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国外认可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MBA项目同时提供中方院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国外学习的证书,例如同济中印美项目提供的证书将是同济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印度和美国的学习证书。另外目标群体方面,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MBA教育的队伍中涌现了一批第二代的民营企业接班人,他(她)们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迫切的管理知识渴求,中外合作MBA项目很好地契合了他(她)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外合作MBA项目架起了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
中外合作MBA项目在国内的数量逐步增多,但现在所处的阶段依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源于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国外高校纷纷抛出了橄榄枝,如何避免在合作上泥沙俱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MBA教育市场找到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且可持续性的市场战略才是未来发展之路。
新信息时代与MBA 教育
我们身处在网络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电子商务时代、“云”时代。MBA作为时代骄子,对此有了必要的认知吗?
社会化媒体的转型对电子商务等产业影响深远传统的传媒是什么模式呢?少数的精英用有限的渠道搜集到一些信息,然后经过了他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有限的渠道,比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把它传播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的,而且我们还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就是这样的,我们是没有选择的,这就是传统媒体,这种媒体很好管。但是什么叫做社会化媒体?
网络出现以后,网络资源管理的平台出现了这种技术。它可以把各种各样分类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放在网络上,各取所需。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放在网上跟别人分享,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跟别人分享,你们赞同我可以顶我,不赞同我可以拍我的板砖,每个人成了信息的产生者、传播者和推动者,那么就变成一传十、十传百,那么谁是它传播的动力呢?就是所有的网民。3米3花3书3库3 ;http://www。7mihua。com
从电信的转型到IT的转型,从传统传媒的转型到新媒体,我们叫社会化媒体的转型,就是这种角色,你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可是上面唱戏的不一定是你,这叫社会化媒体。那么未来还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个人有一个困难,到web3。0以后,我提出这个困难以后,全网的人在帮我解决。那么未来我们就更是一个网络化社会上的自由人,一个更加草根化的平台,而草根帮助草根,草根在这里面演主要的角色,这就是它非常大的一个特征。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种网络行为,而这种过程就使得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所以为什么这几年非常热的一个词叫社交网络呢?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更容易交往,所以出现各种各样面向不同关注点的虚拟社区,从理论上来讲,不同的关注点就是不同的关系纽带,比如有同样病的人可以在糖尿病的虚拟社区上讨论,都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在音乐的社交网站上去讨论等等。
也许电子商务会发生很多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如果有了社交网络,某种有特殊偏好的人会聚在一个特殊的虚拟社区中,不是更容易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吗?不是更容易进行精确的营销吗?网络的变化、网络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社交网络的应用,这种应用会改变电子商务、改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销售模式等等,从而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云计算将带给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3年,sun公司最早提出了所谓的网络就是计算机这样一个概念,后来又被亚马逊公司不断地加以论证,最后谷歌公司又正式提出了所谓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的概念。
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首先应该向更多的平民普及;在企业的信息化中,应该向更多中小企业普及。
我曾经做过调研,有些小的服装厂、小的榨菜生产厂,他们很想用信息化手段,因为他们知道用了网络的方法可以把他们的东西卖到全世界去,网络是没有疆界的。可是他们就遇到的问题在于,榨菜厂、服装厂谁懂网络?谁懂计算机?
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信息化越发展越应该向低层普及、向消除数字化鸿沟最需要的那些人群普及,而那些人偏偏却做不起,他们也不懂怎么做。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以现实状况为例,今天买一个电脑不能马上就用,要装各种软件,设置各种参数;买一款智能手机,有很多功能,我相信你一定会先找周围的同事问你都用了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用?从哪下载啊?怎么弄?
很多人讲云计算,都是计算机专家,讲得很深奥,容易使大家云山雾罩。通俗地讲,它是一种计算机服务模式的变化,核心思想是服务模式的变化。
什么概念呢?以刚才讲的信息化的例子而言,很多人就是想用那些网络和计算机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再通俗地讲我们就是想喝牛奶,可是今天的信息化解决方式是什么呢?你想喝牛奶是吗?先去买头牛,然后还要学会怎么养这个牛,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什么时候挤奶,病了怎么办?
就是我们自己要先打点我们的电脑、手机,我们必须会伺候它,你不会伺候它,牛奶就喝不着,这就太烦了,有悖于信息化的普世化的概念。同时,也带来一个很大的浪费,人手一部手机,谁要是用信息化都得弄个电脑、都得弄个iPad,这本身就很浪费,你注意到了吗?这种不能共享,它带来大量的浪费。所以人们就想能不能有一种共享的服务方式?我们需要让大家享受信息的服务变得简单起来,再通俗地讲就是以后你只需要喝牛奶,不需要买牛,也不需要学会怎么养牛。
云计算的概念就是无论我们拿的是手机、iPad,或者台式机、笔记本也罢,无非是大小不同的液晶显示屏,开机就可以上网。有人专门管理软件、数据,网络就是计算机。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不受电脑的存储量的限制,不受自己电脑存了哪些服务的限制,要什么服务有什么服务,要多少存储就有多少存?,因此这些存储都是大家共享的。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行业,叫数据的银行和软件的银行,也就是像当年银行业的产生;会出现这样一种产业,帮我们管理数据、管理软件。
我们开机就在网上,去访问需要的那些软件,我们直接喝牛奶就行了,只需要有一个跟网络的接口就可以,这就是未来云计算最终极要实现的目标。当平台成为服务的时候,为这个平台提供各种存储、传输、计算能力的物理设施也就成了服务,这就叫基础设施服务。
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就会产生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等这样几个层面上专门和信息产业相关的服务业,网络就变得非常容易,喝牛奶就行了,不需要去养牛了,这就叫云计算产业。
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只能打价格战在全球的范围内,有个问题一直疑惑着我们,就是通信行业尤其是传统通信行业还有多长的寿命?有一个数据,在过去三年全球申请的专利中,接近60%是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通信产业相关的,非常高的比例,而在这60%的专利、科技创新中,又有将近一半是跟通信产业相关的。
可见,这个产业有这么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它远远没有走到衰落的时候。
反观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比例相对低得多,必须说中国的通信产业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相对低的。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进修过,贝尔实验室是谁的?是原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它是世界最著名的IT技术、信息技术的一个实验室,但是它是美国一个通信公司的。我也参观过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NTT公司的横须贺研究基地。他们的企业利润里会拿出很大比例投到研发上,此举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反观国内,必须承认无论是跟国际上的通信行业的专利数相比,还是跟国外的同行的对研发、对研究机构的投资来比,都差得太多了。这是我们所有的运营商应该学习的。
商学院的分析方法中,企业竞争无外乎三大手段:
第一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不是不可以做;第二个是差异化竞争,或者叫做非价格竞争类的,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第三个是目标聚集。
企业为什么打价格战?之前民航、通信业都打价格战,因为太同质化了,你卖什么我卖什么,没有区别,那么怎么去做出区别来?怎么做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创新!由此可见只要企业在打价格战,可以断言创新能力是不足。他们宁愿去打价格战,最后,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在降低,也不愿意去投更多的钱做更多的研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等等,这就是问题。我在课堂上是直言不讳的,因为我们的学员很多来自这个行业,我说你们如果走到领导岗位,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创新的投入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事,是有良好收益的。
美国和日本在创新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美国创新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也有很多亲属到美国的大学读书,你会发现有的时候班上考前几名的不是中国的学生就是印度的学生,可是有的时候老师在期末的时候并不会给A,因为在课堂上互动很少。美国的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不会轻易地否定小孩的想法,所以孩子从小在自信上就不会受到打压,会有表达自己、表达自己