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再论房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徐滇庆再论房价-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说明长期。政府政策能够通过打击房地产投机活动而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宣称政府可以调控房价却为时过早。
  有的人胆子非常大,在2005年夏天断言房价马上就要大跌。他们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还给出了具体的地点和跌幅。我在听他们发言的时候连连摇头。如今,他们预言的时间早就过去了,房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继续攀高。好像也没有听见这些预言家们做过什么自我批评。虽然在学术研究中难免犯错误,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应当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负些责任,对自己的失误有所交代。特别重要的是今后要在学风上有所改进,在发表观点的时候要讲清楚自己的数据来自何方,理论根据是什么,以示负责。
   。 想看书来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一个大泡沫?(4)
研究泡沫经济所关注的重点是金融体系安全,防范金融危机,而发生金融危机必然是整个货币体系出问题了。深圳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再大,和整个人民币体系相比,毕竟只是一个部分,即使出事,也未必能颠覆整个人民币体系。如果全国房价都像深圳这样暴涨,自然就危及到金融体系的安全,可是如果只有深圳的房价突然暴涨,很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说深圳房价暴涨会拖垮整个人民币体系似乎有点牵强。如果把部分问题的严重性夸张过度,很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导致错误的对策。
  就是从深圳地区来说,房价暴涨的理由并不复杂。大量资金涌入深圳和本地长期积累资金的释放是导致深圳房价最近猛烈上升的主要原因。只要资金流不改变流向,深圳的房价就掉不下来。深圳本地的房地产投机活动是推动房价上升的次要原因。但是这些投机活动火上浇油,加剧了房价暴涨。房地产投机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牟取暴利,引起了民众的公愤。正确对策应当是区分对待,采取措施打击、限制房地产投机活动,但是,绝对不要妄言何时就能把房价压下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包括管制价格这一条。除非彻底否定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切断粤港澳之间的联系,否则就很难改变房价上涨趋势。让房价少涨一点,涨慢一点就谢天谢地了。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行不得。
  尽管目前还不能判断中国的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经济,但是,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政策失误,要在中国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是很容易的事情。当年,日本、泰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都有过惨痛的教训。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我们不要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不可轻易断言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最近一段时期,房价不跌反涨,实际上就否定了房地产泡沫已经濒临崩溃的说法。有的读者不同意我的分析,说:“2005年没泡沫的时候,他大谈泡沫,四本专著入世。2007年我认为有泡沫时,他却说没泡沫。”这话没错。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防范房地产泡沫经济,但是并不等于可以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要崩溃,一场金融风暴即将来临。医生劝大家不要暴饮暴食,要防范中风,不意味着你现在已经中风。
  目前没有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听任房地产投机活动肆虐猖獗。这是事情的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房价涨跌并不是核心,要害是要防止房地产泡沫经济崩溃时危及银行系统。切断房地产泡沫通往银行的渠道是当务之急。整治房地产市场的乱局要和金融改革联系在一起。我在好几篇文章中都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房价飞涨是表面现象,充其量不过是肌肤之疮,而银行风险才是心头大患。在皮肤上长个疮,很难受,必须医治。一般的肌肤之疮不至于致命,可是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心脏,一旦心肌梗死,可就要命了。
  

产业转移对房价的冲击(1)
最近,有朋友来电话,说深圳某些报纸断章取义,歪曲了你的讲话原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我对媒体的朋友向来很尊重,体谅他们的难处,即使有些报道失真也从不介意。出来闯世界,谁都不容易。看了网上转载的《南方都市报》的一些报道,“徐滇庆说深圳房价上涨理由充分,是好事”,我反倒笑了起来,有些断章取义之处,却没有歪曲基本属实。新闻报道总不能像学术论文那样成篇累牍,不计篇幅。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恰恰反映出我们需要好好推进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教育。
  有位余丰慧先生(或女士)写了一篇文章“徐滇庆的房价暴涨合理论不可能让人信服”。这是一篇“好”文章,它把我的观点归纳成“深圳房价暴涨合理论”,“深圳房价与香港看齐论”,“绝对不能补贴中等家庭买房论”,“限制港人太笨论”,“人们关注房价近期上涨,没有看到很多人收入涨了100倍、200倍论”,“现在很多政策制定者经济学没毕业论”,等等。刚好凑齐了6个,也许该命名为“深圳房地产6论”?6论当中有3论和香港有关,让我们先从这个话题说起。
  深圳和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目前,粤港澳经济正在加速实现一体化。壁垒持续降低,这大大加快了三地人员来往和资金的交流。自2003年开通了香港居民智能身份证之后,港澳人员过关更加便捷。港人往返基本实现了同城流动。深圳靠近海关的地区已进入香港居民通勤上班的范围之内。2007年7月1日正式开通了西部通道,香港元朗的居民只要10分钟就可以到达蛇口。目前,在深圳居住的香港人超过10万,还有更多的香港居民准备搬到深圳居住。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是件好事,但是,有利必有弊,其副作用不可忽视。其一就是带动了深圳的房价暴涨。在此之前,深圳房价从每平方米5980元上升到9300元用了2年时间,可是从2007年1月到6月,从10670元上涨到15487元,仅用了半年时间。尽管如此,香港住房每平方米均价为四五万元,比深圳高出一倍以上。在香港郊区西部通道附近的地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三四万元,估计房价为10万元左右,而深圳关内和蛇口的新盘均价只有2万元。在香港资金的冲击之下,深圳的房价焉能不涨?最近,靠近海关的罗湖区房价已经上升到5万元,和香港郊区元朗的房价相差无几。根据从深圳市国土房产局了解到的消息,今年港人与外籍人士在深圳的置业量猛增,交易量所占比重由去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25%,而像口岸区等个别区域,港人成交量占到了一半。据报道,大批港人来深圳置业是深圳房价持续走高的主因之一,而人民币升值以及深圳湾口岸和福田口岸的开通,将会吸引更多港人北上投资物业。
  

产业转移对房价的冲击(2)
如果要把深圳的房价压下去,有一个好办法:关闭香港和深圳的边界。只要几道铁丝网一拉,深圳的房价马上就会跌得一塌糊涂。可是,这样的事情能干吗?实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对全局有利,对深圳的长期发展也有利,绝对不能因为深圳房价暴涨就改变这一战略部署。深圳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和深圳本地的资金流动性过剩,次要原因是深圳内部房地产投机活动。有主有次,主次分明。要害在于从香港过来的资金流迅速抬高了人们对房价上升的期望。如果没有这个基本面因素,单靠投机绝对不可能把深圳的房价炒得这么高。沙漠的房价和地价都非常低,由于缺乏需求,从来没有人去炒。
  有人说,应当限制外国居民购买住房。确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限制外国人购买住宅,可是千万不要搞错了,香港居民是外国人吗?香港是个特区,深圳也是个特区,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建设粤港澳经济区就是要削减三地之间的壁垒,让三地经济更好地融合起来,促进人力和资金的流动,发挥竞争优势。怎么刚开始就要往后退?只要这个大政策不变,怎么能挡住香港居民来深圳买房?如果改变不了这个趋势,那么水往低处流,深圳的房价向香港看齐就顺理成章,难以遏制。
  有人问,从香港来的冲击波会不会抬高整个广东的房价?那倒不一定。从都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房价的扩张有其特定的规律。从经济中心向外,梯度递减。首先抬高香港居民可以跑通勤的区域的房价,然后再逐步扩散到更远的地方。今后深圳的房价是否会向香港看齐?那可不一定。如果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香港的房价还是要比深圳这边高。拿北京来说,六环之外的房子无论如何也卖不到三环之内的价格,再往远郊走,房价就更低。都市经济学中对世界各大城市房价的梯度分布规律有着透彻的研究,中国也不例外。
  深圳政府出台了一个土政策: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在深圳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商品房。且不说是否合理,先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请问,怎么样才能审核香港居民是否购买第二套住宅?如果夫妻分别购买算不算?他们拿儿女的名义购买算不算?拿别人的名义购买算不算?一位香港的家庭主妇说:“限制香港人只能在深圳买一套房子,这个真的能起到作用吗?我有点怀疑,我们家有5口人,我们有两个小孩,如果算上老人的话,有7口人,如果我们还打算买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孩子和老人的名义买呢?那我们家就还可以买6套房子。对那些真要买房的,我觉得这个政策可能并不能起到足够的作用。”目前,连我们大陆居民的信用状况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把香港居民的信息搞明白?
  

产业转移对房价的冲击(3)
香港人跑到深圳来买房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06年,香港人均GDP为38127美元,而深圳仅为8619美元。深圳人均收入是香港的22%。居民收入巨大的落差给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深圳房价上升幅度远远超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