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参加过培训的人,都认为我是电脑专家了。很多厂里的人,都跟我父亲说:你儿子很能干!
之后的假期里,学校给我安排了新的任务:帮学校里办电脑培训班,给我半天50元的补助。
每次假期的课很有意思,上课前半个小时,就有人占位置了,前面2…3排都是小孩,都是厂里的职工让来听的。到开讲的时候,走道里站满了听课的人。
这样的情景,我认为是别人对你的认同。但是,我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充其量是一种鼓舞,还算不上是目标。
我的目标不是在一个职工大学里做培训,而是,真正走上专业程序员的道路。一个人要成长,必须到大风大浪中去接受考验。
培训过后,很多分厂的领导都想请我去他们那儿参谋参谋。我婉言谢绝。
我还是仍旧看书、编码。跟以往一样,周末一有时间,就赶公车到城里的书店里看书。有些电脑书太贵了,舍不得买。就蹲在书店里看。中午,随便在外面吃点什么。
有一次,刚好在外面吃饭,瞄到桌上的一张报纸,上面刚好有一则招聘,招程序员。我心里一动。
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赶到招聘的地方,是个新的技术开发区。来的路上,窗外还是一片田野。
面试的过程很简单:填简历,然后,一个个进去。
我被带到一个房间,坐在电脑前,有人跟我过来说,先是机考。就是要马上编一个简单的程序:写一段代码播放某段音乐。旁边的书架上有资料,可以查。
我暗指庆幸,关于MCI播放的指令,我刚看过一本书,也做过。一时想不起来。
就是觉得脑袋不听使唤。我趁着神智还清楚,赶紧到书架上去翻,我看见了那本书。
oh;my god!
我稍微修改了一下,一切OK。
但是,播放的时候,居然没有声音!奇怪!
过了20分钟后,我看见有人过来检查。我看见周围有些人直接说“不行”、“做不了”,然后,就离开了。
过来检查的人仔细看了代码,他“咦”了一声。他嘀咕了一下:没问题呀。
然后,又过来一个人,低头打开了音箱的电源,说了声:“对不起。”
检查的人笑了。他们两个在一旁商量了一下。
然后,其中一个笑着对我说:你跟我们的主管谈谈。
于是,我被带到了隔壁房间。他们的头是个香港的年轻人,他说着很奇怪的普通话,他说:
你被录用了!春节过后,去深圳上班!
许多年后,我还能记住当时的感受:我觉得头嗡的一声,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再真实一样。我只记得香港主管给我的试用期工资是我当时工资的6倍。
我意识到: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我还记得从面试的地方出来,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
我一个人在外面的道路上,张开双臂,仰天大笑。
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写过的一些诗句:
所有美丽而坚韧的时光,终将得到报偿。
(四)
我离开工厂的时候,已经在工厂里呆了五年。五年,简直算得上是煎熬。
我的中级职称不要了,已经分配的房子不要了。为了保险起见,办了停薪留职,还给厂子里交了半年的钱。
我出去三个月后,就跟家里打电话说:办正式辞职手续吧。
10年后,我成了现在的我。我做过很多职位,从技术到管理,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刚出来的时候,也并不好过。先是做别人不愿意干的,然后,再做别人干不了的。说实话,我没有遇到发横财的机会,呵呵。但是,内心已如死一般坚强。
我不再害怕了,把命运和选择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生活稳定之后,再没有以往那种志在必得、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念了。
我现在一直在想:未来10年…20年,我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现在该做些什么呢?如果需要改变,我是否能象28岁那样,对自己按下人生的“重启”键?
我现在是否到了应该为自己准备一把小榔头的时候?随时敲掉那些吞噬信念的恐惧,和对生命一劳永逸的贪婪。
《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一个隐喻。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就有可能是一种监牢。
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样子,但是,社会或者现实在你周围或者身上,扎起很多樊篱。你认为没有天理,没有公平。你没有力量去改变。
你被那个笼子关住了心,而且你也认命了。抱怨有什么用,如果最终是顺从,什么用也没有。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你是28岁,还是38岁。问题在于你怎么看待生活,你怎么看待自己。
你有没有能力去改变是一回事情,你是否相信能改变,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如果你相信另有出路,去准备一把小榔头吧,去挖一条逃生的地道吧!
为什么要坐以待毙?而不是用越狱一样的勇气,去穿越生命中的黑暗岁月。
天下最怕的是无路可走。如果有路,就不怕路有多远。
第四节 情商的秘密
(一)
有一次,小满问老鸟: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算得上优秀的项目经理?老鸟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每一年,我们都会参加很多项目的招标会。有时,为了给一些后备的项目经理一些培训的机会,都会由老同事带着一起去经历一下。这对于一些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的同事,非常重要。
去年,项目总监就带了小孟一起去了。小孟刚毕业就到公司实习,然后做了2年的程序员,工作努力、热情、执着,是个很有潜力的好员工。
招标会很重要,公司对项目总监的安排颇有微词。主要的理由是:担心小孟成事不足。项目总监给公司的头儿说,心中有数。
小孟的任务是在招标会上演示产品方案,讲PPT。在去之前,项目总监和他一道把PPT排演了好几遍。小孟从来没有在大多数人面前讲话的经验,开始的时候,经常会紧张到忘记话说到了那里。
项目总监给了他三天时间,小孟硬是把整个方案记忆了下来。晚上的时候,当着自己的家人,还演练了几次。基本过关。
一周后,他们出发。到客户所在地的当晚,项目总监和小孟一起把第二天的PPT方案,重新过一遍。项目总监说:就这样,很好。你就按照这个来讲。提问的部分,我来回答。我们相互配合。
第二天的招标会,不太顺利,他们遇到了一个很麻烦的对手。小孟没有出错,中规中矩的完成了任务。这次招标会是一个系统内部的管理系统,以前都有比较成型的系统。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系统面临着升级和增加需求的变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小孟后来跟我说:对手比我们讲的更出彩,因为他以前就来自于系统内部,对业务的细节把握更为具体和准确。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术很专业,但是显得比较空泛。项目总监也是这样认为。
更加糟糕的是:对手跟系统内部的很多人都认识,是熟人。其中,有一个系统内部的人还专门站出来替他说话。
事实上,当对手介绍完方案的时候,小孟就感觉到:完蛋了。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有一种让人泄气的感觉。以至于项目总监回答招标委员会的问题的时候,小孟都有些走神。
方案介绍完后,回到宾馆。小孟问:我们是不是没戏了?
项目总监说:目前对我们不太有利。下午还有一个他们的业务讨论会,他们自己也有一些东西没确定。没到最后时刻,不要轻易放弃。这次系统内的会议,除了方案的评估,明天还会安排去周边游玩一下。他们的领导还没来,还没最后定板,我们还有机会。
下午的讨论会上,招标评估组的大多数成员都倾向于对手的方案,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这是所有的投标方都没有涉及到的。项目总监和小孟做了一些记录,然后,随便把会场拍了一些照片。他们偶尔也和招标的人员做一些深入的讨论。
可能是因为真正拍板的领导没来,大家都信马由缰。也可能是想到第二天要去附近的某景区游玩。大家都有点心不在焉的。跟着一起来开会的家属或小孩,不时,在门外探出头来。
(二)
晚饭的时候,大家又在餐厅里碰面了。小孟看见项目总监在和一位带小女孩的女士聊天。
小丫头自己坐在高脚凳上,围着一个卡通的围脖,用勺子自己吃饭,小嘴一撇一咬的,可爱极了。
项目总监对妈妈说:“太乖了!几岁了?”
小丫头的妈妈说:“2岁了!”
项目总监说:“2岁的孩子,就自己吃饭。简直教的太好了!我们家的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奶奶追着喂,简直要命哦!你们怎么教的,是父母帮着带的?”
妈妈自豪的说:“不是,一直是我自己带的!我一直这样要求孩子。”
项目总监啧啧赞赏:“真是教得太好了!”
小孟一直在听,他还没有结婚,他听到项目总监一直在和那位女士在交换育儿心得。心里感叹:呵呵,这人懂得真多。没想到一个男人,那么婆婆妈妈的事情都知道。
其实,项目总监大多时候,也是在听这位妈妈的感受,谈到了孩子如何顽皮、父母带孩子其实有很大看不见的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以及这么小的时候,要不要进行早期教育等等。
小孟听得云里雾里的。吃饭到最后的时候,小丫头的爸爸来了,妈妈热情地介绍了一下。
项目总监和小孟都没想到的是:小丫头的爸爸就是那个帮对手说话的那个人!
有时,小孟有一种感觉: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拿了对手的“好处”。
项目总监很礼貌地跟小丫头的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