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支持中国申办奥运。〃早在1993年,李宁就作为中国申奥代表在全世界游说。一篇关于传媒大王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的报道中就曾经介绍,连当时李宁在美国的兼职员工,正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就读的普通学生邓文迪也在校园里散发印有〃北京2000〃的宣传单,由此可见李宁申奥之心切,动员面之广。不过,此次申奥,中国以两票之差败北。之后,李宁又加入了申办2008奥运会的奔走中,2001年中国终于申奥成功。那一刻,全中国沸腾了,而李宁心中的喜悦尤胜于常人。
张志勇2002年升任公司总经理时,就明显感觉到李宁对于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情。他举例说:〃我刚上任时,就被告知有两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要做,一件是竞标奥运会赞助商,另一件是制订公司急缺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当年的战略规划制订之后,不仅把公司〃救〃出了当时营业额停滞不前的困难时期,也为李宁公司之后的发展带来了质的改变,而在李宁本人心中,参与奥运与这个意义深远的决定同样重要,由此可见李宁对于奥运的执著与重视。
这一执著可以回溯到18年前,李宁创办企业之初,此时尚显幼小的李宁公司就延续了健力宝体育强国的愿望和经营思路,近乎固执地积极参与大型体育赛事:1990年第一次赞助亚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2000年、2004年的每一届奥运会,〃李宁〃都是中国奥运代表团赞助商。
实际上,除感情之外,奥运计划在商业上也是不错的体育营销策略。李宁公司曾经做过的一次品牌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李宁〃最丰厚的品牌资产之一,是品牌始终与奥运资产相连。
现在,奥运会终于要在自家门前召开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不仅让〃李宁〃,也让更多中国企业看到希望。比如联想集团,在决定竞标奥运会赞助商的2001年、2002年前后,和〃李宁〃一样,也是所在行业的国内老大,而且也同样听到了庞大的跨国追赶者急促的脚步声,更为相似的是,此时,两者的国际化都还没有找到出路。所以,对于此时迷雾中前行的中国企业而言,奥运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李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是准备得最早的企业之一。〃张志勇说。
正是由于对奥运的执著,在申请奥运赞助商资格的过程中,李宁再一次少有地对外表现了他商业上的大胆和魄力。当李宁公司参与竞标时,公司上市计划正在执行中,公司营业额尚未突破10亿元人民币,利润未过亿。按照当时的企业力量,李宁公司无法支持自己填写的竞标费用。但李宁综合判断,根据公司的五年战略,2008年公司将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标书金额,所以,李宁在标书上填写了一个天文数字。〃那时候做这个决策其实也挺大胆的。〃哪怕当张志勇在2008年时再来回顾,也感叹当时李宁的决断和魄力,实际上,在申请奥运赞助商资格上,李宁本人和他的公司,破天荒地压上了整个公司的身家性命。
李宁曾经进行过的奥运赞助,以及李宁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熟悉程度,让李宁本人颇具信心。公司上下也在一片乐观而振奋的情绪之中。心情激动地积极面对这一次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事与愿违,现在他们已经没有机会来检验这一天文数字的赌博是否正确了。
在递交标书十几天后,一个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结局出现在了张志勇面前:无缘奥运赞助商资格。〃我们的一个员工当时就哭了。当时我们都觉得非常伤心。〃张志勇说。
而心情沮丧的他不能流泪,他还有一个任务:必须打电话告诉在外地的老板这个坏消息。电话拨通了,张志勇对李宁直接说出了这个坏消息。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之后,李宁开口说话,语气显得比较平静。作为同样性格内敛而稳重的男性,他们无法,也不需要交换彼此的失望和难过,但张志勇听得出李宁语气中深深的失落。那一通电话,两人聊了很多,谈到最后,两个男人互相鼓励,而非一起惋惜。李宁对张志勇说了很多,张志勇记得最后一句是:〃不要沉迷于伤心,我觉得没有必要。〃 不久后的2005年1月24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阿迪达斯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尽管之前已有心理准备,但消息一出,李宁公司内部仍然暂时被一片〃失败〃阴影笼罩着。而之后联想集团如愿以偿地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
遗憾之外 失败了,只有认。
张志勇和李宁总结了一下,至少,〃李宁〃参与竞标本身就是一次胜利。〃我觉得要不断地参与,如果因为竞争对手强大就不参与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张志勇认为,〃积极的心态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每一件事情。〃 现在,是积极面对这次失败的时候了。
。▲虹桥▲书吧▲
第60节:第十二章 提前奥运心头热(2)
坏事也有积极面。成为奥运赞助商未果,这在乐观者看来,意味着〃李宁〃又多出一笔庞大的预算,〃李宁〃很快就打算将这些预算投放在其他体育营销项目上。
李宁公司必须围绕奥运会进行更多的体育营销。
据权威机构预计,北京奥运周期结束后的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产值可达30亿欧元,并会因为奥运会的刺激而保持继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阿迪达斯曾经评价,这次奥运会和其他奥运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奥运会〃只有在中国才会成为近似于全民运动的重要事件〃。这一切都意味着,这是一次将品牌传递给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商业领土开拓契机。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竞争将会很激烈。
只需看一眼几个跨国巨头的行动就会明白李宁公司面对着怎样严峻的挑战了。阿迪达斯是北京奥运会正式合作伙伴,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占据了优势。2008年将是这个世界体育巨头携手奥运会的第80个年头。尽管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耐克仍然是老大,但是阿迪达斯品牌一直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处于优势地位。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及欧洲冠军杯足球赛这世界三大赛事都是阿迪达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他们有着充足的经验和储备大打奥运战。来看看阿迪达斯的决心:阿迪达斯集团CEO赫伯特·海纳曾挑衅般地向媒体公布,阿迪达斯准备借助北京奥运赞助商身份这一〃最为重要的砝码之一〃,达到自己〃2008年成为中国国内的第一大运动品牌,2010年要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品牌〃的目标。阿迪达斯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传播品牌和推广产品的计划细致到〃从品牌认知度、奥运特制产品的销售额,到公司内部如何激励员工成为奥运一分子〃都有详细指标,可以说已武装到牙齿。在严密的市场攻势规划之外,阿迪达斯对于〃中国+奥运〃的文化理解也是其锋利的武器,它决定做一场充分突出中国特色的奥运会体育营销。2007年年底,阿迪达斯把奥运战略发布会的地点选在了最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地方:北京的八大古城墙之一宣武门城楼里。〃为中国运动员加油〃成为他们的口号。这些行为势必会俘虏更多中国消费者的心。
来看另外一个竞争对手锐步。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它不能分享其并购者阿迪达斯的奥运赞助商荣耀。但别忘了,他们有姚明。从2007年11月开始,锐步开始了其在中国市场迄今最大规模的主题营销计划〃助燃姚无限力〃,这个范围庞大的活动会贯穿整个2008年。实际上,在还没有开展这项活动的2007年,锐步在中国的销售已经增长了45%,所以锐步总裁兼CEO保罗·哈灵顿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是锐步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他一定要打好奥运战。
说到耐克,这个特立独行的品牌从来都不是奥运赞助商资格的眼热者。阿迪达斯是个团体化的品牌,奥运提倡的团队力量和阿迪达斯品牌特征正相吻合,而耐克是更个性化的品牌,它外向而独特,穿耐克的人就是想显得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中国消费者可以看到,这个品牌宁愿通过更多的活动和专卖店的推广与消费者形成一对一的接触,也不愿意与媒体这样的大众化传播介质接触,更不会表现出对奥运赞助商资格的特别艳羡。但如果据此认为它不对奥运会下大力气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反,耐克自从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与中国体育主管部门保持合作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带来了什么呢?除了刘翔和易建联,耐克早已不动声色地赞助了中国28支奥运队中包括篮球、田径、跆拳道、网球等在内的21支队伍。也就是说,根据奥组委的规则,中国运动员也许会穿着阿迪达斯领奖,但是大部分时间却穿着耐克参加比赛。
实际上,〃李宁〃不仅要和阿迪达斯、耐克抢夺体育营销资源。奥运来临时,更多的中国企业都意识到了体育营销的魅力。
〃为什么我每天都能看到刘翔在跨栏?〃一位中国北京的50岁女性观众疑惑而心疼地问自己的丈夫,〃他参加这么多比赛不累吗?〃实际上,刘翔的确频频出现在电视上表演经典的跨栏动作…在广告中。自从2006年在洛桑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后,这位新的亚洲飞人一时成为广告业的最佳选择。体育营销的魅力在于,在中国这种经济已经起步的国家,通常打造一个品牌至少要花好几年时间,而体育营销则可以帮助品牌大大缩短这一时间,刘翔在短时间内就在田径场上赢得了观众,借助他,企业能够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所以,这位1983年出生的前途无量的运动员,已经和安利纽崔莱、可口可乐、白沙文化、杉杉男士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