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变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密关系的变革-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弗洛伊德谈到的这种发散的爱欲应该被正确地视作对“损失”的状况具有潜在的颠覆力量,而非是否定的反动。荫睇在功能上并不等同于荫。经,由失败所限定的女性性快感也不能满足男性制定的标准。可以假定,两种性别在婴儿时期大都有从身体获得性快感的能力。男孩放弃了这种能力而热衷于集中于阳物的部位,这是俄狄浦斯过渡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女孩则更倾向于保留这种能力,因此更能够把特定的生殖器快感与其他经验和联系统一起来——事实上,她们往往认为缺乏这些广泛联系的性活动是不值得的。谢尔·海特:《妇女与爱》,海盗出版社,伦敦,1988。
性别、亲密关系和关怀 
  姑且总结一下上述讨论的含义。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性心理多多少少具有一些普遍特征是可能的,甚至是非常可能的,但我还是把那个问题搁置一旁。近代的社会化的一个独特特征,标志着现代社会大多数阶层的一个特点的特征,始终是母?在照顾婴幼儿方面的重要作用。母婴关系受到“母?身份的发明”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其他变化,这些变化把现代与前现代制度区别开来。母?的主导作用对两种性别都发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是今天性别差异各个最流行的方面的根源。
  男人有?密关系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治疗文献中以及在别处一遍又一遍地听到这一断言。但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建议的分析是合理的,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妇女比大多数男人更容易产生同情心。用一句俗语说,我们也不能认为妇女以不同于男人的方式表达情感。?密关系归根结底是情感交流的问题,在人际间平等的语境中与别人、与自己交流情感。妇女在革新现代情感交流这方面已经奠定了扩大?密关系领域的基础。有些心理禀性就是这一过程的条件和结果,正如一些物质变化使得妇女要求平等一样。在心理层面上,男性在?密关系方面的困难主要由于两件事:一是对妇女采取的一种分裂式观点,这可以溯至对母?的潜意识敬仰;另一件是被淹没的自我的情感叙述。在妇女不再与阳物角色共谋的社会环境中,男性的心理创伤便更加清晰可见了。
  就个人的情况看,一切心理动力机制都是复杂的,男性和女性心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互补性。因此,对作为整体的“男人”或“女人”加以概括化,甚至不顾前现代或非现代文化的多样性,都必须加以限制。如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一样,当我无条件地谈到“妇女”或“男人”时,总是有一个隐蔽的括弧,意思是说“在许多情况下”。比如,如前面所强调的,偶发性性征不仅仅限于男人;它是一种权力机制,其防御性属性对妇女也是有用的。“男人不能爱”的思想显然是虚假的,据前述的理由,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男性的?密关系障碍。大多数男性性欲都是由受到挫折的求爱激发的,而爱既是欲求的对象,又是恐惧的对象。在?密状态下,许多男人不能把别人作为同等人来爱,但却能够为能力低下的人(妇女、儿童)或与他们享有某种未言明的关系的人(朋友、兄弟会成员)提供爱和关怀。
  ?密关系障碍也不仅限于男人。妇女与男权的关系是矛盾的。要求平等在心理上与寻找在情感上疏远和权威的男性人物相左。因此,基于对方的平等和独立能力而发展的尊敬同时为两种性别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也渗透到同性恋关系之中。此外,情感的交流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密关系。仅就交流与自恋紧密相关这一点而言,交流是获得权力的手段,而非为发展融汇之爱提供条件。
  失败的男性:这一主题与父权统治持续的现实相一致吗?性劳动分工在本质上仍然完好无损。无论是在家里,在工作单位,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环境中,男人都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权力。权力有利于利益,显然。纯粹的物质考虑有助于解释这种情况。然而,仅就男权是以妇女的共谋、以妇女提供的经济和情感服务为基础这一点而言,男权并不稳固。
纯粹关系中的诸种矛盾 
  尤其是就前章所论的心理特征基本上或部分地被定位在无意识之中这一点而言,它们构成了新出现的纯粹关系世界内部的基本张力。为追根溯源,我将集中探讨同性邂逅——尤其是女同性恋者中纯粹关系的诸方面。把这一探讨放在对男女性征的心理特征的阐释之后,这个策略看起来有点儿怪。但是,为了看一看把男女分离开来的心理分化会在何种程度上颠覆纯粹关系,思考一下其内在动力还是值得的——而在某些方面,当排除异性因素后,这些研究就会顺利进行了。
  姑且不论这份资料有多大的代表性,我将严重依赖那些绝妙的反思性文献的某些部分,这就是海特报告。海特调查的目的在于“绘制意识形态革命的进程的图表”,但也转达了这样一种意识,即所分析的文献直接促进了那个进程。海特的第一篇“调查文章”于1972~1976年间发行,继后发表了基于在美国对3500名妇女所作调查的第一部调查报告。这一调查和续后各份报告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强调了对性征的研究不能仅仅通过“专家”——如金赛、马斯特斯、约翰逊之流——的思考,而应依据平民百姓的叙述。用海特的话说,这一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妇女定义自己的性征”,让她们“说出关于性的感受,她们如何界定自己的性征,性征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海特在研究中发现(卷3),只有11%的妇女与其他女人发生过性关系;还有7%偶尔有过这种性关系。这些数字并不具有特殊的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生平第一次陷入与女人的性关系。实际上她们以前都处于异性婚姻关系之中。80%以上的女同性恋者在研究的当时都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性关系。
  大部分女同性恋者都可能保持长期的性关系,但是,她们很难获得一种安全感。一位妇女评论道:
  一种没有规则的反常关系是很难维持的。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中,如果传统教育所塑造的角色碰巧适合两个个体,那么,那种安排就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在同性恋关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规则,真的,所以,你得在相处过程中制定自己的规则。你每时每刻都得努力弄清楚如何维持下去。
  然而,由于“传统”婚姻正在消失,在这方面充当先锋的正是同性恋者——那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实验者。他们长期以来一直经历的恰恰是异性夫妇越来越普通的经验。
纯粹关系:破裂与建立
  在早期的异性婚姻中,配偶双方通常把以前的性接触“载入史册”而使其对未来无关紧要。妇女通常带着完好无损的“贞洁”走进婚姻,而男人的不检点则被归属于偶发性性征的范畴而被接受。然而,今天的关系既要与以前的关系区别开来,又要与个人可能卷入的其他关系(不管是性关系与否)区别开来。以前配偶关系中的一方可以继续留在一方或双方的记忆里;即便以前的情感纽带已经彻底破裂,但眼下的关系中仍然可以充斥着过去的情感残余。如果承认成年人的个人情感都带有童年经验的印记,那么,失落的经验也不例外;而在纯粹关系的领域,个体往往要应付众多诸如此类的过往事件。
  由于同性恋关系是经过协商达成的,尤其是由于同性恋自我认同的“开放性”,关系的破裂对女同性恋者来说就是一次苦难的历程。“关系破裂时,我真的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同性恋者,不知道她是否是我爱的惟一女人。”这是一个女人与第一个与她发生性关系的女人分手时说的话。她还说,“我的许多女同性恋朋友也与我一样,第一次关系破裂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使你对一切重又产生怀疑。”她还经历过一次维持几年之久的关系的终结。下面这段话是有代表性的:
  有时,我真烦透了不断确定关系并使其顺利发展的生活。比方说,我真的能到达某座高原,终于能在那里收获我的劳动果实吗?即使你跑完了最后一段路程,他们也还会离开你而投向一个更年轻的、或更聪明的、或更年老的、或其他什么女人——或男人!
  海特的调查对象大多承认,纯粹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以忠诚为核心的结构矛盾。要长相厮守、共创历史,个体就必须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即是说,她必须在言行上为对方提供某种保证,使其关系无限延续下去。然而,当今的关系并不像过去的婚姻那样是一种“自然状况”,在没有极端境遇的情况下当然会持续下去。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某个特定时刻多多少少有些随意地提出终止关系,这是纯粹关系的一个特征。若让一种关系冒永久持续之险,那么,承诺就是必要的;然而,毫无保留地承诺意味着在未来遭受更大的伤害,如果关系破裂的话。
  海特的调查对象中大约有3/4涉及爱情方面的不安全感。“我总是怀疑她是否真的爱我,或是否我更爱她”;“有时我感到爱,有时感到被忽视了。我满意吗?不”;“我感到自己比她更需要照顾。我感到了爱,但似乎缺乏安全感。我想让她再多一点地需要我。可如果她太多地依赖我或耗尽我的精力,我会极其不愿意的。”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与其他女性的性关系比与男人的性关系更?密和平等。人们普遍意识到,应该发展新的爱情模式,同性恋关系为此提供了一个语境,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位妇女所说,“坠入爱河是爆炸性的、偏执的、非理性的、妙不可言的、陶醉的、梦幻般的。爱是长期的努力、信任、交流、承诺、痛苦和快乐。”
  在往往短命的性刺激与持久的关心别人的形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然而,许多人也观察到,强烈的性反馈和满足取决于他们对对方的?密程度。80%以上的人说能够与其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