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蹿红的“女版易中天”让经典走出象牙塔
2006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3天后的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里,于丹在《百家讲坛》连讲7天,以其对孔子《论语》的精彩解读广受好评,而且其讲座的网络音频、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被粉丝们疯狂下载,网友更是称于丹为“女易中天”。学术明星的更迭速度之快,让人吃惊,颇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月”的感觉。
一天中午,易中天看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关于《论语》的讲解,不禁“拍案叫绝”,“破例”开博,写道:“……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友情提醒:该节目系醇酒一坛,‘度数’略高,不胜酒力者慎之!”
说到社会上称她是“女易中天”,于丹笑了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做最好的自己。别人只能作为参照系,真做别人就是邯郸学步了。”
于丹现任北师大影视系主任,她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以传媒前沿的著名学者、给各大电视台当“传媒军师”的身份。凭她的“电视专家”身份,在众多节目中与清花大学传媒学院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吕新雨教授等一批男性电视研究者开阖纵论。而在《百家讲坛》中,一身素雅职业套装的于丹更像是一位企业高管。而这种扮相在“老头扎堆”的《百家讲坛》格外抢眼,给男性学者“统治”《百家讲坛》的局面带来一抹亮色。
于丹也是央视10套的策划顾问,《百家讲坛》早已经定了《论语》的题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讲人。后来,他们觉得于丹有这个潜能,于是动员她主讲这个题目。于丹坦言:“起初我还不同意呢,说过‘有那么多老教授,怎么能轮到我讲《论语》’。他们反复做工作,我还是很忐忑的,就去试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在国庆黄金周内,于丹分别讲述了《论语》中有关“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6个方面。在于丹看来,《论语》的内容“70个方面都不止。但国庆7天长假,《百家讲坛》只要求我讲7天。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观众最需要的,撷取我认为对大众现实生活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从7个方面来讲。”她说,自己当了10多年的大学教师,教了那么多学生,也从事了10多年的媒体研究,每年担任那么多电视栏目的策划,且还担任很多电视奖的评审,已经可以了解人们的困惑和所需,因此相信自己有关7个方面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需求。
41岁的于丹VS2556岁的孔子?在《百家讲坛》,于丹“讲述自己的心得,里面串进去很多故事。做《论语》的考据,我没有资格和水平。我做的不是学术的解读,而是大众传播。制片人告诉我,我讲的要让15岁以上的人都听得懂,都喜欢听。我想这也是《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让经典的东西走出象牙塔,让观众期待它,而不是媒体的自说自话”。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2)
有同行问到,易中天评价你的讲座是“于丹好酒,度数略高”,批评你讲得还是太深了。于丹笑了笑:“是的,他建议我讲的内容可以再稀释一些。他批评我说得太满,就像把酵母都给了读者,他建议我发出馒头再端出去。其实我讲的时候是有忐忑之心,怕一些老先生说,就这水平就去讲《论语》啊!我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妥协度。”
形容“学术超女”于丹,用“一夜蹿红”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走红过程,仅仅用了7天时间。一位《百家讲坛》的“粉丝”级观众觉得,于丹与易中天不同的是,“或许听了易中天,我们就不想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了,可能只会买一本《品三国》。可是听了于丹,估计大家都会想买一本《论语》在家里珍藏,想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典籍的强大魅力。”
于丹的《论语》心得讲授方式,与易中天的“说故事”、“说书”式不同,引经据典,但又深入浅出,让观众在轻松中感受到人生真义。这一点易中天也十分佩服,他在博客中写道:“于丹真棒!”
低调的“学术超女”在百姓与圣贤之间搭桥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2500年前,千古孔子不知是受了什么老鼻子气,恨恨地发出这样的喟叹;2500年后,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拈话筒微笑:他呀,其实说的是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的,有时候可能让男人捉摸不定。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对孔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读中,把“小人”理解成“小孩子”,此言一出,世间哗然,她推翻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小人”的定义,有人推崇更有不少学者站出来公开批判。对此于丹做了解释:首先我说,历史上对这句话有几种可以列出的解释,把小人理解成与君子相对的不道德小人,这是一种讲法。说女子与小人都难养,为什么呢?在以前的教育体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没有眼界没有知识没有更多元的参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你说女人是不是会狭隘会抱怨会难养啊,所以她和小人共同归入难对付之列,是因为她不独立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这个解释是没有错的。第二种解释,把小人解释为襁褓中的婴儿,说女子与小人难养,是指从满月到周岁的小孩子是最难养的,我所说的,把小人单纯地理解成小孩子,说女人与小孩子有共同的心性,就是近则不逊远而怨,你对他太好了他对你不恭敬,你离他远了他抱怨,这也是一种理解。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这一解,因为这一解更有性情,更贴近我们当下的人心所指,它像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说学术上有多种解释,我只认同我的这一种,但我不否认其他的存在。
于丹,不但不计“孔子蔑视妇女”的前嫌,还继续寻找着孔子言论的闪光点,言称要用《论语》给人心灵以阳光。在她心目中,孔子是朴素温暖的儒雅长者。“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讲的不是儒术,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学,而是作用于每个人心中的简单真理。《论语》是圣人的书,它淡淡的一句话就点破了你的心结”。
于丹以感性的解读,明朗昂扬的态度,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她说,《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个‘问病泉’,一下子泡进去,就知道自己这疼那痒,问病寻药。孔子就是中国人的‘问病泉’,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于丹一再谦虚地说,以她的学养和阅历,真要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是“万万没有资格的”,“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3)
在品读《论语》中,于丹的讲解非常有特色,惯以女性感性的一面去解读《论语》中那些晦涩的语言,诸如“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等意味丰富的句子不时脱口而出。
对于网络上的追捧,于丹自己比较低调,她表示,自己谈《论语》只是些个人心得。“诗无达诂。我喜欢的解读方式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我只是在讲一己之心得,我不认为自己是在解读《论语》,我是在讲《于丹〈论语〉心得》,而不是《于丹解读〈论语〉》,主词是心得,而不是《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我讲的孔子肯定不是最权威的,但我认为是最真诚朴素的。我把我的体验和感悟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标准答案。我相信,道不远人,它贴近人性,在现实中产生作用,朴素的真理永远是简单的,这就是道。”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学养可能做不到去解读《论语》内涵,只能去做它外延的延伸,也就是心得。
有人质疑于丹讲《论语》只截取了孔子催人奋进的言论,而忽略孔子言论中那些灰暗的东西,没有对《论语》全面解读。对此,于丹直言不讳:“我是做传播的,就要讲究传播的积极效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会觉得捕捉阳光总比捕捉灰暗要好。让人心灵得到积极的感悟总比感受人生无望更好。我是在电视上做节目,不是在大学里做研究做学问,要做全面权威的学问就不会选择大众媒体,电视是要收视率的。”
“心灵的鸡汤”让大家一同分享阅读《论语》的感悟
随后,中华书局将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的《论语》心得讲稿结集成书。该书局总经理李岩表示,《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印就是60万册,打破了易中天《品三国》的单本起印数。出版第一批《百家讲坛》畅销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两年后,中华书局此次把“赌注”押在了于丹身上。李岩表示,出版社看中的是于丹的个人魅力与《百家讲坛》的品牌效应,而且还有《正说清朝十二帝》热销在前。出版社表示,计划再印刷20万册。
对经典名著的解构性再造,似乎也分“民间派”和“学术派”。到图书市场上随便逛一圈,看到水煮的、戏说的,那是肯定民间的;而带“品”、“解读”字样的,多半是学者写就的。于丹是另一路的,以女性的角度诠释《论语》心得,这在《百家讲坛》还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