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秘密语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场秘密语言-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麦伯管理顾问公司(Hay/Mcber)的法比奥?萨拉(Fabio Sala)对幽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在一项研究中同一家大公司的60位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并分析了受访者对幽默的使用情况。之后他按三个标准比较了管理人员对幽默的运用:个人绩效奖金、同事的评价和能力测试的分数。果然那些运用幽默最多的人奖金拿得也最多,受到同事的评价也最高,能力测试的成绩也最好。
  那些被同事评价为工作出色的管理人员使用幽默的频率要比一般管理人员高两倍(次/小时次/小时)。他们的奖金水平也同幽默的使用直接相关。
  有幽默感的人提升得快,赚得也更多。幽默是自信和有安全感的表现——说明你能拿出时间来放松一下,因为你不必竭力去向每个人表明自己有多优秀。幽默能消除冲突、缓解紧张并让对方感到轻松,因为一起欢笑意味着友谊而不是竞争。总结一下:幽默让人愉快,让我们更受人喜欢,最终有助于我们同听众的沟通(无论是书面沟通还是面对面沟通)。
  关于幽默的巨大作用有很多枯燥的研究,那身在职场的我们为什么不多幽默一下呢?商业媒体和职业套装生产商向我们宣传的一个固有形象就是穿着深色套装一脸严肃,双手交叠在胸前,一副自鸣得意的姿态盯着前方,潜台词是“我掌握资本,我才能出众,我拥有金钱,我能呼风唤雨”。据说,要想成功并受人尊重,就得是这幅样子。难怪人们会一点点倒数时间巴望着周末到来,能好好笑一通做回自己。我们把自己周六时的模样搁一边,然后一星期都带着冷冰冰的面具去上班。我们担心哪怕露出一点幽默都可能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第7章 幽默是一种沟通力(2)
答案是,会有影响,但是正面的。要拿工作上的事开玩笑,你得工作很出色才行。这样不管是模仿恶搞,还是自我嘲弄,或说个逗乐的故事,你都会很有把握去冒险,也不会把自己太当回事。而且人们愿意听自己喜欢的人说话,也相信他说的话。大家都喜欢幽默的人。如图7—1所示,成人与儿童欢笑次数的对比。
  我不太会逗乐,也没什么可乐的
  如果你是杰瑞?赛菲尔德(Jerry Seinfeld)或是杰伊?莱诺(Jay Leno),可能就不用和商界这帮没幽默感的家伙们一起工作了。但你不是一个职业喜剧演员,幽默是门艺术。我们都知道,两个人讲同一个笑话,一个能讲得让人捧腹大笑,另一个讲完,只看到听众一脸严肃地点头,回应一句“天啊,我明白了”。说话的节奏、语调以及我们对讲话人的感觉综合起来导致我们有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有时只纳闷是不是漏听了什么。
  把幽默带进办公室
  喜剧舞台上很多露骨的笑话并不适合拿到工作场合说,所以别担心你没当过午夜演出的主角。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可以增添你的幽默感。大多数方法微妙又不费力气。跟我们前面讲过的很多绝妙的好点子一样,似乎没人在真正尝试,这正好对你有利。要增加幽默感不需要去准备一套喜剧剧目。有些很容易的方法就能让听众放下叉在胸前的双手,对我们的发言产生兴趣。
  拿自己开涮
  人们在工作场合不敢幽默最重要的原因是开玩笑可能会冒犯到别人。这有它的道理。每个大型宗教团体、社会团体和种族团体都有活动分子和律师代表他们的利益,如果冒犯了谁,会连老本都搭上。各公司花大量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社会通常很敏感,当受害者成了大势所趋。人们实际上很渴望当受害者,因为这样就可以早早退休过好日子去了。
  唯一安全的调侃对象是地道的白人男士,除此之外,你要利用好另一个人,大可放心不会被起诉。那就是你自己。
  拿自己开涮必不可少。你成就越大,嘲弄自己的效果越好。如果你是执行副总裁,头衔让听众厌恶,不妨讲讲自己的糗事。去年做的预测是不是完全错误?把自己最离谱的10大预测按大卫?莱特曼的风格排个序吧。你在大家心目中是玩技术上瘾的那种吗?告诉大家,你本想把PPT报告的注释笔记从电脑传到PDA上,但阴差阳错存到了已启用无线蓝牙的烤箱上。你的讲稿印在旅馆房间的面包圈上了。
  幽默几乎时时都伴随着风险。但请记住:这永远,永远,都是你对自己的“丛林大反攻”讽刺和恶搞
  商务发言的通常做法是用PPT演示要点和图表。如果你想同听众进行沟通,就不能墨守成规。从另一方面说,加点幽默会对你大有帮助。
  讽刺和恶搞的妙处就在于你可以把大家都讨厌的事当做靶子。想想成本统计工具和绩效考评吧。要设计出一个傻瓜,在过去一年中他什么事也没完成,然后用他来演示绩效考评过程,多不容易啊!只要讽刺的跟这相关——也就是说,你确实想谈绩效考评方面的问题——那就能有助于你说明观点。
  更重要的是,会使你的观点更有意思。
  趣闻轶事
  讲故事是克服“乏味陷阱” 的一个很关键的盟友,在活跃气氛方面也不可或缺。大家都喜欢听那些到处都有的麻烦事,比如机场费劲周折的安检。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故事也经常胜出,因为我们都能联想到自己不愉快的经历,比如买车、住旅馆或是在餐馆没人搭理。
  这可是一片沃土,因为这世上到处都是傻人,他们不停制造新的故事原料,快得让人来不及记录。你可以发掘自己的经历来找寻趣闻轶事,或者讲讲你听来的故事,或甚至上网去搜索一些富人名人的轶事大全。试试这个网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0章 说好话未必讨喜(1)
强行推销还有一种更微妙的形式,让人更难避开。它跟强行推销是一丘之貉。
  想讨人喜欢是人的本性,我们费尽心思想达到这个目的。讨人喜欢就会有人约你去舞会,就会交到朋友,就能加入适合你的大学生联谊会。讨人喜欢就能从洗车店的女孩那儿得到免费的空气清新剂,能得到她的电话号码,能和她出去约会,讨人喜欢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一般来说就会生活得不错,于是就能买得起那种要时刻保持光洁如新的车。我们对别人微笑,给人讲笑话,问别人今天怎么样,即使我们实际并不关心。更重要的是,为讨人喜欢我们还总是报喜不报忧。
  我们一门心思地要传达好消息,这样就能沐浴在光环之中。我们把事实歪曲篡改让它听起来更像样。商界那些傻瓜给所有东西都撒上枫树蜜,很难看出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不过还会担心一样:这位魅力四射的报告人告诉我们形势一片大好,该怎么谢他呀。
  突出成绩就能讨人喜欢吗?未必。
  别再洒花瓣唱喜歌了
  前面我们已谈过,商务沟通得到的结果与我们从电邮、即时讯息、闲谈中了解到的信息会有所不同。1950年,许多工人们认不清丑恶的现实倒是真有可能。自从网络成为信息传播渠道,有了坏消息人们肯定都会知道。如果觉得只要在台上洒洒玫瑰花瓣,唱唱喜歌、嘻嘻哈哈,就能主持商务会,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这损害了人们对发言者的信任。商界有些傻瓜诚信度本来就所剩无几,因此这顶多算一着坏棋罢了。
  如果你想同听众沟通,就一定要克服这种眼里只有成绩的冲动。大家反正都会知道,那就如实地承认并复述一下。大家听惯了添枝加叶的消息,都亟不可待想偶尔听听真话。
  质量下降了。
  产品出现设计问题。
  今年不能发奖金了。
  销售团队行动前准备不充分。
  丢掉了一个大客户因为我们未能履约。
  下个季度形势会很严峻,因为我们有两个专利到期了。
  这些都是假设,但能说明问题。如果为了含蓄委婉用一堆废话来承认坏消息,而听众得抽丝剥茧才能弄明白你值不值得信任,那你的可信度就降低了。可能大家不会总是比你早知道坏消息,但如果心怀侥幸,觉得他们不会知道得那么快,那就太蠢了。不仅如此,如果你原原本本把真相都告诉同事,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那坏消息的负面影响也不会持续那么久。
  下级看来:知情权是力量
  管理者中少有能在传达坏消息时开诚布公。能把这点处理好会大大增加讲话人的威望。这需要勇气,用最短的时间让听众知道你非常信任他们,所以不会说废话。你想告诉听众真相,并且不管你是忧虑也好还是可能负有一定责任,你都愿毫不隐瞒地告诉听众,表现你人性的一面。讲真话的人能吸引听众关注。这就是信任。
  坏消息摆到台面上之后,无论接下来怎样,听众都会热切关注。那一刻你的力量真是无可匹敌。你是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人——带着事实走进赛场,强有力的攻击无人可挡。
  即使你非常走运,工作的地方没发生过什么糟糕的事,但总会有某些事实,商界的傻瓜们想把它们塞到地毯下面或是藏到PPT的第90页。别当“快乐使者”:找出真相,拖出来,掸掸灰,派上用场。
  记住,杯子总有一半还没盛满。别怕洒出来。
  上级看来:直言不讳是信任 。 想看书来

第10章 说好话未必讨喜(2)
把消息透露给下级是一回事,但如果要面对老板怎么办?我们把最新情况汇报整理好之后,不是都略微美化一下吗?有时那种压力是无法抗拒的,因为我们不想自己难堪也不想树敌。
  但从你老板的角度想想吧。每一天每一年她听到的除了唱高调还是唱高调。没人想告诉她坏消息,所以通常就没人去和她说。即使有一丁点不利的内容,也会在公司的“洗衣机”里转上一通,直到所有真相差不多都被洗掉。
  当然和唱高调相反的是惟恐天下不乱——总是臆想出在公司臭氧层潜伏着某种大灾难,然后喜滋滋地去报告。鉴于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