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冠军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宁,冠军的心-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频某掠勒H蜰BA中国首席执行官。来看看NBA在中国的影响力:据调查,中国11个城市15~24岁年龄段中,有80%的人是NBA的球迷;中国打篮球的人口约有3亿,与美国总人口不分伯仲。这一切使NBA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李宁〃早在2005年就已经成为NBA在中国的第一个官方合作伙伴。且不论〃李宁〃已经在NBA球星上投入和即将投入多少,单是篮球产品系列就是〃李宁〃未来市场的主攻类别,NBA的发展对于一个中国体育用品品牌而言显然是个机遇。但是,在NBA开始布局中国之际,它的合作者并非〃李宁〃。让人吃惊的是,2007年11月6日,匹克宣布签约成为NBA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接着安踏成为火箭队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赞助CBA的安踏开展〃安踏星锐训练营〃活动,将和NBA合作,选拔出的CBA球员送到NBA参加训练营。至此,安踏与NBA的合作之幕已正式拉开。而在这些合作者中,独独缺少当初与NBA亲密接触的〃李宁〃的身影。    

  〃李宁〃为何舍得放弃NBA中国这样的营销舞台?答案就要从〃李宁〃支持中国体育、赞助有中国队参加的大型赛事这一DNA入手。〃李宁〃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有限,它需要在实施奥运策略和NBA中做出选择,而在奥运基因的作用下,〃李宁〃选择了全力以赴打好奥运战。张志勇坦言:〃对我来说,这两年非常关键的是做奥运,我选择的合作伙伴、选择的东西都是跟奥运相关的。〃在张志勇眼里,〃消费者能不能把NBA跟奥运结合在一起是个问题,我们自己判断还没有这个可能〃。    

  在这里,市场作用以及企业DNA再次对公司的未来共同发挥了作用。有媒体形容,这次对奥运的投入,将是〃李宁〃最大的一次〃下注〃。    

  不过张志勇并不喜欢〃下注〃这一说法。他说:〃我从来不喜欢用〃下注〃来形容奥运战略,我觉得是积极参与。〃在张志勇看来,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不是一个事件就能够成就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聚集公司内部的管理能力,对外向消费者展现出品牌以及产品价值,品牌才能爆发。所以,张志勇清醒地对员工强调:〃奥运不过是〃李宁〃的阶段目标,无论是NBA、奥运会还是运动资源,都是一项项公司资产,而资产只是李宁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公司的品牌战略执行好。〃 但是,另一方面,张志勇也明白,品牌的爆发往往依靠一次事件,而奥运正是他所期望的关键事件。    

  不仅是〃李宁〃,联想、中国航空等中国企业都期盼着这次大事件的发生。被誉为西方企业界〃金手指〃的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弗朗西斯·麦奎尔,是美国营销领域最权威的人士之一。〃世界上有30%的商品是中国制造的,可是2006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世界品牌前200位中,居然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身影,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他遗憾地说。不过,他的预测是,〃如果借助奥运会,中国企业能树立两三个品牌,我想就应该很满足了〃。    

  而这中间是否会出现〃李宁〃的身影,这让〃李宁〃也十分紧张。    

  不过,这位大师也同时预测:〃二三十年后,中国会成为国际品牌的输出大国。〃这跟李宁本人的预测比较相符,在李宁的心中,那时,这其中一定有〃李宁〃。    

  时间退回到遥远的1997年新年,当时李宁公司正处于全盛时期:1996年集团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新高,成为市场绝对第一;内部管理上已完成集团化合并,实行规范、统一管理,为日后大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市场上,香港金融风暴尚未来临,市场经济如火如荼,乐观情绪弥漫在四周。          

◇欢◇迎访◇问◇。◇  

第66节:第十二章 提前奥运心头热(8)         

  总的来看,这是一颗当时市场上的明珠:前世界冠军创办的民族企业成为行业第一,这一切好似一场传奇。    

  再把镜头聚焦在当时的一个特定场合中。1999年8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边邓伟所著的《我是王…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英雄》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 1997年1月28日晚7时。    

  北京的长安街上,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灯火通明,人声喧嚣。    

  李宁公司在此举行大规模的集团总结表彰大会。自1990年创立以来,李宁公司还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会议。250多名员工自北京、三水而来,新老面孔相聚,自然一番热闹。此次会上,李宁不仅将他的老朋友许海峰、李小双和老教练张健请来,还请来众多媒体朋友。在幻灯片的配合下,李宁用两个小时做了李宁公司有史以来最为详尽的工作总结报告。    

  从这段场景中可以看出,李宁本人和公司当年的理想与抱负。    

  在这次大会上,李宁对公司提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实现20世纪末本企业达到20个亿的经营目标,并牢固地树立李宁牌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第一品牌的绝对地位。〃 然而,众所周知,此后企业的发展并非李宁所料,好日子很快结束了。李宁公司瞬间跌入负增长的低谷。    

  很少有企业能够按照自己想象的路去发展。李宁公司此后走上了一条自己无法预料的道路。接着,它遇到了时代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开始与跨国企业正面竞争。作为行业先行者,李宁公司在制度、人才等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它曾经在国际化和市场竞争中走了很多弯路,消耗了资源,也失去了赞助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的机会,它眼看着中国市场里耐克和阿迪达斯跨过自己成为老大,又眼看着安踏等企业快速追赶。    

  可以看到,企业犹如市场大河中的小鱼,较少能对抗市场的变迁。李宁当年定下的市场销售目标没有实现,此后,距离市场第一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李宁公司在理智和混沌交错中一路前行。    

  2008年,走过了十多年漫长的道路,当年那第一次隆重的员工大会和会议上李宁提出的〃行业第一〃的远大目标,已经好似汽车后视镜上的图景,随着车行渐远而逐渐模糊为一个不复再现的小点。当时那个幼稚、莽撞、雄心勃勃的公司,内部已经物是人非,面对的外部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回头来重提那一刻,在此有必要不厌其烦地一一列出当年大会上李宁宣布的10个详细目标。虽然没能成为〃行业第一〃,但这10个详细目标今天基本都已实现。    

  《我是王…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英雄》中详细介绍了为了完成20个亿的目标,李宁设想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中还将完成下列目标。    

  1。 建立现代化的集团管理模式。    

  完成企业管理结构框架的整体布局,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简捷高效的指挥机构。    

  …这一点,李宁公司现在做到了,创始人李宁早已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此时的李宁公司已经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的公司,而且公司的运作系统化、条理化,人才发展战略、系统组织构架良好。相比其他中国企业,李宁公司已经走在了前面。    

  2。 建立现代化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    

  拥有现代化的开发设备、较大规模的样衣车间、高质量的设计队伍、国际的合作网点,使李宁牌产品的设计达到专业化、国际化。    

  …从1998年自建研发中心开始,李宁公司已经在北京、香港和美国等地共有超过百人的优秀设计团队。李宁品牌拥有6个运用于服装科技平台的注册商标。其中通用的AT系列包括:ATDry(吸湿排汗科技平台)、ATUV(抗紫外线系列)、防风系列、抗静电系列等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平台。在运动鞋的设计方面,李宁公司的设计师凭借〃飞甲〃、〃半坡〃篮球鞋分别荣获2006年、2007年有工业界奥斯卡之称的iF China设计大奖。〃李宁〃产品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前列。而且〃李宁〃推行多品牌运营策略,目前旗下拥有品牌包括:李宁品牌、AIGLE品牌、新动品牌以及红双喜品牌。          

虹桥书吧BOOK。  

第67节:第十二章 提前奥运心头热(9)         

  3。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拥有国内先进设备和管理水平的生产企业和基地,并实现同设计开发和市场销售最科学、最完善的结合。    

  …李宁公司实行〃轻资产〃运作,无自有工厂,而是委托加工。但是在供应链环节,物流、库存周转率等关键指标达到了国际化水平。    

  4。 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市场管理模式。    

  拥有一整套市场开发、销售、管理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使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便于操作性。    

  …李宁公司已经进行了包括赞助奥尼尔在内的NBA球星,是过去10年来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伙伴。在最近几年,它已经将体育赞助延伸到国际范围,成功赞助的冠军队有西班牙和阿根廷男篮、瑞典奥运体育代表团,还赞助了美国乒乓球队。    

  5。 建立现代化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集团内部及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审计,合理调配资金,以保证集团所需资金的使用。    

  …李宁公司已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并开始用报表说话,每个月财务部门都会向管理团队上交数据以帮助其做出判断。    

  6。 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进行联网,将1996年只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内部联网扩大到全集团,实行全面的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    

  7。 建立现代化的数据和信息管理模式。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根据时代的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