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望通过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不把公司的制度、规定,以及上司的命令、任务等,太当回事儿。例如:
  很多下达的任务,即便是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也不能按时完成;
  给了上司完成某项工作的承诺,而最终却没有拿出任何结果;
  上司所要的结果,等执行结束之后,却发现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却总希望通过例外甚至通过修改制度,摆平所有遇到的麻烦;
  遇到问题,不是想着如何按照公司规定或流程操作,而是先想如何绕过它们投机取巧;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发生问题而被追问的时候,下属们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借口予以拖延、搪塞、狡辩,希望变更或调整,甚至直接把责任推给别人,对此团队管理者也多是无可奈何。
  毋庸置疑,任何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总会存在或者预留某些可供协商的“余地”;但问题在于,即便是有这个“余地”,也不能代表我们有进入这个“余地”的权利,更不代表可以使用这个“权利”。否则,汇总我们消耗在协商、讨价还价上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所谓“内耗”,绝对是惊人的。
  笔者认为,下属有责任避免智慧和精力被过多浪费在“讨价还价”和所谓“妥协的智慧”上;要明确每个上司,其实都有一条清晰的底线,协商的“余地”必须是在这条底线上展开。
  作为下属,在沟通和协商的时候,必须清楚上司的底线;可以就某件事情去讨价还价、协商甚至去狡辩,但要求是不能逾越上司的底线。那么,这条底线到底是什么呢?
  绩效,上司所负责的绩效,就是底线。绩效可以表现为很多情形,例如销售任务、项目执行进度、结果要求、协办事项的成果等等。任何的工作沟通、协商,或者讨价还价、拖延、推卸等都不能触及,或者影响到上司所负责的绩效这条底线。
  上司底线不允许挑衅,这是一个基本的职场规则。这条底线之上,多数事情都可以在和谐或者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但是,一旦这条底线被碰触到,情况将变得非常糟糕,甚至不可收拾。
  “底线”的上与下,是完全不同“质”的两个问题。作为下属,在安排工作,处理事务的时候,需要增强对上司底线的认知,知道哪些事情不可商量,哪些事情不可讨价还价,哪些事情上司是不可能妥协的,等等。尊重上司的底线,不在底线之下跟上司讨价还价,同时也会得到上司的尊重。笔者甚至认为,底线上面不远的那个危险而敏感的“红色区域”也最好不要触及。
  下属要根据“上司底线”和那个“红色区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以便能够在那些“绿色区域”里可以自由地沟通、协商。
  工作中,的确会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跟上司沟通,或者去讨价还价,以便进行变更或调整,但此时作为下属,必须具备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要触碰上司的底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对自己的真正老板负责  
当面对来自上面的有冲突的指令和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只对自己的那个真正老板负责
  公司里,很多部门都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员工同时要接受多个领导的指挥;特别是在实行矩阵式管理的企业,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多头管理的架构中,如果管理关系没有很好理顺或者组织结构不成熟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冲突或麻烦,结果搞得下属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变得无所适从。类似的情况,笔者也曾经历过一些,例如:
  正当处理上司交办的一项紧急任务,突然又有领导跑来吩咐一件需要马上去办的事儿;
  部门主管吩咐处理的一个工作,大老板跑来说这事儿先停止下来,干件别的事儿;
  分公司的领导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结果同一时间总部的部门领导也说要开会;
  对同一个任务,一个领导说这样做,另一个领导说那样干,不知道该怎样执行;
  配合其他部门执行的一项工作,部门主管跑过来分派另外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
  类似的情形,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位销售经理曾这样向笔者抱怨,他不仅归总部销售总监的管理,而且还要听命于当地分公司,问题是两个领导在某些情况下,所发出的指令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冲突的;例如,有段时间销售业绩不好,销售总监命令要抓住老客户,而分公司的指示则是要开发新客户,完全不同的业务导向使得这位经理无所适从,因为每天销售总监逼着看老客户跟进的情况,而分公司则每天盯着新客户开发的数据。这位经理抱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不能把一个人劈成两半用,感觉自己非常难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的确会感觉到尴尬;其实不能期待公司在管理结构方面很快做出调整;而要每个经理人都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也不现实,的确很多人的确做不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老板,尽管看上去会有很多领导,尽管好像每个领导都有发言权,都有指挥权;但是,真正的老板却只有一个。而作为下属,或者叫做有着多个领导的下属,必须非常明白自己只有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才是下属们可以听命和服从的,也就是说,所有工作都只是向这位老板负责。
  即便是在多个领导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存在冲突的时候,下属也只服从于自己的这位老板。那么,如何判断谁才是自己的老板呢?
  谁发工资谁就是老板,也就是说那个决定我们薪资的人就是老板;而其他人只能算是一个管理者而已。对于那位销售经理而言,如果是销售总监每月核算他的薪资,那就是他的老板;尽管分公司总经理也有管理权限,但并不算是老板。于是,在遇到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的指令发生冲突的时候,只需要听命于销售总监就可以了。
  多头管理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上司们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如果作为下属确实没有办法协调,那么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选择服从自己的老板,知道自己只对这个老板负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说服上司“3个理由”加“1个承诺”  
如果需要得到上司额外资源的支持,第一反应:至少要准备3个理由和1个承诺
  争取资源是善用资源的前提,而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作原本就是调配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最大化的过程,而争取资源主要是向自己的上司争取,现实工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特别是额外资源,并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例如:
  总会感觉自己手里的资源远远不够用;
  想去争取更多的额外资源,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
  费了很大劲儿,努力半天,所得到的资源远远少于自己所期望的;
  总是感觉上司太吝啬、抠门,不情愿把资源放心地给我们使用;
  感觉苦恼,不知道怎样向上司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支持;
  ……
  诸如此类,都表明向上司争取资源的不易。其实,作为管理者,大可不必烦恼,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争取资源本来就是件难事儿,因为:
  一来,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给了甲就不能再给乙,所以上司必须要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二来,上司在分配资源的时候都抱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总想把资源使用在关键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下属要理解上司的这种心理;三来,上司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估算其所投放的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而选择把资源投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人们总为争取不到资源而抱怨,其实并非是上司紧握资源不给,也绝对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争取资源的目的与上司们资源投放的期望,两者之间能否能达成一致。
  这个达成一致的过程,就需要申请资源的人,从自身找原因,以便寻求突破口,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对接,以便获取到想要的资源。如果需要资源,而必须向上司申请的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申请资源需要足够的理由支持,没有理由和借口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资源。所以,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资源,资源将使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获取最大效益,还要包括怎么避免浪费等。
  另一方面,需要给予上司明确的承诺和信心,笔者认为这是善用资源的前提条件,承诺资源利用思路和方法,承诺资源使用收益,作为申请资源的人,有责任对可能获取的资源做出充分预估,并对此向自己的上司承诺。
  据此,笔者归纳为:希望争取到所需资源,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这是一种追求最佳的第一反应,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并且能够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对于争取资源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所做出的承诺,首先,我们要承诺资源利用的思路和方式,让上司知道我们有能力充分利用好资源;其次,向上司承诺利用资源的关键点所在,是如何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的;再次,向上司承诺我们会珍惜所获得资源,不会有任何的浪费情况出现;最后,需要向上司承诺,他们所投放的资源所能产生的收益。
  尽管争取资源不易,但绝不代表争取不到资源;而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就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如果不希望被上司把我们看低,第一反应: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