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冠军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宁,冠军的心-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志忠温和的外表下,有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人难以掩饰的自负与霸气。他从来没有见过,并且也不打算刻意见到职业经理人张志勇,但是和另一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霸主级人物陈义红却惺惺相惜。    

  陈义红,正是中国第三家让国际品牌感到压力的〃可怕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的创始人,他用的时间比安踏更短,仅仅两年多。    

  动向突袭 若说中国是现在和将来世界上最宽广的市场,对此印度和巴西也许并不服气。但是,中国是让跨国体育用品公司最为头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一点却毫无疑问。本土的〃李宁〃常年占据第一,安踏又一路猛冲,在低端市场砌起了密不透风的城墙。如果说这两家公司都是以专业化道路而形成威胁的话,那么,第三家对手动向体育,则是在时尚的道路上异军突起,匪夷所思地占领了大片市场。    

  2006年的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一个叫做〃Kappa〃的品牌风靡全国,从大城市到乡村,都可以见到爱美的年轻中国消费者穿着鲜亮的Kappa运动服,上面背靠背的小人标志非常醒目。    

  Kappa是中国动向体育用品公司代理的品牌,和李宁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动向的总裁陈义红正是李宁公司第一任职业经理人。动向和Kappa曾为〃李宁〃旗下机构和品牌。Kappa的成长颇有戏剧性。2004年,李宁公司上市之前,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建议认为,从长期价值规划上说,定位于中国顶级运动品牌的〃李宁〃,与做时尚体育服装的动向体育的风格并不协调。李宁公司仅剩两年的Kappa代理权,所获增长利润对自身专业运动品牌形象的塑造并没有帮助。于是,据此建议,2005年7月,李宁公司上市一年后,将自己拥有的80%动向体育股份以4 481。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时任动向总裁的陈义红及其夫人。陈义红就此正式脱离李宁公司,独立登上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舞台。    

  根据李宁公司独立董事王亚非回忆,陈义红彻底离开奋斗了13年的李宁公司时,在李宁为陈义红举行的欢送酒会上,两人都喝得大醉。〃两人胸前被酒水浸湿,抱在一起热泪盈眶〃。此后,两人彻底告别。    

  转折在于,罗兰贝格和李宁公司都无法预见的是,在卖掉动向股份后,Kappa的意大利母公司BasicNet在2006年初出现财务危机。在该危机中,中国动向以当时被视为天价的估值3 500万美元,向急需资金的BasicNet买断了Kappa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的品牌所有权。陈义红从此后顾无忧。    

  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看,李宁公司在当时的成长阶段,为了规范经营,确实应该卖掉动向。不过这一阶段中国市场的魅力就在于: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冒险,大收获〃这个说法,在陈义红身上得以实现。中国市场不仅是规范化公司的摇篮,更是冒险家和野心者的乐园。    

  陈义红自成为动向总裁后,带着创业的激情,跟着产品部门一起熬夜设计产品,同时也确定了Kappa要走的时尚方向。他把当时仅有的二十多个员工,拉到位于办公所在地北京新世界大厦旁的一个卡拉OK房里,开始讨论时尚线路是否行得通。销售人员对于陈义红提议的时尚路线反应激烈,认为市场断不会认可。那次讨论,所有员工一首歌都没有唱,但是争论得嗓子都快哑了。陈义红最后果断地拍板决定:冲向时尚。    

  哪怕对于陈义红这样的老手来说,把握时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连背靠背的两个小人标识的生产都不顺利,做出来〃好像两个小肉虫子一样〃。一位动向的设计师说,最后经过陈义红参与,几经调整,才变得比较好看。    

  为了彻底地实施时尚思路,中国动向开始在全球四处找寻符合要求的设计师,甚至不惜以中国设计界前所未见的价格从韩国聘请了一名设计师掌管设计总路线。具体到细节,比如颜色、布料的选择,陈义红都要亲自参与。          

▲虹桥▲书吧▲BOOK。▲  

第43节:第十章 竞争(6)         

  当时的中国市场,时尚品牌大行其道,哈日、哈韩风在中国盛行。企业能否生存,不但取决于你能不能跟上这种变化,还取决于你能不能领导这种变化。陈义红决定在运动服装上彻底哈韩一把。    

  出于运动的需要,市场上大多数运动服都是宽松型。而陈义红一反传统,连运动服都要做成收腰的设计。这种修身、新颖并且常常配有各种亮片装饰的款式其实并不适合专业运动,但是,见鬼,它好看又时尚,大多数场合下都可以穿,而且可以让人显得既运动又健康。    

  动向、李宁和安踏分别定位于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其毛利率水平也正符合其市场定位。但可以看出安踏在逐步向高端发展。    

  〃最后来看,Kappa产品的生产成本较过去高出了许多,但由于迎合了消费者,特别是潮流一族的喜好,新品一出立即全国热卖,所以零售价与过去相比也上升了许多。〃借助体育和娱乐营销,2006年Kappa销售一举突破10亿元,同年动向体育出让20%股份给摩根士丹利,获得大摩财务投资。    

  在这种对品牌的敏锐和对细节的追求中,2007年10月10日,陈义红控股的〃中国动向〃于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达7亿美元,市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据调查机构ZOU Marketing所公布的数字,当年Kappa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内地第五,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和安踏。如果按照国外品牌计算,则一下子超过了锐步、彪马等外国大牌。    

  接下来,已经取得第一步成功的陈义红还面临更大的挑战:管理与发展。他说,Kappa的定位是运动时尚。体育好像男人一般坚定,时尚则如同女人一样善变。陈义红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将〃快公司〃变为〃稳公司〃?而这条道路,还很长。    

  世界品牌不是梦 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等公司,注定会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激烈竞争。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它们之间不会出现恶性价格战。    

  在中国市场,家电行业曾由于受跨国公司压制而出现价格战,饮料行业价格也是一片混战,然而体育用品行业一直没有出现如此恶性的价格战,呈现出健康的行业发展特点。这部分应该归功于追求健康持续发展的李宁公司,它长期的老大地位确立了一个健康的行业发展基础,哪怕它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它从品牌出发的态度,阻隔了价格战等中国制造病,倡导了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    

  李宁本人从事的是体操,而这不是一个对抗性的项目。〃要自己做到最好。〃李宁本人说。在李宁带领公司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时,同样没有采取对抗性很强的价格战做法。    

  这个理想主义者创办的公司,追求的是体育和品牌,而非仅仅盈利。这给严酷竞争的行业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而体育用品公司,除了市场规则之外,还有一套自己的准则:必须坚信体育精神和规则,这才是制胜的根本。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和耐克的创始人奈特都是热爱体育之人,终身对体育用品设计深感兴趣,并且与运动员是朋友。在中国市场来看,李宁、陈义红、黎伟权这些运动员出身的商人,和丁志忠这个希望品牌与中国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商人,他们内心都涌动着对体育的热爱。而这种对于运动和体育的追求,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无法衡量,而又意义重大。    

  此外,从中国市场来看,体育用品行业也离制度性因素较之其他行业更远,李宁、安踏、中国动向这三家最大的本土体育用品公司都是在香港上市。    

  酷爱体育的阿迪·达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手工做出了运动鞋。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阿迪达斯开始发展,当时他没有想到,也没能活着见到庞大的遍布全球的阿迪达斯帝国。而耐克则不同,创始人奈特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将小作坊变为世界第一。他的时代机遇是,遇到了美国〃婴儿潮一代〃,一个消费者更加成熟、消费能力更强的时期。          

BOOK。▲红桥▲书吧▲  

第44节:第十章 竞争(7)         

  而在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彩票、全民健身计划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现在的中国,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人已经长大,新一波消费热潮正在兴起,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体育用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果说中国真的要出世界品牌,在一个健康的行业里更加容易产生。    

  乐观地看,现在的问题也许仅仅是:它是谁?何时?    

  渠道大战 在这条街上,距离不到100米有两家李宁专卖店,招牌上白底红色的〃L〃形logo异常醒目。在相距不远处,就能看到两个高悬着耐克〃胖钩钩〃的店铺。沿路走过去,还能看到安踏、阿迪达斯、锐步……这里是著名的王府井商业街。    

  这条街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拥有过少见的上百家商场,以〃买全国、卖全国〃的模式一度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商业街。至今,这条街上每天都涌动着无数本地消费者和外地观光客。品牌店开在这里不仅有商业意义,也具备象征意义。现在,这条街成为体育用品企业上演品牌大战的一个缩影。    

  除了各大品牌专卖店,沿着这条街向前走,还会见到两大购物商场:香港和记黄埔开发的东方广场和香港新鸿基旗下的新东安商场,这两家商场都有体育用品柜台或是体育用品城。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跨世体育专卖店,以及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天元利生体育商厦。专卖店、旗舰店、专柜、运动城……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