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历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想的历险-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下的英国青年,比参与英国大选投票的人数还多。”桑布鲁克感慨在“历史已经终结”的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闻界沉醉于对戴安娜之死、莱文斯基这样的绯闻与琐碎新闻的追逐之中。令人吃惊的是,桑布鲁克并未指责观众趣味的庸俗化,他相信我们身处信息革命的中间地带,观众拥有前所未有的内容选择。“这是一个新闻业面临的新环境”,他解释道,“而严肃新闻节目的关键问题是,它们未能将这个更为复杂的世界向观众解释清楚,所以人们转向那些更容易理解的区域与琐碎的问题。”  在英国(甚至全世界)的新闻界中,很少有人比理查德·桑布鲁克更热心地相信“9·11”将再次改变我们的新闻价值取向。恐怖事件再次勾起人们对于国际新闻、陌生的阿拉伯世界的兴趣。或许新闻人都会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将重建新闻业的公共责任,但私下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相信,这可能仅仅是一次重大的灾难而已,人们的兴趣将很快回归最初的水平。在英国的新闻界,或许只有《镜报》的皮尔斯·摩根堪与桑布鲁克对“9·11”的热忱匹敌。这家英国第二著名的小报(仅次于《太阳报》)的传奇性主编语惊四座地宣称,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严肃的新闻报道上,更多地探讨国际事务,而不是像对手《太阳报》那样目光短浅地仅仅刊登“三版女郎”。  “我们谁也无法预言,恐怖浪潮会持续多久,但我们必须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全面与公正的新闻报道。现在人们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最能把握的东西。”桑布鲁克为BBC长久以来严肃而公正的新闻报道传统而自豪。当约翰·里斯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BBC时,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媒体巨人兼独裁者之一(他的性格与丘吉尔相当类似),秉信尚还极度幼稚的BBC肩负着像英国皇家艺术院、英格兰银行这样机构的崇高使命,BBC的广播节目是用来教育而非娱乐英国人民。它接受政府的补贴,却从未试图听命于政府。作为惟一的、国家设立的广播机构,BBC因为在30、40年代,尤其是二战期间的杰出报道,获得了几近不朽的声誉。在国家的危机时刻,人们守在收音机旁,倾听丘吉尔的演说与前线报道。它影响并包容了整个国家情绪。  “一个新世界已经到来”,英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ITV在1955年成立,宣布了一场媒体革命的开始。但一直到70年代末,BBC的地位从未遭受到商业广播电视的严肃挑战。伴随着英帝国没落的是BBC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无人匹敌的影响力(革命性的CNN直到1982年才创立)。以至于当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的爱德华·萨义德会说,在阿拉伯世界里,BBC意味着值得信赖。自身日益增长的傲慢是这个巨人惟一的重要挑战。  而当商业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且随之而来的信息革命出现时,BBC迟缓的行动开始遭受更多的质疑。它甚至和英国政府发生了一场战争,撒切尔夫人希望至少部分地将这个庞然大物私有化。BBC集团在过去的20年间一直在进行着痛苦的转型。最初人们批评它过于傲慢与效率低下,那些曾被它鄙视的商业电视台的兴起则冲击了它的市场。如今在经过上一任总台长(Director General)约翰·伯特(John Birt)为期10年的改革后,人们又开始指责BBC正在失去其固有的高雅特色,它开始庸俗地追逐“收视率”。人们对于BBC的改革方案已经争论了将近20年,但一切改革都显得小心翼翼,没人敢触碰BBC在英国公众生活中占据的绝对地位与它无上的传统,包括以果断著称的撒切尔夫人。在谈论到BBC的机构构成与政府的关系时,一位BBC地新闻人评论道,“它们几乎是政府对政府的关系。”    

处于十字路口的新闻业(2)
“我们总是遭受外人的批评,这并不奇怪”,桑布鲁克认为BBC仍保持着卓尔不凡的特色。尽管他说“BBC已不像20年前那样傲慢了”,但在涉及荣誉问题上,他一改谦逊,“BBC不是商业电视台,这决定了……”,而外界普遍认为,桑布鲁克先生是BBC新任总台长格雷格·戴克的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前者致力于在提高机构效率的同时重新确认BBC的特色。而桑布鲁克领导的新闻部门则肩负着或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责任。2002年9月中旬,桑布鲁克制定了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传统政治节目的收视率增加20%。  正如他所说,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政治新闻的含义。年轻人关心国际事务,关心环境、毒品、移民问题,这些新议题已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范畴。BBC的新闻希望借助“9·11事件”探索这种新的国际事务与政治报道的方式。正如桑布鲁克在一次讲演中所说,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严肃新闻的同时,必须提供更多的新闻背景。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坚守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信念,“我到了那里,我目睹了一切”,桑布鲁克在BBC新闻台倡导这样的精神。除了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外,这样做同样可能增加收视率,“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他们喜欢这种感觉”。  他热爱这个职业。在他的青年时代热衷于阅读杰出的国际事务记者詹姆斯·卡麦隆的专栏。“因为他总是前往第一线,亲眼目睹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有着进步主义的普遍信念: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你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尽管在这个理性遭受质疑、不确定性替代确定感的时代,这种信念显得不无天真与脆弱。  但是,客观的结果似乎并不倾向于桑布鲁克先生的热烈判断。由《金融时报》前任总编辑理查德·兰伯特领导的一家独立调查委员会在12月出版的一份报告表明,BBC新闻台的节目与商业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并无明显差异,它不具有BBC自己宣称的杰出特性。《卫报》不无讥讽地评价道,BBC新闻台不是过于相似商业电视台,而是还不足够像。新闻集团旗下的天空电视台无论在新闻质量与收视率上,都超越了BBC。而桑布鲁克先生在对天空电视台表示尊敬的同时,对此评价道,“BBC新闻台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但不管遭受何种质疑,BBC新闻台仍是世界上最值得关注的新闻机构之一。或许它的收视率乃至新闻质量仍需面对全球主要电视新闻网的挑战,但它的伟大传统与声誉,则是无人匹敌。“今天在世界上没有哪一家机构与BBC拥有同样的创建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我们是以观众—而非商业广告—为基础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在今天这个非常商业化的世界里尤其显示出了我们的独特性。”当理查德·桑布鲁克发表上述言论时,很多人愿意倾听,尤其是在这个一切事物,包括政治都成为消费品的年代。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访谈(1)
1989年你报道了柏林墙的倒塌,当时你是怎么看这个事件的?不少观察家认为,电视新闻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的你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  柏林墙倒塌的前一晚,我还在(英国)剪辑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晚间新闻节目。随后我便连夜飞到柏林,在那里组织了BBC其后一个月的全部报道工作。  它无疑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冷战从此宣告结束。但在当时,我们认为它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分裂了45年的德国终于完成了统一。之后,它真正的意义才慢慢凸现出来。这次事件最终促成了以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为主导、充满了各种局部冲突(波斯尼亚、索马里)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和西方价值观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经济全球主义占据了主导。全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社会变革。然而,在“9·11”那天,我们却在某些地方看到了这些变化带来的反作用力。  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再没有出现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福山说,我们已来到了历史的终点。与此同时,媒体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各种绯闻琐事上,没有人再关心国际新闻。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你因此而感觉到沮丧吗?  我认为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9·11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我认为世界上的很多变革都是在全球层面上发生的,了解和把握它们非常困难。因此,才会有许多人逃避在绯闻琐事之中。它正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在解释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恐怖主义宣战将表明人们的关注程度的提高。  一年前,你说新闻报道将会因“9·11”而发生戏剧性的改变。今天,许多人又开始逐渐失去了对国际事务的兴趣。为什么我们不能说“9·11”仅仅是一个大新闻点,它必将—甚至已经—很快过去?  我认为,“基地”组织所代表的反西方价值观的力量不会很快消退。反恐战争将持续很长时间,我们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袭击,如巴厘岛、肯尼亚。有人说,反恐战争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在和一种想法—而不是和一个军队—作战。我同意这种说法,这正是为什么这场战争将会非常艰苦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BC因其战争报道而在世界上赢得了极为显赫的声誉。那么,“9·11”是否也为BBC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呢?  我想也许会吧。BBC是以其公正、公平的全球性视角而闻名的。在今天,这一点相比以往尤显重要。BBC在全世界的分社比任何一个新闻机构都多,它聚集了大量术有专攻的新闻人才。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源的价值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你把很大的赌注押在了全球反恐战争上,希望借此能够为严肃的电视新闻赢得更多的观众。但现在却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将持续到何时。力量全悬于一线会让你感觉到危险吗?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境况,我们都得去面对。眼下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