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政治领域,选举官员和候选人夸大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是司空见惯的做法。即使政客歪曲了事实,我们说这就是政治。但是,当一个上市公司歪曲了事实,那就是华尔街的丑闻。
  那些故意误导股东的上市公司(这是很少发生的情况)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而且那些犯罪者会被处以罚款甚至监禁。即使是那些因为无心之失(这是比较经常发生的情况)而误导了股东的公司,也会在股市中得到惩罚。一旦股东们意识到公司没有告诉他们所有的事实,那些一流的投资者就会立即卖出他们的股票。丑闻散播开来后,公司股价一日之内腰斩一半也不足为奇。
  如果公司股票的价值日损一半,那么,公司大大小小的股东以及从执行总裁到普通员工的公司内部人员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即使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会确保公司如实地披露事实而不夸大事实。他们知道,公司在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股东的注视下,事实迟早会被公开的。如果一个棒球运动员的“粉丝们”每天都在关注着他的个人成绩表,并且知道他的成绩是击打。220,那么,他就不能吹牛说他平均可以击打。320。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此同理,如果公司的收入平平的话,一个上市公司不能吹牛说它的收入打破了记录,毕竟有太多的投资者正在密切地注意着。 。。

第2章 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28)
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利
  公司经营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获利。无论它们是公有制或是私有制,被单一股东控股或是为一百万个股东所有,它们想要获取利润这个目标都是相同的。
  支付完所有账单后所留下的那些钱,就是所谓的利润。它能在任何生意往来的所有者中进行分配,不管它是通用电气、百事可乐、美国漫画出版社(Marvel ics)或是清洗你那辆周末曾在路上飞驰过的汽车的洗车场。如果你不打算获利,你就不会愿意拿着水桶和一块沾满肥皂的海绵站在烈日下帮人洗车,可能你很享受洗车的感觉,因为每一次你都能用水管迅速地淋湿自己,在夏天让自己保持凉爽,但那并不意味着你就会免费劳动。
  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也同样如此。他们购买公司的股票,不是仅仅为了被邀请去参加年会的那点乐趣,或是为收到一份寄给他们的公司年报副本。他们之所以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就是希望公司能盈利,并且迟早会把一些利润分配给他们。
  为富不仁的错误观念仍然广为流传:那些为了获利而做事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贪婪和卑鄙的,他们总是尽可能地从世上赚取快钱,而当一个人赚取大笔财富时,他必定是以造成大多数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
  虽然拥护这种观点的人正在日渐减少,但现在这种想法仍然隐存于许多人的心中。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这是共产主义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也曾经在校园或中盛行,他们从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去谴责那些先己后人、把自己的财富建立在工薪阶层痛苦之上的资本家们。
  在此之前,我们提到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著作在200年后仍广为流行。你可能想对此进行抨击,但只要我们是资本主义并具有逐利性,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就会引导资金流向最能盈利的地方。
  个人电脑的发明应用,就是近期能够验证“看不见的手”理论的一个真实例子。电脑发明之后,人们逐渐被它吸引,相关的新公司相继成立,随后大批投资者排队竞相购买电脑公司的股票,从而投入数十亿美元进入电脑行业。其结果是促使物美价廉的电脑更快地面世,激烈的竞争促使各种成本下降。与此同时,残酷的竞争使许多电脑厂家惨遭淘汰,也使生存下来的企业能够生产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不只存在于动物世界,也同样存在于资本市场。经营管理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能在股市中得到回报,因为企业如果经营业绩优良,股价自然就会随之上升,这样一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以及其他持股投资者就会坚定持股信心。
  如果企业管理较差,结果自然不容乐观,它的股价自然就会不断下跌,所以糟糕的管理就会得到市场的惩罚。股价的下跌会使投资者愤怒,甚至迫使公司董事会解雇那些糟糕的管理人员,或是采取一些其他手段来保持公司的盈利能力。
  总之,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较之盈利能力弱的公司更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仅靠更多的资金投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去扩张和成长。而盈利能力较弱的公司将会遭遇融资困难,在缺乏资本供给的情况下慢慢消亡。
  公司经营必定出现优胜劣汰,这说明没有多余的资金会被浪费投资于盈利差的公司,随着业内盈利能力最差者的退出,资金会流向那些能够更好地利用资金的公司。

第2章 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29)
所有的员工都应该树立以盈利为导向的观念,因为一旦他们工作的公司不能盈利,员工将很快失业。利润是业绩的标志,它意味着公司的产品物有所值,能够创造利润的公司总是被激励不断地去重复它们的成功,并扩展到更大的领域,进而意味着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更多的利润。
  如果资本家和投资人都是自私自利和贪婪的,只是想着如何充实自己的腰包,那么富甲天下的美国又为什么最乐于做慈善事业呢?美国是世界上捐款最多的国家,而且其中个人捐款占据了大部分。以1994年为例,美国居民自掏腰包捐款1 050亿美元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弱者、失业的年长者、医院、教堂、博物馆、学校以及退伍老兵,并捐款给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和杰瑞儿童收容院(Jerry誷 Kids)等公益事业。
  资本主义并非一个零和博弈,除了一些无赖骗子,大多数有钱人不愿把财富建立在他人的贫穷之上。如果富人越来越富有,果真会使穷人越来越穷困,那么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将理所当然地产生出世上最穷困潦倒的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美国的确也有相当数量的穷人,但其贫穷程度却不像你在印度、拉丁美洲、非洲、亚洲或东欧等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国家所看到的那样严重。当公司获得成功并变得更具盈利性,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将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越来越少的贫穷,这种情形与政客所言刚好相反。
  股价高低取决于盈利增长
  每个股东都希望上市公司有所增长,这种增长不是指公司因为变得太大而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办公楼,尽管搬到更大的办公楼也是一种增长的表现。这里的增长意味着利润的增长,也就是说,公司今年要比去年赚得更多。当投资者谈论“增长”时,他们不是在谈论规模,而是在谈论利润,也就是收入。
  如果你洗了3辆车,每辆收费6美元,而你所花的成本是2美元的洗涤剂和1美元的海绵,那么,你赚了15美元(18美元洗车收入减去3美元的原料)。如果用同样的洗涤剂和海绵再洗5辆车,你将在不增加原料成本的情况下再赚30美元。你的总收入也就变成了最初的3倍,那就意味着你的钱袋更加充实,因此你可以买CD、电影票、新衣服或是更多的股票。
  如果一家公司在12个月里收入翻倍,华尔街就会为此狂欢,毕竟这么快速的增长实属罕见。通常大的上市公司乐于见到自己的收入一年增长10%~15%,而年轻有为的上市公司也许能够增长25%~30%。但无论如何,股东寻求的焦点就是收入的增长。这是股东所寻求的目的,也是促使股价上升的因素。
  照此逻辑,假定你有个朋友准备组建一个摇滚乐队,他需要资金购买一些乐器。他给你以下的提议:如果你提供1 000美元购买高倍扩音器,他将给你10%乐队的股份。你们俩为此签订了协议。
  在乐队为其赢得喝彩声之前,看起来你做了一次愚蠢的投资。你花了
  1 000美元取得一个乐队10%的股份,而其仅有的固定资产便是你购买的扩音器,也就是说,你得到的其实只是你购买的扩音器的10%的所有权。但是,如果这个摇滚组合以一周200美元被当地一家俱乐部雇用,在周五晚上的舞会上表演,那么,现在这个乐队的价值就超过了那个扩音器。因为它由此产生了收益,而你那10%的股份将会得到一周20美元的收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2章 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30)
随后,如果这个乐队变得小有名气,其报酬上升到每周400美元,收入翻番。那么,一下子你的收入就变成了一周40美元。
  如此看来,你所持有的一纸合约已经不再是一文不值。如果你愿意,或许你可以加价转让。但如果你对这家摇滚组合有信心,你会持有你的股份。因为或许有一天,乐队可以打破记录并登陆MTV,成为下一个像Pearl Jam乐队一样赫赫有名的乐队。若果真如此,你将一周从中赚几千美元,而你那10%的股份的价值将远远超越你当初的梦想。
  那些购买迪士尼、锐步或是任何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的人们,他们的投资动机和你投资一个摇滚乐队是一样的。他们指望着迪士尼、锐步等公司收入增加,同时他们期望这些增加的收入中的一部分能以更高股价的形式返还给他们。
  股价和公司收益能力一般都会直接挂钩,而这点却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包括一些精明的投资者。 行情观测者认为股票本身也具有生命力,他们追踪股价的涨跌,就像鸟类观测者追踪一只扑腾着的鸭子一样。他们研究各种交易类型,绘制股价运动的图表,对于他们持有的股票,尤其关注跟踪公司收益变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市场反应。
  如果公司的收益持续增长,通常股价理应上涨,即使没有立竿见影,但最终必将上涨。如果公司收益下降,股价下降也将毫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