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流感悟人生:中国高端访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近名流感悟人生:中国高端访问-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购的国内汽车市场上,吉利是一条四处游动的“鲶鱼”,不断突破所谓的汽车价格底线。
  低档车价格空间毕竟有限。把“鲶鱼”的触角伸向中高档车市场成为李书福的下一个主攻目标。谈及为什么如今又在进军中高档汽车,他这样解释:“这跟利润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跟一个企业的形象,跟这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总的起来系统思考。因为现在给人家的感觉好像吉利汽车的话它就造不出一辆好车来,好像吉利汽车它就是最便宜的,它就是小型经济性的,我们认为吉利有能力造出中档的、高档的轿车,我就可以造出高水平的轿车,这是一个要改变企业形象。第二个也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良好的经济效应,没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后劲,那么这个企业就变得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了,所以我们的战略的话总要去考虑企业长久持续的良性发展,所以要进入中档轿车和高档轿车的研究和制造。”
  和搅动低档车市场价格不同,做中高档车市场的鲶鱼并非易事,但这又是李书福的又一次鲶鱼兵法的挑战。在对决中高档车市场时,李书福也多次表示:“不会放弃继续做平民车的梦想!”
  光荣?梦想?旗帜
  打开吉利的创业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冰箱行业,到装潢材料行业,从造摩托车,到造轿车,每一次的转产都意味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每一次的转产都带来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阵痛。
  就是在这种“革命性”的一次一次转产中,吉利的事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传奇般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充满艰辛的再创业,练就了吉利“顽强拼搏、敢创一流”的企业性格。而正是这种企业性格,激励着吉利人,给每一次的转产,都戴上了值得夸耀的“第一”桂冠。
  今天,吉利一路过关斩将,向着汽车工业的高地奋力攀登,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从“豪情”到“远景”,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级轿车,从研发3缸发动机到装载AGF赛车的CVVT发动机,中国几乎被浩浩荡荡的合资潮淹没殆尽的本土汽车工业,终于露出了重新振兴的曙光。
  有人曾问,你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了,你幸福吗?他说,幸福与不幸福,不能用钱来衡量。我告诉你,有钱并不一定幸福,你今天发愁怕被人家偷了,明天又担心这个钱来路是不是有问题,后天又考虑这个钱怎么花。你整天发愁,你一点都不会幸福!他说:“我感到幸福,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我的理想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农民出身的李书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从MBA教材中脱胎出来的企业理念似乎并不入套,他把中国加入WTO说成是“和世界订的合同”。但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李书福造出满大街跑的吉利牌轿车,让那些满腹狐疑、投以白眼的“学问人”感到了尴尬,算是给“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这一论断添加了一个有力的例证。
  李书福有两大理想:造世界知名汽车和办世界一流大学。两大理想都在向前挺进———
  从低级车起步、学习借鉴入手的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自主经济型轿车的标杆型品牌,并且正在突破中高级车的樊篱,进入与世界中高级轿车同台竞争的领域。“中国汽车十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等荣耀,桂冠般加冕在吉利身上。对此,李书福感到幸福。他说:“我天天坐吉利汽车,但是我觉得很幸福、很踏实!”吉利远景正式下线后,李书福还让人把他原来用来接待来访客人的奔驰和普拉多等全部卖掉,换上了远景。他说:“作为汽车公司,你能坐上自己生产的车,用自己生产的车接待客人,这种自豪感、成就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上行下效,李书福的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无疑强烈地感染了他的部下。据悉,吉利集团上千名有车的员工,99%开的都是吉利轿车。现在,除了大型客车,吉利集团的所有公车,都换上了自己公司生产的轿车。
  

李书福:驶入“快车道”的秘笈(11)
在吉利国际化战略的蓝图上,未来10年的规划动人心魄:
  到2010年,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6款手动变速器、6款自动变速器、3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李书福放出豪言后,业界又是一片哗然,质疑声不断。
  但是李书福对自己定下的宏伟目标依然很冷静,“吉利要生存必须得做到这个规模,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为此,李书福花费高额代价让吉利在香港借壳上市,为吉利的长期发展“造血输血”;先后在中西部落子,完成国内生产基地布局;参加法兰克福和底特律车展,获取空前的知名度,为进军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因为是民营企业,所以吉利在投资选址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是自主品牌,所以我能国内国际市场兼顾。”在吉利由“小帆船”向“航母”进化的过程中,李书福痛并快乐着。
  可以预料,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吉利将把自主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在自主原则下,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吉利将自由地组合全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将和更多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作,创新之门将会更加开放。“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战略将得到更为完美、更富创造性地体现。
  1998年前后,李书福痛感技术人才难得、专业人员难留,决定自己动手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几乎与建设临海汽车基地同步,吉利在基地的附近划出一块土地,创办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和培养专业技师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两校很快获得了成功。
  紧接着,李书福开始着手创办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
  2000年3月,位于北京昌平的北京吉利大学工程开始动工。6个月后,吉利大学如期开学,以崭新的校貌迎来了首批学子。
  北京吉利大学的诞生,除了它奇迹般的建设速度,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后对现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对此,时任###副部长的张保庆这样评价:“这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相信吉利大学一定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独特的贡献。”而传媒则惊呼,吉利大学的改革,将在中国教育界引发强烈的“地震”。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深深镌刻在三万吉利学子的心灵上。他所资助的一些贫困学子也在这里学习。李书福说:“办教育虽然没有利润,资助贫困大学生更是只有付出,但我觉得很值得,很欣慰,因为通过办学和助学,我感到我跟这个世界联系得很紧密,跟这个现实联系得很紧密!”
  他说,我们刚进入汽车行业时,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没有“准生证”,政府怀疑,银行不信,媒体嘲讽,那时确实很痛苦,但我们坚持下来,并且通过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一步一步取得了成功。我们创造了业绩,也创造了幸福。而且,我们还预见到了未来的幸福。
  吉利,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竞技场上猎猎作响的一面中国旗帜。但是,吉利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一代中国自主汽车人的目光瞄得更远、更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陈卫:冲刺“最后一公里”(1)
陈卫,著名无线通信专家,TD-SCDMA首席运营官。1956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1989年毕业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历任重庆大学光机所助教,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部主任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应用部经理,美国希威尔###董事长、总裁等职。现为大唐集团副董事长,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03年7月3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一行亲临大唐集团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SCDMA产业化和市场化工作。
  信威公司总裁陈卫陪同视察中汇报了信威公司8年来坚持核心通信技术自主开发的成长经历和取得的成绩。奚国华充分肯定了信威公司在SCDMA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产业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勉励信威继续做好其产业化工作。
  采访时,陈卫说:“近期,信息产业部高层领导多次莅临信威公司,极大鼓舞了员工士气,坚定了信威走自主发展道路,振兴民族信息产业的信心。”从那坚定的语气与自信的眼神中,我们宛若看到民族信息产业的光明之旅……
  硕果满枝:刻苦攻关站前沿
  2002年8月26日下午,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中国工程院的14位院士。院士和专家参观信威公司,是“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的重要内容。该活动是由国家经贸委与中国工程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联合开展,主要针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方案提出宏观决策咨询意见,以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在公司产品展示厅,陈卫向院士和专家们汇报了公司的情况,院士和专家们对具有完整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无线通信系统表现出强烈关注,从技术先进性到频率的使用,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对“坚持走民族自主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