依据,而更倾向于在事件发生后根据已经明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解释。股市里这样的现象很多,例如在每天收市之后,专家们总能很有理地对当天市场的表现给出听上去似乎合理的解释,涨有涨的道理,跌也有跌的理由,总是能够找到佐证性的根据。而投资者们则错误地认为,专家们说得多么有道理,似乎短期市场是可以被预测的。他们不想一想,如果短期市场行为真是可以被预测的,这个股市不知要成什么样子了。我们认为,事后诸葛的习惯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容易使投资者过于自信。聪明的投资者不必过多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尤其应该看淡他人对于市场表现的解释和预测。重要的是,自己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判断为何与事实相符或不符,做好相关的记录,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投资者如何摆正投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2)
对于偶发事件的过度反应
股市里的偶发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对偶发事件进行因果诠释意义不大,因为它不是系统性因素,不会影响长期趋势。如果投资者受偶发事件的干扰,轻易改变之前经过认真分析而做出的判断,做出过度反应,则会导致业绩不佳。1998年,美国Odean教授发表在《金融学期刊》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其观察同一券商底下的一万名客户(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时发现,在投资者卖出一只股票后很快买入另外一只股票的情形中,往往被卖出股票的股价在随后一年的表现优于后来买入的股票,一般高出三四个百分点。这说明过度反应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原因就在于投资者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把偶发事件看成必然事件,所以,就要去寻找新的模式而否定之前的模式。因此,我们建议:首先,问自己是否有真正确凿的理由足够支持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是正确的;其次,在做决定前慎重考虑这笔买卖的决策是否基于一些随机的短期因素,如果不是,那就把这种趋势性因素列个单子,看看它们是否站得住脚;再次,永远记住价值投资法则中的一条定律:长期投资于优秀公司的利益回报要好于短线投资。
处置效应
在股市中,投资者经常不愿意将账面损失转为实际损失,尽管这种亏损已经是显而易见、不可逆转的。即使需要现金时,投资者也往往倾向于卖出已经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还处在亏损状态的股票,这就是金融行为学上的处置效应。Odean教授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观察也充分表明,他们更愿意卖出股价上涨的股票。处置效应是一种非常不良的投资心理,风险巨大,容易导致投资者遭受更多的损失,同时又失去更多获利的机会。因此,我们建议:首先,对于相对肯定的损失,投资者即使不愿意面对,它也是事实,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要制定一个参照价格点位来计算相对的盈利或损失,如果目前的股价距参照价位还有下跌空间,此时卖出股票虽有实际损失,但却是相对盈利状态;其次,在购买一只股票之前就要想好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卖出。
短视急躁
投资股票这种高风险资产,当然应有时间概念。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期望的投资回报率,投资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一些短线投资者会非常频繁地关注自己买入股票的市场表现,而一些做长线的投资者则对短期的波动不太关心。根据一项对美国股市1927~1998年连续71年投资回报的研究,如果投资者只看每个月的表现,每个月都做交易,虽然在71年中间有63%的月份可以挣到钱,但实际上是赚得少,赔得多,盈亏基本持平。显然,如果采取短线思路操作,在股市里赚钱的可能性并不很高。但如果把投资的时间划分为5年一个阶段,那么在71年中有90%的5年时间段是可以挣更多的钱的,即便是最厌恶风险的人也会把股市看作是非常安全的投资场所。所以,那些急于看到盈利的短线投资者反而成为市场的输家;相反,心态稳定、眼光长远的投资者才能真正分享股市带来的回报。因此,我们建议:首先,投资要真正树立长线投资的理念,而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不要一到实际决策时马上又转向短线思维,经常回顾一下自己以往投资的经验教训,尤其不要忘记那些因受短期事件干扰而使自己做出错误投资决策的教训;其次,是不要频繁地去计算已经实现了多少投资回报,一年总结一次足矣;再次,不要教条地理解长线投资,长线思路并不完全是持股不动,但投资者如果没有精力或技能来把握股市中长期的波动规律,最好持股(绩优公司股票)不动,至少会比大多数频繁交易的投资者的回报要好。
附:投资者心理成熟度测试表
根据本节内容,结合Odean教授1998年的研究,我们设计了一套测试投资者心理成熟度的表格,有10个问题,3个选项。根据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选择,其中选“从未”计0分,选“有时”计1分,选“一贯”计2分,10个问题的得分加总后,参见得分评价,看看自己是否是一个心理成熟的投资者。
投资者如何摆正投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3)
问题
从未有时一贯
1。你是在用一种宏观的视野看待自己的财富、预期和目标吗?□□□
2。你会制定长期的投资规划并能遵照执行吗?□□□
3。你能做到让自己不过多在意短期投资结果吗?□□□
4。对自己的错误判断,你能坦然面对不懊悔吗?□□□
5。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投资决策存在哪些不确定性吗?□□□
6。你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投资安排吗?□□□
7。你能自己拿主意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建议吗?□□□
8。你清楚自己每次投资决策成功和失误的真正原因吗?□□□
9。当偶遇突发事件时,你还能不受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吗?□□□
10。你清楚每项投资决策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吗?□□□
得分评价
16~20这节内容对你帮助不大,你已经是一位心理很成熟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