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各种突发的、不可预知的状况。
  既然上司要分配这个任务给小张,接下来就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希望小张能够承接下来,事情可能的确很紧急,也很难做;二是希望小张能够尽善尽美地完成,提交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而此时,对于小张而言呢,其实是,上司为他提供了一次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当遵照“要为上司分忧而不单是分劳”,“第一时间处理上司分配的工作”的第一反应,把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遗憾的是,小张选择了逃避。结果不仅是放弃了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更在上司心中烙下了“不良印记”。
  第一反应不同,不仅产出的工作成果不同,更主要是导致未来职业发展之路迥异。前者的路就是光明大道且会越走越宽,而后者的职场之路则越走越窄。
  笔者的一位朋友带领着一支业务团队,某天部门一员干将被其他公司挖跑了,而且还带走了十多家大客户。于是,被销售总监叫去一顿劈头盖脸地骂:
  “你到底怎么搞的,出现这种情况!”
  暴风骤雨之后,这位朋友嘀咕:“这个叛徒,早就看他不顺眼,别落在我手里。”
  此言一出,又挨了总监一顿更严厉的批评。
  面对这种局面以及上司的批评,笔者这位朋友选择的反应是“逃避责任”,也就是把员工离职以及因为造成的业务损失归结为别人的责任,把自己摘了个干净。
  笔者认为,总监找他来骂一通,目的在于不希望类似事件再发生,并希望能够马上采取行动尽可能把损失减到最低。也就是说,销售总监想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这件事儿是我管理不当,我会马上想办法把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想办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请您放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第一反应(3)
职场中,管理者们都对自己的下属充满期望,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对工作和任务充满信心,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纠纷能正确面对,对上司、下属或同事不抱怨、不怀疑,在责任面前不推卸、不逃避,且都能追求最佳的工作绩效。
  这就是职场成功所必需的第一反应,凡是想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就必须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职场上的任何风暴、沙尘,抑或是狂风暴雨。请记住: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期望你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  
  笔者对第一反应的真实体验  
  笔者与第一反应的渊源
  “第一反应”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尽管笔者对这个词汇已赋予了全部的内涵。但是,笔者真正地接触、体味和感悟第一反应,时间并不长,里面还有段渊源需要说明,以表达笔者本人的感激与感谢!
  跟“第一反应”建立关系,是在笔者任职于一家新加坡咨询公司期间。公司的董事长是笔者非常敬佩的。他有着丰富而传奇般的经历:出生在台湾,父亲是一位外交官,从小随父亲在新加坡长大,接受教育;后来,回到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之后,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并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美国当过记者,创建自己的电脑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回台湾创建公司,最后又来到中国大陆经营企业,业务转型之后就是笔者就职的这家管理咨询公司。这位美籍华人,拥有来自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中国大陆丰富的文化和管理经验,累积与沉淀、经验与智慧,使其对管理的透析和把控非常独特而实用。
  那时的笔者,尽管已经有了3年的工作经验,且成功打造过一支业绩卓著的销售团队;但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后,还是从这位长者身上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理念其中就有“第一反应”这个概念。
  在先前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笔者身上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管理习惯和做法。于是,在接受、执行某些任务和工作的时候,总会不断被老板提醒:
  “请注意你的第一反应!”
  “你的这个第一反应是有问题的!”
  “有没有更好的第一反应?”
  渐渐地,“第一反应”这个词便进入并扎根在笔者的意识深处。在此期间,笔者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第一反应”启蒙教育,例如:“官大表准”,“上司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都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笔者日后的管理工作。在此,笔者再次表示感谢!
  多年以后,笔者有机会重新回过头去,从职业的角度,开始分析和研究“第一反应”的命题,发现的确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东西。加之多年管理经验的积累与归纳,笔者对“第一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入了。在此期间,笔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理清了“第一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发现了职场“第一反应”的本质、精髓;
  对比分析了“反应”与“第一反应”的关系与传承;
  明确了“习惯”和“第一反应”之间的边界与关联;
  打通了“第一反应”与职场成功的内在通道;
  扩展了“第一反应”的适用边界,使之真正体系化和严谨化。
  ……
  当然,“第一反应”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领域,这不仅需要笔者更深入的研究与领悟,也需要读者的体味与贡献。
  这便是笔者与“第一反应”的渊源,看似简单,其实也不容易。  
   。 想看书来

否定VS肯定的第一反应
什么是否定的第一反应?面对一项复杂而有难度的任务,如果当事人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可能”、“做不到”、“完不成”、“我不行”、“这怎么可能”、“这不是开玩笑吧”,就是否定的第一反应。例如:
  面对一项有难度的任务,不假思索地说:“难度太大了,不可能有结果”;
  面对公司增加的销售任务,总是颇有畏难情绪地回应:“这么高的任务,怎么完得成”;
  被安排一件时间紧迫的任务,脱口而出:“时间这么紧,怎么可能完得成”;
  手里的预算紧张的时候,对于当前的工作总会说:“给这点钱,能干什么呀”;
  ……
  管理工作中,“否定反应”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应方式。日常工作中,总会有些复杂的、有难度的或者是条件限制比较多的工作项目,要接手和完成这些工作通常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脑力和智慧,且随时要面对过程中凸现出的问题,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囿于自己的习惯和别人的经验,人们很容易启动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加之“明哲保身”、“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墙的椽子先烂”等警示,人们常常“退避三舍”而做出否定性反应。
  曾有一次,笔者所负责的部门要制作1 000个工艺品奖励优秀员工。部门里负责联系制作事宜的人说:“老大,您几天要?”我回答:“3天内。”
  她马上告诉我:“3天!肯定不行。至少需要提前7天把订单给工厂,最快也得6天。”
  对于这个反应,笔者立即想到的是:
  首先,我不相信这家工厂放着钱不赚;
  其次,我不相信这家工厂果真有如此繁忙;
  最后,我不相信这家工厂敢得罪我这个并不小的客户。
  随后笔者把这些话告诉这位下属,并且跟她讲:“为什么不先去试试,尝试一下,再告诉我是否真的不行呢?”结果,3天不到,工厂已经把做好的礼品如数送到了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否定反应”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人们总是喜欢接受那些简单的、难度小的、时间宽裕的、预算多的工作;
  人们都不喜欢在工作上冒险,因为果真无法完成的时候,将会被追究责任;
  本能的自我保护,可以不假思索就直接做出否定的反应;
  人们总是依赖自己的或者别人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做出否定判断和反应。
  笔者认为,这就是人们习惯做出“否定反应”的四个假设条件。如果遵照这四个假设做出“第一反应”,其实就已经选择了失败,因为这四个假设本来就是失败者的“护身符”。迷失于“否定反应”的人们,即便可能有些许的进步,最终也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碌碌无为的普通工作人员,而绝对不会成为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想在职场上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则需要按照“否定反应”完全相反的假设来做出自己肯定的第一反应。所谓肯定的第一反应,就是指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工作、困难与问题的时候,能够以肯定的方式承担下来,特别是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事”。
  这个时候的第一反应,从做出回应的句子结构来看,原来那个弱小而无助的只是宾语的“我”,此时已经演变成强大而自主的主语。
  “我可以,没有问题!”
  “让我来试试!”
  “让我来想想办法!”
  “我一定会把握这个机会!”
  “等我的好消息!”
  ……
  肯定的第一反应,能够鼓励人们在复杂、艰巨的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告诉上司说“我能”;在各种风险和问题面前,以必胜的心态承担下来。任何挑战和难题都是一个机会,需要我们以冒险和喜欢挑战的方式迎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可以托付重任、独当一面、值得信赖和尊敬的精英。职场需要“肯定的第一反应”。  
  

负面VS正面的第一反应

  什么是负面的第一反应?对上司、下属或同事的评价,主要是关注人家的缺点和不足,总是以否定、批评的态度,来评判他们的态度、初衷和做法。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负面反应”总是出现在我们身边,例如:
  上司特别挑剔,整天就知道挑毛病,净没事儿找事儿;
  上司总是盯我们太紧,不让人喘口气儿;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