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儿子兵法-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场就得做决定,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大一笔买卖,可能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容究竟如何? 

  ?

  想着,想着,李先生有点耐不住,开口问他: 

  “老兄,华尔街股市有句名语:‘能预知股价3日涨跌者,可为世界首富’,这份稿子如果真能百战百胜,别说25万,给你2500万也不为过,问题是你不让我看货,我如何决定买不买;最重要的一点是,既然这么灵,你干嘛还卖?自己留着用,不是更好吗?” 

  这位老兄说: 

  “这里面的招数拆穿了就不值钱,如果你看完了,不买怎么办?” 

  “我不能保证看了一定买,但我可以肯定,看不到稿子,我一定不会买;你一直不肯让我看稿子,我如何能决定?哪有要人买货又不给看货的,这算哪门子买卖?” 

  李先生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板着脸如是说。这时候,对方犹豫了一下,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似地说: 

  “那我让你多看一章好了,不过你公司里有25万现金吗?” 

  到这种地步,事情是谈不下去了,只好下逐客令,结束了这一段谈话。 

  行销必须有个基本观念:这是一个民智大开的时代,也是个谁也不比谁聪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早知道、晚知道,没有不知道的“笨蛋”,消费者不可能永远被骗,被蒙蔽。想要敲开消费者腰包的大门,诚恳是第一个先决条件,即使是小额的日常消费,亦复如此。他可能会上一次当,决不可能永远当傻瓜。一旦双方发生纠纷,真正划不来的还是卖方。有谁听过“童叟青壮必欺”,而又能长治久安的企业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反思学(五)
5??????? 行销不是底线防卫战 

  这里所谓的“底线”有两个意义: 

  一  成本价,卖低了就会赔钱。 

  二  期望价,卖方所坚持的价位,卖低了未必会赔钱,也许只是少赚而已。 

  一个高明的行销,自然不应该让买卖形成成本价防卫战。做生意嘛,有别于慈善事业,而是在合乎情、理、法的原则下求取最高利润,否则,买卖就没有意义了。 

  在行销过程中,业务员最烦恼的是,万一对方出价在底线之下,怎么办? 

  这时候,较没有经验的业务员总会怀着“最低忍受限度”的心态来行销。于是,销售成了“底线防卫战”,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即使买卖做成了,也没啥利润,这种鸡肋式的买卖,何苦来哉! 

  在这种非常态的行销架构里,往往为了价格的坚持,使谈判形成僵局;甚至意气之争,令双方不欢而散! 

  基于此,笔者愿意就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  如果对方出价在成本价之下,有两种应对方式: 

  ①??????????????? 立刻将价位拉高至原设定价位,以扩大自己的谈判空间。宁可开高再让对方缓步拉回,也不要让对方开低,再自己辛苦去拉高。 

  ②??????????????? 如果①的方式不能奏效时,就直接拒绝,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底价没有谈判空间;或许能让买卖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  如果对方出价在底线价之上呢? 

  ①??? 商品本身是否为抢手货? 

  ②??? 是否可能有其他更好的买主? 

  ③??? 不卖是否对我更有利? 

  如果三者都肯定,则不妨以一之①原则处理,简单之至。 

  如果有一个以上是否定,笔者建议,不必进行最后底线防卫战了,否则,只会越输越多。倒不如运用其他附属条件式的谈判策略,以维护双方平衡。一方面得面子,一方面得里子,皆大欢喜。 

  例:有某厂房,5年前以875万元购入,现市值约1250万元,贷款1000万,由于业主已选厂至海外,所以,已空厂将近1年。 

  我们都知道,生意人的现金大都处于灵活运用的周转状态,不可能把资金压得太死,所以厂房多半都有高额贷款。 

  业者经过仔细评估:景气不振,空厂房不易增值,每个月还得负担近10万元利息,如果能将厂房脱手,可省掉许多不必要的开销及利息负担,最后决定将厂房出售,开价1375万元,“底价”设定在1250万元。 

  这时候,刚好有某大企业有扩厂需要,经过参观评估之后,决定购买,并出价1200万。 

  一出价就出在底线之下,业主很头痛,既不是很懂房地产,也不是行销专业,对于谈价,拉价完全没有要领。最后决定化繁为简,希望速战速决,于是丢给买方一名话: 

  “最低1250万,低于1250万,少一毛都不卖!” 

  话一出口,局面就有点僵了,于是战火平息了一段时间。 

  一周后,双方再度展开协商。买方稍做让步,加价25万,即总价1225万。但附加条件是厂房里原有的15条电话线、水塔、中央空调、办公桌椅……都免费奉送。 

  卖方的回应方式依然不变: 

  “最底价是1250万,低于1250万,少一毛都不卖,要来就来,不要就算了!” 

  双方再度形成僵局,买方一怒之下,也声明放弃购买念头。 

  由于业主利息成本太高,才过了两个月,平白损失将近25万利息,而这期间又没有新的买主上门。业主无奈,硬着头皮打电话给买方,买方价钱立刻退缩,经过一番协商,最后以1200万成交,而原有的厂房设备,另行议价购买,交易总算完成,一方得里子,一方得面子,皆大欢喜。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买卖是一门艺术,要能灵活变通,尤其谈判时更不应带着底线上桌。这种做法,只会使双方增加摩擦,升高行销的困难度而已!

反思学(六)
6??????? 面子杀手 

  中国人有一句很重要的商业格言: 

  “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 

  西方人也说: 

  Busniss is Busniss。 

  首先讲出这句话的人真是“先知”。因为很多人在和对手“短兵相接”的时候,虽然布局精密,谋略深沉,却往往在紧要关头中落败——败给了温情主义;更明确地说,败给了“面子”。 

  所以,先知们早就告诉我们:面对商战,谈生意就别谈朋友;反过来说,谈朋友就别谈生意,即使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例:我有个精于行销业务的好朋友,月入10万元。但商场上纵横无敌,却不保证追女朋友百战百胜。有一天,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准女友”首肯,陪他上西门町看电影。 

  一路上,他小心侍候,就生怕佳人不开心。 

  戏院门口,大排长龙,好不容易买了票,还剩一点时间,两人就到附近一家木瓜牛奶店闲坐,打发时间。 

  这时候,有一个卖花的少女向她们走过来。 

  “先生,买束花送给这位漂亮的小姐吧!” 

  “这花多少钱一束?” 

  “50元。” 

  “什么,别人都只卖37元,你怎么卖得这么贵?” 

  话才说完,忽然看到旁边的准女友瞪了他一眼,大概心里在嘀咕: 

  “干嘛!50块钱的花都舍不得送啊!” 

  吓得他起快掏出钱,准备把花接过来。 

  这时候,卖花的少女忽然又开口了: 

  “先生,我觉得这一束更漂亮,更配得上您女朋友呢!” 

  这一次,他不敢再啰嗦了,赶快将50元放在卖花少女的手上。 

  “对不起,这一束比较贵,要75元。” 

  在这种情况下,能不付钱吗? 

  打发了卖花少女,又来了个流动首饰摊,对方开口推销: 

  “先生,要不要买副18K金的耳环送给你‘太太’?她这么漂亮,戴起来一定很好看。” 

  听他这么一说,就算假的,听了也爽! 

  “好!我买了,一副多少钱?” 

  “500块而已!” 

  这是我朋友亲口告诉我的真实故事。事后回想起来,虽然买东西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是人生一大快事,但一个“武林高手”被一个小女孩拿“刀”架在脖子上,乖乖地签字画押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问题是,谁叫他败给了面子这个无形的杀手呢!

反思学(七)
7??????? 能成交才谈让价 

  大宗或大金额的买卖,“开盘价”(开价)通常不会是“收盘价”(成交价),中间一定会经过番讨价还价的过程。如果您是一个行销者,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接受对方的还价而让价? 

  简单来说,让价有两个基本意义: 

  一  消极的意义——重建游戏规则。 

  一栋房子底价200万元,卖方开价212万,结果客户的“开盘价”是175万,距底价太远,这是赔钱的买卖,不能干,只能摇头说有。这时候客户会问你: 

  “那你多少钱才卖?” 

  从175万到212万之间,差距太大,就我近4年的房地产中介经验看来,客户不可能从175万加价至200万,甚至212万,扯下去浪费大家的时间,而且会陷入“在对方设定的流规则里玩游戏”的迷思中。这时候,最好的回答是: 

  “就是这个价,这价钱已经很便宜了。” 

  这样的回答有三个好处: 

  1 让对方知道,双方差距太大,这种游戏不能玩。 

  2 如果阁下真的有兴趣,请用我的游戏规则来玩。 

  3 既然生意不可能成交,就不要有泄*价的风险。 

  二  积极的意义——让游戏圆满完成。 

  就前面的例子来看,买主若开价200万,与“希望价”不过12万落差,而卖方也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时候可从212万“缓步”(注意是缓步)让价,一直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让买卖成效,这样的让价才有意义。 

  让价是一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