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了,实现了,就是因为他的主张、他的努力,与历史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吻合,才展现出了他的魅力。“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振奋人心的口号之一,这一口号及其纲领、路线执行的结果振奋了一代人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的道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纲领是基于伟大使命的愿景(7)
我们在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愿景设立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她的愿景不仅在组织内部得到了统一,在组织外部,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就是说,她不仅在组织内实现了统一,还把组织的共同愿景与群众的愿景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组织的愿景中体现出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从而使组织的愿景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从文家市“打土豪分田地”口号的喊出、贴出,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他致力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和路线一直没有更改,具体的办法一直在坚持。这种始终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始终是我们党的宗旨和行动的纲领,也成了我们党影响和带领人民的具体办法。就是在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混战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用词的形式,将当时的情景描写得非常清楚。农民就是在这种得到实际利益的过程中,参加并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直到革命的最后胜利。
6。 形成普遍利益来反对特殊利益
1931年春,毛泽东面对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写下下面一首词。我把它抄在下面: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词写得很好,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面对围剿,充满豪情不说,而且令人兴奋。打仗并不可怕,军民团结,胜利是题中应有之意。我们在这首词里面可以找到一种心情,那是生活在共同愿景之下的心情。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那是夺取政权的重要资源。
仔细翻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处处都可以看见人民的力量。我们都知道共产党,是历尽艰辛才获得最后胜利的,但是红军的精神却一直是高昂而且激动的。他们在不断地生长,庄严而且烂漫,那样的组织是多么令人向往!
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甘愿与红军共进退的工农群众,对红军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们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他们之所以被召唤起来共同战斗,是因为被压迫太久,他们知道红军是来解放他们的,于是他们几乎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加入战斗的。既然革命战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是没理由不努力的。那个时候,在群众眼里红军的形象是高大的,身上有着神圣的光圈,而在红军眼里群众是亲切的,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威宁,足迹遍及板底、结里等30个乡镇,所到之处,都有宣传革命真理的标语,都有“打富济贫”的革命行动。
1936年3月4日,红军一部为试探驻威滇军虚实,进至板底和结里。在大街小学的墙上,红军写有“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红军才是真正的出路”、“苏维埃和红军是抗日的先锋”、“打倒蒋介石”等革命标语。
红军还在民众的墙上写出“打大户,分田地,打官僚,分仓库”的标语,并把土豪的粮食分给穷人。
住在农民杨国清家的红军,吃了他家两升大米和一些猪油,就付给三块五角银元,贫寒的彝族妇女王阿戈,还得到了红军送给的包头帕。病在家中的老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会送饭给他们吃。在辅处、天桥、兴隆等地,财主管培生、赵清和等早已闻风而逃,红军将他们的浮财分给穷人。
3月16日,红军离开兴隆厂后,苗族罗伯亚米发现家里有一碗红色小豆,时逢春播季节,便拿到地里种下,到了秋天获得好收成。年复一年,种者越来越多,产量很高。小豆为红色,又是红军送的,因而人们称它为“红军豆”,直到现在还在种、还在吃。
红军在得胜坡,见农民马杨八太贫寒。就拉一匹军马送他。事后,地主刘朝来强逼,企图霸占,群众机智顽强的斗争,才给马杨八保住了这匹红军马。3月19日,红军到麻乍,贫农赵敢生,借粮招待红军,舂5升谷子做饭给红军吃。行前,红军要付钱,他死活不肯收,红军硬要送他一匹红沙马,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以后他牢记红军情,精心饲养红军马,现已繁殖第五代。
第一章 纲领是基于伟大使命的愿景(8)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发动了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很独特的,与历代革命者都不相同的是,在共产党心里,群众不是愚昧不堪的奴隶,群众是艰苦的,是被压迫的,最重要的是,群众是可以依靠的,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具有力量的,并且他们只要被领导得当是可以自我解救的。当我们想到共产党人当年提出“放手发动群众”的时候,那是需要怎样卓识的眼光啊!
如此形成普遍利益以反对特殊利益,眼光独到,志存高远,自当令对手难以抵抗。
7。 线段与射线同样重要
关于怎样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分阶段进行。共产党制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必须根据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而有所不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也可以称为共产党的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这其实就是线段与射线的关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设定一个终极方向,这就是射线;而射线是无极限的、无穷尽的,需要靠近端点处,在同一方向上切成无数个线段,才有现实吸引力,才不是虚无缥缈的。
正所谓既要好高骛远,更需脚踏实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目标是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统治阶级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了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十条措施作为剥夺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造社会的方式。
尽管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已经证实,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的历史任务,指定出不同时期的具体纲领,无产阶级正是在不断完成不同时期的具体纲领的过程中,实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逐步向最高纲领接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理论。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纲领理论也必然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实现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
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纲领的阶段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这个最高纲领绝对不是我们现实的行动纲领,离开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用共产主义的预见来要求今天的实践,不仅不能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反而会使党的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制定和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纲领,就是实践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制定党的纲领的时候,历经波折、不断创新,最终确立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于1956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意义。
我们从这个纲领可以看出,共产党实际上是设立了一个愿景,这个愿景展现了一个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在当时,对于受尽帝国主义欺压蹂躏的民族来说,对被官僚资本主义剥削控制的工人来说,对在封建社会生活了几千年的穷苦农民来说是极具号召力的。所以它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发出了巨大的推动力,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 纲领是基于伟大使命的愿景(9)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认识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